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炒房”就不是你该干的事儿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10486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或许“炒房”就不是你该干的事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或许“炒房”就不是你该干的事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或许“炒房”就不是你该干的事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或许“炒房”就不是你该干的事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或许“炒房”就不是你该干的事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或许“炒房”就不是你该干的事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或许“炒房”就不是你该干的事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或许“炒房”就不是你该干的事儿前不久,经网友推荐,看了一个上海“炒房”论坛上的几篇“雄文”。甚至还起了很多流派的名字,我记得有一个叫“疯魔流”的,意思就是运用资金的杠杆,大到正常人无法接受,只有疯子才干的出来的招数。文中提到:假设要投资一套 1000 万的房子,加上税收等乱七八糟的钱,一共是 1050 万左右(不得不说,他们算账算得蛮细的),一分钱自己不掏,完全靠银行贷款、信用卡套现、朋友圈高利借贷来解决。然后还算个账给你看,每年资金成本的加权平均一点也不高,房价一年涨个百分之五就能全赚回来,涨出多余部分,全部都是纯“炒房”收入。700 万银行房贷 利率 4.9% 34.3 万(1 年)300

2、 万(信用卡) 4.8% 14.4 万(1 年)50 万税金(私人借贷 )36% 18 万(1 年)总负债是 1050 万,每年支付利息 66.7 万加权资金成本;66.7/1050=6.35%扣除房产每年 1.35%左右的租金,实际资金成本才 5%(以上是文中摘抄,里面有些数字我也觉得有问题,但这不重要,理解它的组成结构就行)你要问我,他们这么做,对不对?从结果来论英雄的话,他们这样杠杆用到极致来 “炒房”的收益,在当下楼市上涨的大周期来看,肯定是比较高的。但看完文章之后,我总觉得这事儿,哪里不对!所以,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情,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原因就一个是我“老” 了。好了,提醒到此

3、,接下来我要展开今天的观点了。1st一代人有一代人之体我很喜欢听罗振宇的演讲,在我的文章里面,经常会引用他的一些语句,因为觉得很有同感,和他一样,我也是一个生于 70 年代的人。罗胖一直有一件事情遭人诟病,就是他把他在北京的房子卖掉,租房子住,并预言,楼市的赚钱效应没有了。经常听喜欢罗胖的朋友们这样调侃他,但在一次公开演讲的过程中,他主动提到,其实他买过很多房子,最高峰的时候,他在北京有六套房子,曾经他也是一个“炒房客”。都知道他开办罗辑思维以前,一直靠着给企业做商业策划、演讲来赚钱,但他自己如实说,他此生最多的财富是靠投资房产。为什么没有坚买下去,原因有这么几点:一:从 2005 年开始,上

4、海贷款乘数提高了(高杠杆没了)二:从 2011 年开始,上海限购了(没有房票了)三:30 岁以后我开始创业了(而且还失败了)四:其实这点比较重要,我结婚成家了(人变老了,这一点后续详解)罗胖说他 2013 年的时候,把他唯一套自住的房子都抛掉,然后开始租房子住,原因是他觉得未来通过房子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所以他做这样的决策。其实这点我觉得他没讲出真心话,因为我觉得我和他的心理是一样样的,就是怂了。只不过我敢认怂,他不好意思而已。有人肯定会问,为啥?明明留在手里还能涨,为啥就抛了呢?因为我们在房产投资这件事情上的诉求,已经获得满足了,就像一个赌客,已经赢到了让自己满意的收益,见好就收,落袋为

5、安。绝没有励志将 “炒房”事业终其一生的想法。所以陆续出手卖房,就成了我们投资房产这个事业的下半场打法,由攻转守了。这一点从现在某大型房产中介公司的数据统计里面也可以应征这点,当下买房的主力从年龄上来看,80 后市主导买家市场,而卖家市场的房东,却大多都是 70 后。“炒股”的春天属于 60 年代,“炒房”的春天属于 70 年代,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一点,“疯魔流”们为什么见小利而忘命,以至于到了让人觉得疯狂的地步。其实他们本质不是疯子,而是被逼疯的,因为原本这个机会是不属于他们的么,不疯不成魔,不冒大风险,搭不上这列快车。2nd投资需要分层我前面说了那么一大段,并不是说,80 后不要投资房产了,

6、恰恰相反,我是提倡年轻买房的,不但是年轻人,但凡有能力的,我都建议你们要去投资买。理由也很简单,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传统行业转型困难,处在经济的沉闷期,而且这个周期会比较长,伴随而来的就是长期货币超发这一结果。未来低于通胀的最佳手段,除了你创业成功之外,就是购买优质资产进行资产保值。这话还不是我说的,是吴晓波老师近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我很认可这个观点。但是投资是需要分层的,就象我们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银行工作人员往往会先给你做一个你个人的风险评估,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比如“疯魔流”们,一定属于风险承受力很强的人,而且一定非常年轻,我这里说他们年轻,不是贬义,因为我自己的

7、投资经验里,年轻的我往往也是追求高杠杆运作,不惧怕任何风险,理由就一个,我年轻,输得起,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这就是我刚刚写到的,不做高风险投资的理由里,有一条,我婚后有了家庭,因为我的家庭结构变复杂了,承担的责任和单身年轻的我不一样了,而且经历过的挫折也多了,人自然就成熟,且胆小了。所以如果你还年轻,而且对自己的未来还有高度的自信,完全可以学习“疯魔流”的做法,反正你一无所有,全都是借来的,留条命,日后还能还上。就像罗胖讲的,你失去的只能是枷锁,获得的是更好的未来,当然可以博一枪。最后,我给大家的忠告是,不要总是仰望市场中的少数拔尖的“神” ,然后试图效仿,这是妄念,这些“神” 的成功,既有自己的胆气魄力、还有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运气,那是学不来的。如果你硬要挑战一下,只怕是,做“神”不成反入了“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