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46593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6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评估指标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162016 年年 5 5 月月 学校评估工作说明 一、总体说明 1、评估指标体系依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通知 (京教基200917 号) 、 北京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建设的意见(京教基二20142号)等指导文件,在 2015 版指标体系基础上修订完善,加强了对实际效益、业务创新融合等方面的量化考察,全面评估学校信息化应用、创新和持续发展水平。2016 版评估指标旨在从学校核心业务角度考察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的支撑作用,重点

2、聚焦信息化应用情况和实际效益,关注技术与业务的创新融合,加强对可量化指标的考察,它将发挥重要导向作用,为全市中小学信息化自我评估提供参考和指导,引导北京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 二、指标结构说明 2016 版评估指标由 “应用情况” 、 “实际效益”和“持续发展”3 个一级指标及 12 个二级指标、31 个三级指标构成。 其中, “应用情况”指标,共 35 分,重点考察信息技术在学校教与学、日常管理等核心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包含“教育教学” 、“教育管理” 、 “多元协作”3 个二级指标和 11 个三级指标, 围绕“应用情况” 的二级指标, 在任一个 (或多个) 业务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即

3、可获得本级指标的满分。 “实际效益”指标,共 45 分,重点考察通过开展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 学校在核心业务领域取得的实际成果或预期效益。 包含 “人才培养” 、 “学校管理” 、 “示范带动”3 个二级指标和 7 个三级指标, 围绕“实际效益”的二级指标,在任一个(或多个)业务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即可获得本级指标的满分。 “持续发展”指标,共 20 分,重点考察学校在特色、资源、机制、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撑保障水平,从而体现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所具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包含 “特色与创新” 、 “数据体系” 、“制度与机制” 、 “人才队伍” 、 “资金保障” 、 “技术保障”共 6 个

4、二级指标和 13 个三级指标。 三、指标应用说明 在实验校星级评定工作中,依据该评价指标,从“应用情况” 、“实际效益”和“持续发展”三方面全面考察、计分,最终综合评议选定“数字校园星级学校” 。同时,设置“信息化单项先进学校” ,针对在各个二级指标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学校,授予“信息化单项先进学校”的称号。 1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 一级一级 指标指标 分值分值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指标说明 评分依据评分依据 应用 情况 指标 35 分 (可 根据 学校 在某 一方 面或 某些 方面 的应 用情 况综 合评 价) 教育教学 课

5、堂环境数字化 重点评价学校开展教学及研修物 理场所信息化装备情况和网络学 习空间环境建设情况,包括接入 互联网的多媒体互动教室及交互 终端配置情况、网络自主学习空 间环境建设使用情况、支撑学生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及教师网络 研修的条件。 接入互联网的智能教室、多功能教室、学科实验室等多媒体互动教室 的数量; 能够支持交互式教学或教师研修的智能教室、多功能教室、学科实验 室等多媒体互动教室的数量; 在智能教室、多功能教室、学科实验室等多媒体互动教室开设课程的 情况; 网上自主学习空间系统建设或使用情况; 网上自主学习系统中开设自主学习课程及其使用情况(是否常态 化)。 学习资源数字化 重点评价学

6、校围绕教学课程和教 师研修课程,对各类教学资源进 行数字化转换及数字课件开发的 情况,着重关注课堂教学与自主 学习课程、特色课程数字化、数 字资源库等的建设及服务情况。 与课程配套的数字资源库和优质生成性教学资源数量,网上学生自主 学习课程数量; 数字资源库中教师自主建设的资源数量,校本特色课程配套数字资源 数量以及校本优质再生资源数量; 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引进的配套资源情况; 资源利用的便利程度(包括应用模式、教师满意度评价等); 教师研修能够使用的数字资源、课程数量、研修资源获取的便捷性、 以及教师研修过程中产生的校本优质资源和资源获取的便捷性。 教学方式数字化 重点评价支撑课堂教学和网

7、络自 主学习过程的信息系统和工具建 设及其使用情况,包括贯穿课前 备课预习、课中教学互动、课后 练习评价等教学全过程的各类系 统、工具及数字资源建设情况、 业务融合情况。 课前,是否使用支撑教师备课的信息系统,及其系统使用情况; 课中,是否使用数字资源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是否使用支撑课堂 互动的相关信息化设备或软件; 现有技术手段能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相关资源和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 互动课堂、翻转课堂等多种新模式在课堂中的整合使用情况; 课后,是否使用配套的练习、扩展学习等数字资源,以及相关资源和2 系统的使用情况; 网上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教师研修的综合实践以及相互衔接和融合 程度,是

8、否能够融入日常教学过程。 个性化诊断评价 重点评价通过课堂教学、网络自 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过程性数 据,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分 析、评价诊断、个性化反馈的情 况。 能否自动采集课堂和网上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能否对采集的学习过程数据进行多层次的分析; 能否通过分析定位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薄弱环节,并进行专项反馈 和强化; 是否使用支撑学习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综合性评价系统; 相关诊断评价信息系统是否融入了日常教学业务; 是否利用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结果。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自动化 重点评价学校在教务、学籍、总 务、日常行政、人事、后勤等方 面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及应用水 平。 是

9、否常态化使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是否常态化使用综合事务信息系统; 是否常态化使用人事、财务管理类信息系统; 系统是否对行政管理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是否借助系统优化了原有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规范化水平; 信息系统的日常应用情况(访问量等数据支撑)。 文化宣传多媒体 化 重点评价学校在校园文化宣传, 如网站、电教室、校园广播及微 信、微博等新媒介的应用水平。 校园网站及校内文化宣传系统建设情况; 校园文化宣传系统的使用情况。 考核评价信息化 重点评价学校在教师教学工作设 计、组织、实施、课堂和课外教 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 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 是否常态化使用教学考评类管理系统; 教学考评

10、信息化是否融入日常业务情况(提供教学考评信息化管理相 关规章制度); 考评系统的使用情况。 多元协作 家校协同信息化 重点评价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校 沟通、信息互动的应用水平。 是否实现了学校向家庭进行信息推送; 是否实现了家长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校内学习情况; 是否实现家校交互沟通; 家校沟通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访问量等数据支撑)。 3 跨校协作信息化 重点评价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多校 址、联盟校等跨校协作机制的情 况,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在线共 享协同发展的应用情况。 是否常态化使用跨校协作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的使用情况(访问量等数据支撑)。 多级协作信息化 重点评价利用信息技术与国家、 市、区、校

11、及其他各级管理部门 开展协同培养、资源建设的情 况。 是否使用了市、区级部门提供的各类信息化应用服务及资源服务; 是否使用了学校同其他社会机构(互联网)的应用服务; 各应用平台的使用情况(访问量等数据支撑)。 社会化协作信息 化 重点评价学校利用各类科研院 所、公益机构、社会企业提供的 各类自主学习、交流互动、资源 服务、网络协作等系统,补充完 善学校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能力 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情况。 使用其他科研院校服务、公益机构信息服务、社会企业服务的类型和 数量; 相关服务的访问量数据; 教师、学生、家长对互联网服务使用情况的反馈评价数据。 实际 效益45 分 (可 根据 学校 在某 一方

12、面或 某些 方面 的实 际效 益综人才培养 学生综合素质提 升 重点评价应用信息化技术在提升 学生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 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 现等综合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数据; 专家访谈评价; 学校提供的其他各类案例。 教师教研水平提 升 重点评价应用信息化技术在提升 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 诊断评价、研究创新等方面的积 极作用。 骨干教师信息和示范观摩课数量; 教学研究及相关创新实践成果情况; 教师研究论文和专著发表情况; 专家访谈评价; 学校提供的其他各类案例。 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工作效 率提升 重点评价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加强 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

13、率、 减少管理成本等方面起到的实际 作用与效果。 办公时间缩短情况; 办公经费节约情况; 办公便捷性提升情况; 教职员工满意度提升情况。 学校管理决策能 力提升 重点评价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加强 学校决策能力、利用大数据分析是否应用了分析决策类系统; 学校教育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预警系统; 4 指标 合评 价) 开展教育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建 设情况和实际效果。 是否借助信息化数据成果或工具开展统计决策分析; 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是否应用于指导学校管理决策; 决策科学化程度的提升(教职员工满意度调查)。 学校应急响应能 力提升 重点评价应用信息化技术在突发 状况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 应急响应能力和支撑

14、水平。 相关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完备; 信息化设备、系统是否具备应急支撑能力; 突发状况期间,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应急工作的支撑材料。 示范带动 经验交流辐射效 应 重点评价通过交流活动带动其他 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效果。 组织或参与数字校园、信息化工作等相关交流研讨活动的次数、情 况; 相关交流研讨活动的参加人数和积极效果。 典型应用案例带 动效应 重点评价通过典型案例带动其他 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效果。 数字校园建设成果、经验是否有对其他学校、区产生过良好的影响和 带动作用的案例。 持续 发展 指标 20 分 特色与创新 (4 分) 业务模式特色与 创新能力 重点评价学校结合自身特点、优 势等,利用信

15、息化在实现业务管 理模式创新、理论创新等方面的 能力提升情况。 提出的新的教学、管理、协作中的创新模式内容; 业务模式特色与创新相关报道、论文、自评报告等。 应用创新(融合 实践创新)特色 与融合能力 重点评价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 中,学校结合自身特点、优势 等,将信息技术与业务管理实践 相融合的创新应用能力。 提出的新的教学、管理、协作中的项目建设、在推进工作中的创新应 用内容; 应用创新特色与融合相关报道、论文、自评报告等。 其他特色做法及 创新 重点评价学校结合自身特点、优 势等,除上述业务模式、应用创 新以外,在信息化常态应用中取 得的新模式、新做法、新亮点。 提出的新的教学、管理、协作

16、模式创新的建设项目,在推进工作中的 除模式、技术、应用之外的创新内容; 相关报道、论文、自评报告等。 数据体系 (4 分) 学校数据体系建 设水平 重点评价学校数据的分类体系及 相关管理系统建设情况。 是否对本校数据资源体系进行规划,并建立了数据资源分类体系; 学校现有数据资源的管理水平。 学校数据采集、 管理和更新机制 重点评价学校在数字资源的采 集、管理、更新机制以及外部数 据资源引入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情 况。 是否形成了学校各类系统数据的统一归集、管理、更新机制; 是否形成了外部数据资源引入机制。 5 制度与机制 (3 分) 信息化工作规划 的合理性、延续 性和可实施性 重点评价信息化工作在总体规划 层面确立的持续保障能力。 学校是否形成了信息化发展规划; 规划是否结合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