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国软件园区的突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

上传人:di****ng 文档编号:36422941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国软件园区的突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国软件园区的突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国软件园区的突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国软件园区的突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国软件园区的突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国软件园区的突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顾问-信息产业研究-中国软件园区的突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产业研究信息产业研究面向企业 面向政府本期主题本期主题中国软件园区的突破之路中国软件园区的突破之路 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 2 本期主题:本期主题:中国软件园区的突破之路中国软件园区的突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发展软件产业成为各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发展软件产业成为各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软件产业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极强的辐射、渗透和带动作用成为全球区域竞争致胜的重要新兴产业。发展软件产业是各 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带动本地信

2、息产业、服务业及先进制造业结构优化和提升的重要举措,对 于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和全面建设和谐 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全球范围看,信息产业“软化”和“服务化”特征日趋明显,产业和市场的竞争重心正逐步由“ 产品和技术”向“应用和服务”转变。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产业结构逐渐从以硬件为核心向以 软件和服务为主导的方向过渡,硬件的产业比重下降,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比重持续提高,逐 渐占据产业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要素对增长率 的贡献越来越大,产业活动中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在产业价值链上的地位更为突出

3、 ,IT领域中的知名企业大多将IT服务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以IBM、惠普为代表的跨国巨头已实现 了从传统硬件制造商向软件与服务企业的转型,由此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与市场地位。 同时,软件产业对信息产业及整个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国际行业测算得 出“110100”效应,即每1美元的软件,可带动10美元的整机产品实现价值,可为整体经 济带来近百美元效益,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 推动力。 从全国范围来看,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 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

4、发 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是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 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的带动下 ,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互相渗透力度正在加大,软件与信息服务 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制造装备数控化、咨询服务网络 化的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必 然选择,是各地市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而关键的举措。园区建设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园区

5、建设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全球范围内软件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日益突出,产业基地建设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从整个产业来看,全球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形成以产业联盟为基础 、关联企业高度聚集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园。这主要是由于:软件产业是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 ,一方面,通过产业联盟带动研发集聚,以集聚创新优势替代要素成本优势,形成创新型的产 业集群,能够强化产业根植性,保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在吸引产业人才中国软件园区的突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信息产业研究2009年第9期 3 3、构造人才梯队、完善人才服务等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形成具有较

6、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已成为促进软件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园区经济的根本特征是大量企业在一定区域的集中,而园区的发展有赖于园内企业的产业 关联性或者业务关联所形成的协同效应。搞好园区建设,必须根据园区自身的综合优势和独特 优势,合理选择和布局园区所要发展的产业,确定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形成有效 协同的产业链。以此为基础,园区内企业依据产业链的分工以及因长期合作所建立的信任基础 ,形成了既有相互竞争,又有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所形成的协作,从而进一步形成相关的产业 集群。从国际范围的成功经验来看,美国等软件强国的产业集群也都是从园区培育、发展、壮 大起来的;从国内

7、范围的成功经验来看,北京、上海、广东等软件大省的软件园区也正发挥产 业增长发动机的作用,这更进一步说明了园区建设是软件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根本。新业态新市场层出不穷,软件园发展迎来新机遇新业态新市场层出不穷,软件园发展迎来新机遇一方面,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进程加快,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 制造技术互相渗透,软件在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智能化、制造装备 数控化、咨询服务网络化的变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芯片技术和软件技术“软硬 融合”愈演愈烈,计算平台更加泛化,以PC为计算平台的软件逐步应用到汽车、通信、能源、 医疗、家电、航空航天、安防等各种专

8、用电子设备上。随着网络技术与软件技术深入融合,通 过互联网按需提供软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软件的服务对象更加广泛、服务提供更加快捷。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共同参与特定产 品或服务制造过程的不同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国际分工协作网络不断深化。特别是全球性跨国 公司根据不同生产阶段或功能对生产要素和技术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地区成本、资源、物流和 市场的差别,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有效率的区位配置以获取最大利益。这种针对产品及服务价 值增值链的分工成为了国际产业分工发展的高级形态,体现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产业分工 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为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业务日益活

9、跃。 在产业边界融合和产业分工纵深发展趋势的带动下,新业态和新市场不断涌现。一方面, 工业化与信息化、芯片与软件、网络与软件的产业融合加速了面向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能源 电子、安防电子、工业控制电子等新兴市场的嵌入式软件及SaaS、电子商务、行业应用软件等 兴起和迅速壮大;另一方面,产业分工的纵深发展带动了服务业多环节新兴产业的形成,用于 向客户提供IT基础设施和企业应用服务(包括数据中心、桌面、网络与企业应用外包)的IT外包 (ITO)和把一个或多个IT密集型业务流程委托给外部提供商让其拥有管理和控制选定的流程的业 务流程外包(BPO)成为最突出的典型。这些产业融合和产业分工带动起来的新业态

10、和新市场,都 具有更高成长性与更大的市场规模,针对蓬勃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市场,很难在短期内出现垄断 性产业布局,因此各地软件园都有抢占先机的可能,都有从产业跟随者向产业重要竞争者迈进 的希望。软件园国内外竞争热潮日益软件园国内外竞争热潮日益升温升温产业融合和产业分工所形成的新业态如嵌入式软件、ITO、BPO等具有很快的增长速度和很 大的发展空间,广阔的成长空间引发出新一轮的产业竞争热潮,开拓这些新业态成为各区域大 力发展的重点。从国家竞争角度来看,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竞争优势更加聚焦于软件基础 架构技术、嵌入式软件、IT咨询服务等高端环节;印度充分发挥“世界办公室”的优势,过去 数年间软件业一

11、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从省市竞争角度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4 4 苏纷纷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发展战略重点,以上海市为例,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电子信 息产业中的比重已从“十五”初期的18%提高到“十五”末期的23%,2007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 更是达到1500亿元,所占GDP比重从2000年时的2.85%提高到4.85%。而大连、杭州、西安、 成都等城市也纷纷瞄准发展热点、挖掘自身潜力,加大软件产业发展力度,力争在未来产业竞 争格局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可以预见,随着以软件和服务为主导的新一轮全球信息产业转移的展开,国内外各大软件 巨头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和服务中心。各地相继以优

12、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完善的配套、适 宜的成本、充足的人才来吸引龙头型企业的关注,承接转移区域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软件园在中国发展的软件园在中国发展的4个现状个现状软件园区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软件园区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的大好环境下,随着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和信息化与工 业化融合战略的推进,中国软件产业蓬勃发展。我国软件园建设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迄 今已有十余年历史,软件园作为发展软件产业的基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建立发展。软件园区 建设本着“遵循市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培育中国软件联合舰队“的原则, 集中了适应中国软件产业发展

13、的专职化服务队伍,建立了软件开发技术、管理、测试和培训服 务平台,引进了各种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营造了适应软件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 和生活环境。软件园已成为各地推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主战场,成为软件企业腾飞的平台。软件 园集中了各种资源优势,加快了软件企业的孵化和规模化发展速度,集聚了一大批软件企业和 软件人才,推进了软件技术的创新、软件产品的开发、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出口创汇。在建立专 业化的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支撑、人才吸引、中小企业孵化、投融资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 的探索,形成了“官助民办”等多种有效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促进我国 软件产业化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14、。全国软件园区布局开始扩散化,梯队格局初步形成全国软件园区布局开始扩散化,梯队格局初步形成软件产业作为知识高度密集型的产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使得软件园在区域分布 上集中于人才密集的地区。中国软件园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三 大集中地,其共同特点是软件企业集中、具有一定的规模和配套能力、对各种生产要素具有较 强的吸引能力。中国软件园区的突破之路战略定位、领域选择及招商策略的创新信息产业研究2009年第9期 5 5图图 2008年中国软件产业区域结构年中国软件产业区域结构东部 84.4%西部 8.7%中部 6.9%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09,09不过随着产业向中西部

15、转移及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软件园区布局呈现扩散化趋势, 目前已建软件园上百家,其中包括2001年经原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认定的11个国家软件产业 基地;2003年底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和商务部认定的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 5个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及科技部认定的34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表表 中国国家级软件园类型中国国家级软件园类型认定部门认定部门基地名称基地名称数量数量国务院(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国家软件产业基地11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软件出口基地6商务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5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34 科学技术部 中国软件欧

16、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11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09,09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包括: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大连软件园、齐鲁软件园、 上海浦东软件园、杭州软件园、江苏软件园、长沙软件园、 西安软件园、成都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广州天河软件园和珠海南方软件园。 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包括: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天津华苑软件出口基地、大连软件园、 上海浦东软件园、西安软件园和深圳软件园。 5个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包括: 广州、南京、杭州、成都、济南。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包括: 东大软件园、齐鲁软件园、西部软件园、长沙软件园、6 6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天津华苑软件园、湖北软件产业基地、 杭州高新软件园、福州软件园、江西金庐软件园、西安软件园、 大连软件园、广州软件园、上海软件园、南京软件园、 长春软件园、厦门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