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枝枯病孢子传播与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411199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枝枯病孢子传播与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桃枝枯病孢子传播与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桃枝枯病孢子传播与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枝枯病孢子传播与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枝枯病孢子传播与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中国园艺文摘 2018 年第 1 期桃枝枯病孢子传播与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研究沈静依1,沈 斐1,王汝艳1,金唯新1,王程亮2,鲁 超2(1.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000; 2. 江苏省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 无锡 214000)摘 要:为明确桃树枝枯病孢子传播规律和孢子传播与枝枯病发生的联系,于 2016 年进行孢子捕捉试 验。结果表明,春季 3 月中旬 4 月中旬孢子释放量达到高峰,并向两边递减;秋季 10 月只能在田间 捕捉到零星的病菌分生孢子。关键词:枝枯病;孢子捕捉;孢子释放;后寺舍;杨市2007 年以来,桃枝枯病在我国南方桃产区开始逐

2、步蔓延流行,云南、浙江、上海、江苏、四川等地陆 续报道。该病害典型症状为新枝基部形成褐色缢缩病 斑,随后枝条枯死,病树产量一般损失 20% 60%, 严重的可致绝收。2007 年,桃枝枯病在阳山镇桃源 村首次发现,此后几年该病开始迅速在阳山水蜜桃产 区流行,由起初的点发展到面,直至如今几乎覆盖整 个桃产区,早春温度较高,病菌复苏较快,适宜病菌 侵染、病害发生蔓延。往年重病区,在处理病残体和 系统防治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到全面细致,导致病害发 生严重的田块传染至发病较轻的田块,最终全面爆 发。针对枝枯病的流行爆发,对该病的孢子传播进行 较为系统的研究调查,为枝枯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 施奠定基础。 1

3、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原理 孢子捕捉器是 1 种可检测随空气流动、传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的仪器,主要用于监测病害 孢子存量及其扩散动态,为预测和预防病害流行、传 染提供可靠数据,是农业植保部门应当配备的农作物 病害监测专用设备,为进行病理研究提供可靠的数 据,测试区域空气中的飘浮物。1.2 试验田块 试验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后寺舍 8 年生 水蜜桃园和杨市金巷水蜜桃园进行,种植的主要品种 为 湖景蜜露和 柳条白凤 。1.3 孢子捕捉和分析 自3月份开始,将孢子捕捉器置于试验田块中央, 用孢子捕器捕捉悬浮在空中的枝枯病孢子,每周定期第一作者简介:沈静依 (1986-),女,助理农

4、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换孢子捕捉器的捕捉胶带,并将胶带带回实验室用 显微镜观察1。将捕捉孢子的胶带用剪刀剪成细长条,置于研钵中加入液氮研磨至粉状,用真菌 DNA 小量抽提试剂盒提取孢子基因组 DNA,采用拟茎点霉特 异性引物 Phom1 和 Phom2 进行扩增,对捕捉到的孢 子进行分子验证。此试验维持约 1 年左右,可观察出 孢子传播的高峰期。1.4 田间病害调查 每次调查设4个重复,调查桃树枝条的发病情况, 统计病枝数,计算病枝率1。所有田间调查自 3 月开始,病害发生高峰 1 周调查 1 次,进入高温期后,每 两周调查 1 次。 病枝率 = 病枝数 / 总枝条数 100%1.

5、5 数据分析 采用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由图 1 可知,两地试验区内的枝枯病孢子捕捉在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在趋势上大致相同,分别呈 现出 3 个时期。第 1 个时期从 3/20 4/8,为孢子 萌动期,孢子数量于3月底4月初达到第1个高峰, 随后开始递减,此时也是桃芽的萌动期。第 2 个时期 从 4/9 5/8,为孢子的爆发期,在此期间孢子数 量增长快、衰减慢,整体处在较高水平,孢子数量于 4月中下旬达到第2个高峰。 第3个时期从5/96/3, 为孢子的衰减期,在此期间孢子数量增长缓慢,随时 间推移开始递减直至归零。-52-图 1 3 8 月后寺舍和杨市试

6、验区块捕捉到的孢子数目由图 2 可知,进入 10 月份后,两地试验区内的孢子捕捉器又再次捕捉到零星孢子,发生程度较4 6 月份明显减少,至 10 月下旬孢子数量归零,且两地间孢子发生趋势也大致相同。01234567891010/5 10/6 10/7 10/8 10/9 10/10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1810/1910/2010/2110/2210/23后寺舍 杨 市调查日期(月/日)孢子数量(个)图 2 秋季后寺舍和杨市试验区块捕捉到的孢子数目由图 3 可知,4 8 月是后寺舍试验区桃树枝枯 病发生的高发期,在此期间病枝率持续上升且最终

7、维 持在较高水平。总体来看,病枝率在 4 月初开始逐渐 递增,在 5 月底 7 月初有 1 个爆发式增长,随着进入 7 月中旬病枝率趋于平稳。其中,品种间发病率有 明显差异, 柳条白凤的发病率高于 湖景蜜露 , 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4/10 4/17 4/24 5/4 5/10 5/18 5/25 6/1 6/8 6/15 6/22 6/29 7/6 7/13 7/20 7/27 8/4柳条白凤湖景蜜露806040200病枝率(%)调查时间(月/日)图 3 4 8 月后寺舍试验区桃树病枝率-53-中国园艺文摘 2018 年第 1 期由图 4 可知,4 8 月杨市试验区桃树病枝率发 生趋势与后寺

8、舍试验区大致相同,但发病率明显低于 前者。总体来说,病枝率从 4 月初开始逐渐递增,在5 月中旬 6 月底有 1 个爆发式增长,进入 7 月份后 趋于平稳。其中,品种间发病率的差异与后寺舍试验 区基本一致。0 5 10 15 20 25 4/10 4/17 4/24 5/4 5/10 5/18 5/25 6/1 6/8 6/15 6/22 6/29 7/6 7/13 7/20 7/27 8/4调查日期(月/日)病枝率(%)柳条白凤湖景蜜露图 4 4 8 月杨市试验区桃树病枝率3 讨论田间试验表明,枝枯病孢子开始释放时间是 3 月 下旬,此时由于3月底4月初花和芽萌动产生小伤口, 枝枯病孢子由小

9、伤口入侵桃树,与枝枯病初侵染时间 保持一致。而且每年 4 月份由于温度适宜,大约在 2025,雨水充沛,田间孢子传播达到1个高峰, 试验区桃树病枝率也自 4 月起开始爆发性增长。 由于每年 7 8 月份进入暑期高温季节,高温有 效地遏制了枝枯病孢子的传播,试验田块几乎捕捉不 到枝枯病孢子,试验区桃树病枝率在 7 8 月达到最 高值并趋于稳定。由此看来,不仅高温严重影响孢子的 传播,孢子的传播和枝条的发病也存在一定的延迟性。 高温季过后,只有 10 月份在试验田块捕捉到零 星孢子,说明枝枯病在秋季存在再侵染的过程,秋季 落叶的伤口也是重要的侵染渠道。而冬季由于温度过低,几乎没有孢子的传播。 试验

10、过程中发现,无论从捕捉到的孢子数量还是 病枝的发病率,后寺舍都远远高于杨市,其原因是后 寺舍为阳山镇的中心桃区,也是枝枯病发病的中心地 带,病原菌基数大于杨市,所以,后寺舍的枝枯病发 病极为严重,部分地区甚至绝收。 由以上可知,枝枯病孢子的传播与季节气候温度 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枝枯病的田间防治应从每年 3 月 初开始用药,秋季落叶期也应加强用药管理;除药剂 防治以外,还需配合冬季清园除病菌等方式彻底杀除 病原体,进一步的防控措施还需进一步试验验证。参考文献:1 季兆林,戴慧俊,金唯新等.桃枝枯病发生规律研究J. 中国果树,2016,(2):13-17,21.(上接 34 页)到59.26%;每

11、667m2供氮量为36.14kg,最高/经 济最佳产量施氮量均为 9.16kg/667m2。 (2) 大白菜株高,不施氮肥的处理最低;氮肥总 量控制施肥的株高均高于氮肥分期调控施肥的株高。 (3) 大白菜维生素 C 含量和含糖量都是处理 1, 即习惯施肥与管理 (17 4.5 10) 最高;处理 6,即 130% 优化氮量全部追施 (22.1 8.5 10) 维生素 C 含量与处理 1 相同,都为 30.06mg/kg。 (4) 大白菜产量,不施氮肥的处理最低;氮肥总 量控制施肥的产量均高于氮肥分期调控施肥的产量。 其中,氮肥总量控制施肥处理 6(22.1 8.5 10) 的产 量最高,比习惯施肥每 667m2增产 1436.3kg,产量提高 9.36%。 (5) 大白菜经济效益,不施氮肥的处理最低;氮 肥总量控制施肥的经济效益均高于氮肥分期调控 施肥的经济效益。其中,氮肥总量控制施肥处理 6(22.1 8.5 10) 的经济效益最高,比习惯施肥每 667m2增效 650.1 元,提高效益 8.76%。 可见,对大白菜应适当提高氮肥用量,并以氮肥 全部作追肥,分3次追肥的施肥方式效果最好。 该试验 中经济最佳产量施氮量为每 667m2施N9.16kg。即 施肥配方为:N22.1kg、P2O58.5kg、K2O10kg。 该施肥配方可以在肥力水平中等的大白菜上进行推广 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园艺/花卉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