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6433869 上传时间:2018-03-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合肥市义城中心小学 王胜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那么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需着眼服务于课程目标,不可喧宾夺主。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需着眼服务于课程目标,不可喧宾夺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简单相加

2、,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富于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资源形象化、丰富化、动态化、发展化,使它们含图像、文字、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在更大范围内的语文课程资源为“学”所用。所以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紧紧围绕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和改善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把信息技术巧妙地应用和融合在课程实施中,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将传统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如果让信息技术哗众取宠唱了主角,把课程目标冷落一旁,就是本末倒置,与整合的初衷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了。有这样一节语文课,教师教学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的美来体会槐乡的美和槐乡孩子的天真可爱

3、,让学生在诗一样的语句中感悟文章动态、静态的美。在这堂课上,老师运用了丰富的图片、动画、声音,展示了槐乡槐花的香、多、美,学生在网上查询了相关知识,老师还设计了画槐花的环节,忙了半节课却忘记了这是一节语文课,黑板上连课题也没写,板书也是课件展示,范读课文也用课件代替,这样忽视了身边资源的利用(黑板、老师)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很重要的,如果老师能亲自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效果肯定会好一些,显然这节课少了语文课本身具有的特点。像这样的例子在各种公开课、观摩课中还是存在的,存在的问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游离于学科知识以外,不是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

4、应看能否有效地达成学科教学的目标。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让静态文字与具象画面有机结合。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让静态文字与具象画面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静态的文本教材呈现的是学术形态的教学资源,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他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也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恰恰顺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内心深处真实的需要,拓宽了通过文本来理解内容的渠道,通过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或转变

5、为真实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让学生去欣赏,去感受,去触摸,去联想,实现由导情到融情的飞跃,变理解文字为感悟生活,主体之情与文章之情融为一体,碰撞、交流、共鸣,从而获得对文章深层意蕴的领悟。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这一课时,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教学环节时,将静止的文字做了格式的改动,用了诗化的方法,在娓娓动听的音乐声中,播放一幅幅满含春意的自然风光图,然后定格在一张最美的图片上,作为背景图。在浓浓的春景下,一行行鲜亮的文字跳跃着如沐春风般地出现了: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盛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他甜蜜的絮语如诗

6、如画的境界,马上占据了孩子们的心灵。学生伴随着动人心弦的乐声,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地读起来。课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为一幅幅动感十足的画面,可视可感可触可闻,积极营造了一个利于学生积极体验的平台,且层次丰富。以动态的画面再现情境,以美妙的音乐渲染情境,以声声的朗读体会情境,使课堂弥漫美好的情感气息,使人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意境优美的春景中。不用任何语言,不用任何说教,学生已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诵读将作品中流动着的情感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这种将文字、画面、声音动态化的有机融合,给学生带来了独特的感悟和情性陶冶的快乐。三、信息技术架起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桥梁。三、信息技术架起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桥梁。语文

7、课程标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教材编写者和教师留下了许多空间,允许并鼓励着眼发展,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架起一座与自然相融、与天地相通的桥梁,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源源不断地汇入时代鲜活的内容。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广泛涉猎知识,实现了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同时,其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素养也得到了提高。以六年级上册麋鹿这篇课文为例,这是一篇记叙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设计了一个质疑的环节。学生们一下子提出了许多许多的问题。

8、有部分问题通过自读自悟都很顺利地解决了。但还有一些问题却并不能从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如:1、课文说麋鹿常在水中觅食,难道麋鹿喜欢吃水草吗?2、麋鹿的毛为什么会变色呢?3、麋鹿在汉朝时为何会逐渐减少?4、为什么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死去,而只有在英国贝福特公爵私人公园里的麋鹿能生长良好?5、我国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为什么会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作为老师的我对这些问题也只有一些猜测性地答案。我想,如果我把这些猜测告诉他们,还不如把这些问题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究。但是去图书室查找资料估计是不可行的。因为关于麋鹿的资料很可能没有,即时有,也是少而又少。而且这少而又少的内容当中还并不一

9、定有同学们要找的答案。那么网上探究呢?可行性又有多少呢?于是,我就试着自己上网去作了一个探究尝试。我发现网上关于麋鹿的网页,新闻,图片简直多不胜数。在短短的时间内,我不但解决了绝大多数问题,而且还掌握了许许多多书上所没有的,关于麋鹿的一些信息。现在我可以确定,从网上资源来看,学生的网上探究是可行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关于麋鹿的许多知识,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融合起来,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好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反对形式,讲究实效,达到真正意义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仍任重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