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09383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 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热点问题热点问题1 1、中日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3)列举 20 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A、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937 年 8 月 13 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2、;1937 年 12 月,南京大屠杀。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A、1894194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B、19311945 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3、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

4、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发动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 年日本侵华战争。(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11)青少年应怎么做?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

5、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2 2、关于西藏问题、关于西藏问题(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课本七下清朝:课本七下(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 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5)

6、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6)1959 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班禅(经中央政府批准)。3 3、关于台湾问题、关于台湾问题(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

7、中国领土: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1661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 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有“一国两制”等正确

8、的方针、政策。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 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 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 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

9、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同“”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 年)。4 4、中美关系、中美关系(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 年 10 月1860 年 10 月,英法为主凶

10、,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2)1922 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政策。(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5)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尼克松访华;1979 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5 5、改革问题、改革问题(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查理马特改革。(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 年俄

11、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6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土地改革(19501952 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业合作化(19531956 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

12、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 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 P10弊端):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

13、不前。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调动农民积极性。7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20 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1)孙中山,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毛泽东,1949 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 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邓小平,1978 年中共十一届

14、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8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9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1)中共一大(1921 年 7 月)中共成立。(2)遵义会议(1935 年 1 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

15、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中共七大(1945 年 4 月,延安)。(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四大:1992 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1010、中国近代化探索、中国近代化探索(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

16、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11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3)明朝:八股取土。 (4)清朝:文字狱。近代:(1)新文化运动。 (2)1416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12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是怎样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