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城市园林苗圃发展模式探析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410324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期城市园林苗圃发展模式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转型期城市园林苗圃发展模式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型期城市园林苗圃发展模式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期城市园林苗圃发展模式探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5-中国园艺文摘 2018 年第 1 期转型期城市园林苗圃发展模式探析李湛东1,任建武2(1.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2. 北京林业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文章就生态景观型、休闲游憩型、科普教育型 3 个模式,对都市苗圃发展方向作出梳理,以 期探索园林苗圃发展出路。关键词:园林苗圃;产业;发展模式林木种苗产业化提升亟待从企业的专业化分工、 苗木产品标准化、育苗技术规范化抓起。只有这样, 才能走向功能侧重主导的多元化。 针对北京地区苗木产业提升和转型升级,有关部 门和科研单位提出 “圃林一体化”发展道路。旨在为 北京地区园林绿化标准化、系

2、列化林木种苗,进而引 导产业链条的专业分工,完善林木种苗管理体系和优 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北京城市绿地生 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游憩功能、生态 文明传播功能,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有机结合。 1 “圃林一体化”的概念以及内涵“圃林一体化”是对现有大型苗圃通过适当改造 使其苗木生产以外的功能得以强化,进而优化产业结 构、拓宽盈利渠道的新型苗圃建设方向,是传统苗木 产业对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主动趋同适应,也是 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益尝 试。目前的主要新功能包括休闲游憩、科普教育以及 生态景观等。 2 “圃林一体化”建设模式2.1 休闲游憩型

3、模式 选择苗圃地交通便利,附近环境优美,距离市区 车程在 1h 以内,苗圃面积大 (100hm2以上 ),保 有苗木龄级较高,成品苗木比较多的企业,因势利 导,通过适当调整苗圃设计布局,在营造优美植物景 观的基础上,发展适合市民远足游憩的林地,自然而 然地实现圃林一体化。 具体要求:道路、照明、游览、第一作者简介:李湛东 (1965-),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生态系统优化研究。 通讯作者:任建武,教授。E-mail: 项目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北京林木种苗产业提升及 “圃林一体化”科技示范 (D141100004014001);高 校科技园北林生态产业发展战略专项 (BLRI00

4、1)。交通指示、驻足休息、生活卫生等设施较为齐全,主 要增加和强化的功能是休闲和游憩,通过植物对颜 色、香味、质感等特性的静态鉴赏,以及与植物相关 的诸活动园艺栽培、花园营造等动态参与,使人们在 心情上达到欢乐、轻松、和平、愉悦、自信等感受, 在身体上达到身体机能的康复与保健等目的。2.2 科普教育型模式 在现有成规模苗圃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科普、教 育功能,实现苗圃在森林生物学、植物学、园艺学、 生态学等领域的教学功能,苗圃中的植物种类、苗圃 的各类生产活动都是很好的科普教育素材,将这些归 纳、整理、提升并加以发掘,便可以通过一些现代化 的方式展现出来。具体要求:具有现代育苗设施,工 艺先进;

5、较为完备的教育培训场所和条件;能够承担 面向大众的园林园艺、生物生态知识与技能普及任 务;可以满足一定量的参观、演示、讲座、体验。2.3 生态景观型模式 强调展现多样化生态景观以及对城市生态贡献的 “圃林一体化”类型。园林苗圃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绿地。因此,跟其他类型的城 市绿地一样具有生态防护功能,诸如:净化空气、调 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噪声污染、调节降雨与径流、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栖息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显 然,一些大苗比例高、主导产品品种园林观赏价值和 生态功能突出的苗圃,其生态防护整体效能就高。因 而有意识地强化此类苗圃种植结构和空间布局,使之 在发挥生产作用的同时,

6、行使一定的生态防护和景观 美化功能,成为城市绿肺的重要组分和生态安全岛。 具体要求:苗圃分区布局、功能分区、设施安排经过 专门规划;植物群落配置渗透生态美学理念;视觉效 果良好,对市民具有较强吸引力。 3 3 种模式建设内容“圃林一体化”的 3 种模式,在选择现有苗圃时 应选择成规模,一般应大于 33.33hm2。从类型上来 看,3 种模式并不是完全排斥的,只要条件具备,同-166-一个苗圃可以有 2 种类型甚至 3 种类型。具体的建设 内容如附表所示。附表 3 种 “圃林一体化”模式发展原则层指标“圃林一体化”模式建 设原则层指标休闲 游憩型科普 教育型生态 景观型1苗圃规模2生产布局3苗木

7、规格4苗圃布局5道路交通6休闲设施7生物多样性8景观评价9二维码 ( 树种介绍 )10科普展示11多媒体12科普标识系统13苗木生产科技展示14服务接待及设施15环境舒适度评价16园艺疗养17康养保障18区位优势指标解读: (1) 苗圃规模:大于 33.33hm2,集中连片。 (2) 生产布局:布局合理,有苗圃平面规划图, 各地块的生产性质、布局的说明能反映出各个生产功 能区的特点,对于科普教育型的苗圃尤其重要。 (3) 苗木规格:要有成片大规格苗木,尤其是展 示园、资源圃。 (4) 道路交通:苗圃与城市的交通便利。苗圃内 部的交通布局合理,结合生产要有相应的休闲、游 憩、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景

8、观的路线规划。 (5) 休闲设施:满足休闲的必要设施,应不少于 同时 50 人的接待。科普教育型与生态景观型不做限 制性规定。 (6)生物多样性:苗圃中的苗木种类应不少于50种, 常规生产乔木类苗木不少于 20 种,乡土植物不少于 15 种。 (7) 景观评价:对于在相应的路线规划沿线的苗 圃景观有相关的景观评价报告 ( 景观评价方法正在制 定中 ),对于生态景观型苗圃应做全圃的景观评价。景观评价应按每月出具报告,并可在网站上公布。(8) 二维码:树种悬挂二维码。(9) 科普展示:必要苗木的、设施的、生产工具的解说牌、宣传册、宣传栏等。(10) 多媒体:要有苗圃、生产以及苗木多媒体影片,有多媒

9、体播放室。(11) 科普标识系统:苗圃中的各地块、路口要有符合 “圃林一体化”的标识牌。(12) 苗木生产科技展示:每个苗圃要有至少一项生产现代化科技技术展示。(13) 服务接待及设施:苗圃需有专门的接待人员配备以及必要的接待设施。(14) 环境舒适度评价:对苗圃的整个环境舒适度进行评价,针对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温湿度、风速等因子,采用人体舒适度模型进行评价:ssd=(1.818t+18.18)(0.88+0.002f)+(t-32)/(45-t)-3.2v+18.2式中,ssd 为人体舒适度指数,t 为平均气温, f 为相对湿度,v 为风速。(15) 园艺疗养:设置一些简单园艺工作为来访者

10、开放进行操作。(16) 康养保障:对老年人、体弱者有基本的医疗检测条件。(17) 区位优势:周边环境质量,市民远足游览的可达性。 4 结语苗木产业之所以会出现转型这种现象,既是由于经济大环境变化导致市场供需态势转化的结果,也存在业内自身产品质量不高、专业化分工不细的弊端。苗木产业转型的实质是传统的、固有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市场乃至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自发地对生产方式进行调节的一种客观现象。转型的实质也是行业内一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特征的改革,是对原有不适应行业发展的生产方式的一次彻底变革。从业者唯有不断地调整落后的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生产方式,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为人民所需要的新型产品和服务,才能与时俱进。 随着国民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传统园林种苗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对于城市周边的园林苗圃,适时转型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可以向大国民健康、都市休闲游憩、森林文化教育具有朝阳产业特征的新业态延伸。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转型与创新打造园林苗木产业的升级版,是苗木产业的唯一出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园艺/花卉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