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02186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 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觉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 三、教学建议 1、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揭示课题。 (2)围绕课题自由地提问。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 由地读课文,要留给学

2、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结合体会课文题目的意思。 (3)指导学生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读通、读顺课文。检查自读时,提醒学生注意, “择” 、 “猪” 、 “爽”是翘舌音, “屯”是前鼻音, “爽”是后鼻音。注意一些字的写法, “刁” 最后一笔是一提,不是捺。 “岂”是上下结构,下半部分是“己” ,而不是“已” 。 (4)在读顺句子,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姥姥的善良、勤 劳与剪纸技艺的高超。在老师的指导下给课文划分意义段。 全文共 13 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四部分来学习。 第一至三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第四至六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3、。 第七至十二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的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第十三自然段,讲述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 远的回忆。 (5)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这篇 课文着重讲了姥姥的手艺高超以及与“我”在一起的融融亲情。但透过这些文字,又处处 流露出“我”对姥姥的思念。 ) 第二三课时 1、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1)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但已经把姥姥的剪纸是多么受欢迎写出来了,从哪些词 语可以看出来?(“左邻右舍” 、 “都贴着”等词语可以看出这一点) 。(2)重点体会姥姥剪纸作品的逼真与广结善缘的善良品格。家家户户都贴

4、着姥姥的剪 纸,增添了屯子里的喜气。朗读指导。 (3)姥姥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呢?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二、三两个自然段。总结 出以下两个要点: 第一个是写姥姥的剪纸作品非常逼真。 “普普通通”与 第二个重点是写姥姥心地善良,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时,可以 结合姥姥的动作与语言的描写,读出姥姥的爽朗与善良。 (4)老师小结:当来人“乐颠颠地”走后,她又继续“洗衣服、纳鞋底、择菜、淘米、 喂猪”写出了姥姥实在是一个太普通又太不普通的老人。她有着所有普通的妇女的美德,却又怀身怀高超的剪纸技艺,是一个太普通又不太普通的老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 的美德,却又身怀高超的剪纸技艺,是一个多么

5、朴实、善良而又平凡的老人啊。2、学习课文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四至六自然段。 (2)指导学生重点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出神入化。 (在“我”的刁难下,姥姥被捂住 双眼,摸着 剪出了“喜鹊登枝” 。教学时,可以借助于“我服了”老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 高超) 。 (3) “我为什么服了?”引导学生读课文,从“工夫不大”知道时间之短,从“形象 生动” 、 “无可挑剔”知道作品成功之极。 “我”虽然服了,却还要耍赖,可见“我”不相信 自己的眼睛,进而从反面衬托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4)指导朗读。 (5)理解重点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从“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 ,从“数九隆动

6、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 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这些词句体会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姥姥的技艺娴熟。 “手都有准头了”里的“准头”来自于长 年累月的练习,长期的剪纸实践。 (6)让学生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好使的剪刀就向她两根延长的手指”这句话的意 思。(形象地表现了姥姥高超而娴熟的剪纸技艺)(形象地表现了姥姥高超而娴熟的剪纸技艺) 。3、学习课文第七至第十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2)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姥姥与“我”在一起时融融亲情。 (姥姥用剪纸表达对外孙的 情感) 。 分角色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体会其中蕴涵

7、的情感。 再一次引导学生读好姥姥与“我”对话,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中“我”欢的几幅“牛兔 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像,加深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 (3)小兔子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还有更多的图,都展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 兔子总是总在玩耍,而老牛总是在干活。表面看,这些语言都是写姥姥对表面看,这些语言都是写姥姥对“我我”的下与呵的下与呵 护,但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护,但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能够感受到“我我”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对姥姥勤劳的赞美和对姥姥的依恋。 (4)通过“我摆弄这各式各样的窗花,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这句 话,把“我”对牢牢的美好

8、感情直接表达了出来。 (指导朗读)4、学习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讲授要点:第十三自然段,重点体会“我”与姥姥的离别只情。 (1)联结小兔与老牛之间的开阔草地是什么? (2)当我忆起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心境如何? (3)当我忆起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会出现什么景象? (4)让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5、合作探究: 读完本文后,再次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用“姥姥的剪纸”为题目,引发学生讨论。 (“剪纸剪纸”不光指的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不光指的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姥姥与“我我”情感联结的桥梁,是寄托着情感联结的桥梁,是寄托着 “我我”与姥姥情感的载体)与姥姥情感的载体).。

9、资源包资源包中国剪纸艺术简介中国剪纸艺术简介: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 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 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 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 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 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而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 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

10、有关,例如杜甫 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 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 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 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 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 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 剪刀把纸剪成图形,专业艺人则有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者,称“刻纸” 。经起稿、剪刻、粘 贴

11、、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 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 “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 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绝大多数剪纸都并 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 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 1313 牛郎织女牛郎织女(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

12、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重点:按“阅读提示”进行阅读,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 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二、了解作者资料。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

13、稻草人 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 爬山虎的脚 )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2学生汇报。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 ):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 ):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 把他赶出家门。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 ):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 为他的妻子。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四

14、、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一)小组内交流。(二)全班汇报。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27* 牛郎织女(一) 勤劳创造 勇敢追求课后记课后记1414 安塞腰鼓安塞腰鼓(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2,

15、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既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又用更多的 笔墨写意.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 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 文的见解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助学 2, 诵读导学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交流查阅的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 附资

16、料: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 2000 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 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 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 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1996 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 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 (1)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 它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 (2)这篇文章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你觉得有何效果 排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这些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弘,语 气连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