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老头让故宫文物越海重逢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401998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0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雍正老头让故宫文物越海重逢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雍正老头让故宫文物越海重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雍正老头让故宫文物越海重逢(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年 10 月 9 日 星期五11文化 “ 雍正老头”让故宫文物越海重逢“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的幕后故事本报记者苏宁连锦添10 月 7 日,位于台北市外双溪的台北故宫 博物院,依旧在上午 9 点开门迎客,但这一次, 参观的人群显然多了兴奋,因为备受瞩目的 “ 雍 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正在此闪亮登场。 展览之所以引起轰动,除了因为雍正这位 清朝的第三位皇帝,始终是位争议多、谜点多 的人物外,更因为展出的 246 件文物中,有来 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 37 件宝物。 这是分藏于 两岸的故宫博物院文物相隔一甲子后的聚首。 站在入口看板前, 导游庄先生正在告诉游 客: “ 各位今天真是幸运, 赶上两

2、岸故宫博物院 第一次合作办展,赶上大展第一天开放。 ”穿越时空的合璧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一进大展场地,一幅等身的 雍正像迎面而立,仿佛要对每位来者开口话当年。 雍正 45 岁登基, 在位 13 年, 一生传闻不 断。虽然关于雍正一生的官书记载或小说、影视 作品极多, 但以雍正朝文物展现雍正皇帝一生 及其艺术品位,则是首创。 现场保安相当严密。据介绍,北京故宫博物 院 37 件文物 “ 出宫”,仅保险就上了 3560 万美 元。 布展也相当讲究,为保护珍品,展馆里光线 偏暗,温度、湿度都需适宜。 由于历史原因, “ 分居”两岸的文物很多。此 次大展中,雍正皇帝画像借自北京故宫博物院, 与之匹配的

3、清朝郎世宁 百骏图 则收藏在台 北;北京运来的十二美人图,按真人比例画成, 秀丽典雅,美人已逝,而画中背景陈设的古董, 只能在台北看到。 雍正书法、朱批,木雕嵌珐琅 片 “ 戒急用忍”挂屏、康熙传位雍正的遗诏、雍正 时期的台湾图附澎湖群岛图局部, 以及雍正吟 阁图、雍正耕织图看到这些展品 “ 出处”分 别写着“ 北京故宫博物院”、 “ 台北故宫博物院” 等字样, 人们既为它们今日穿越时空会集一堂 而欣慰,又为天各一方而感慨唏嘘。 一件文物背后就是一段历史、 一个故事。 借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 有一方御用 “ 为君难”寿山石长方印,典出 论语子路篇 “ 为君难,为臣不易”,颇能反映雍正在位

4、期间 的心态与感触; “ 铜胎画珐琅缠枝莲纹六孔 瓶”,是雍正亲自指导开发出的。台北故宫博物 院也拿出不少 “ 镇院之宝”,包括雍正的朱批谕 旨、最爱的松花石葫芦砚、宫廷用瓷胎画珐琅 赭墨山水碗等 200 多件文物精品。“ 感谢雍正这个老头”大展, 也使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外刮起了浓 浓的 “ 雍正风”。 参观的人潮中,除了旅行社组织的团体观光 客外,还有身着情侣衫的年轻人、牵着孩子手的 父母们。何女士带着 4 岁的儿子首次来台北故宫 博物院,就碰上 “ 雍正大展”,让她直称 “ 很值得”。一些外国人也慕名而来。来自美国的工程学教授 史密斯不懂中文, 还是在台湾朋友的陪同讲解 下,饶有兴致地看下去

5、;来自日本的一家三口,则 专门请了一位会日语的义工导览,细细欣赏。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开幕酒会上曾 幽默地说, 两岸故宫博物院相隔 60 年后重聚首, 不能不感谢 “ 这个老头 ( 雍正)”。 对雍正,历史评价 从来就是毁誉参半,野史传奇很多,但他更是最关 切台湾的清朝皇帝之一。他曾多次面谕,治台应以 “ 和衷”为本,他视台湾为海疆重地,他让垦荒的大 陆民众携眷过台,使宝岛人丁兴旺 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说,雍正留存 后世的汉文奏折 35000 余件、 满文奏折 6600 余 件,他在位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 10 件,多在夜间, 有的批语达1000多字。 由雍正授意创作的 行乐 图,

6、至今扑朔迷离,更引来人们的好奇与关注。 为配合大展, 台北故宫博物院已经连续举 办专题演讲,包括雍正官窑烧造与艺术品位、雍 正朝的皇家珍玩、郎世宁 百骏图的故事、探索 传说中的雍正、雍正皇帝的父子君臣关系等等。 除静态的文物展览外,还设计了互动装置、影片 等, 以多媒体方式让参观者从不同角度探索相 关历史文物、档案文献。大展开幕仅两天,已有过万人观展。 据估计, 接下来的周末,每天应会再增加两三成的参观者。期待更多深情 “ 拥抱”自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起, 那些曾在紫禁 城、养心殿朝夕相处的文物 “ 伙伴们”,便开始了 隔水相望。 不过,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 “ 破冰”,海峡两 岸的故宫文物不再寂

7、寞。 郑欣淼用 “ 春华秋实” 四字,来描述两院 60 年来首度联手办展览。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回顾说, 她去 年 5 月接任后即开始规划 “ 雍正文物大展”。 策 展团队提出向大陆 “ 借宝”,得到大陆有关方面 大力支持。 今年 2 月 14 日,周功鑫率团访问北 京;3 月 1 日,郑欣淼率团访台,这是两岸故宫 博物院高层首次正式互访, 双方达成务实合作 的九项共识,包括人员互访、图书交换、影像授 权、网站互联等。一般大展需要 25 年筹备,而 雍正大展只用了 7 个月。 37 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甄选,则由两 岸专业人员共同完成, 包括清代宫廷画师创作 的反映雍正时期皇帝、 后妃

8、生活的画作以及当 时的部分生活用品。 其中 雍正朝服像轴、 美人图 对镜、 “ 为君难”的长方印等,都是北京故 宫博物院所藏雍正时期文物的代表。 9 月 22 日,赴台 “ 探亲”的这批文物在北京 故宫博物院装箱。 仪式上,北京故宫博物院常务 副院长李季很是动情。 他说,两岸谈到 “ 装箱启 运”这个词,都会引起悲欢离合、世事沧桑的无尽 感慨。 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库房里,都保存着当年 文物南迁装箱启运的那批一模一样的木箱子。时 过境迁,今天, “ 我们两岸故宫博物院人一起装箱 启运,是赶赴一场久违的约会”。 一个故宫,两个博物院。一个甲子的政治风 云,改变不了同根亦同源的文脉。两岸故宫藏品 首次

9、合璧展出,不仅是珍贵文物的重新聚首,更 是两岸民众对中华民族共同的灿烂文化和悠久 历史的深情拥抱。 而大陆的民众还有更多期待。 一对正从天 津来台旅游的黄姓老夫妇说, 他们非常希望这 样的大展也有机会在大陆的城市举办。可惜,由 于现存法律、政策等方面原因,这样的期望,短 时间内恐难成行。 尽管如此,坚冰已破,未来可期。 正像郑欣 淼说的那样,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会有更大 的交流,新的发展。历时 10 年,新增 130 万人 新 孔子世家谱 “ 谱”成本报记者刘成友记录孔氏家族传承历史的 孔子世家谱历 经 10 年续修,日前在山东曲阜孔庙举行颁谱仪 式。新版 孔子世家谱续修耗资千万元,被吉尼

10、斯世界纪录认定为 “ 世界最长的家谱”。 此次续 修入谱总人数超过 200 万, 不仅化解了断续危 机,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史料。10 年续修,新增后裔 130 万名有着 2500 多年历史的 孔子世家谱,是孔 子世家繁衍传承的忠实记录。 按惯例, 孔子世 家谱60 年一大修,30 年一小修。 由于种种原 因, 过去只大修了 4 次, 最近的一次是在 1937 年的民国时期。 今次的续修,始于 1998 年。经过 10 年搜集 整理,新增 130 多万健在后裔的资料,加上民国 版 孔子世家谱原有数目,总数超越 200 万人。其中登记在世辈分最大的孔子后裔为第 68 代 “ 传”字辈,

11、最小的为第 83 代 “ 念”字辈。 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子第 77 代孙孔德墉介绍: “ 经过 2000 多年的变迁, 孔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除西藏以外,遍布全国 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还有不少人移居韩国、 美国等国家。 ” 据介绍,新谱共 80 册,4.3 万页。 收录的后 裔中包括 56 万旧谱记载的后裔和 140 多万新 增后裔资料。女性入谱,秘藏改为公藏此次修谱打破延续千年的规矩, 收女性入 谱,体现男女平等的思想。 孔德威介绍,在新增 录的 130 多万族人中,女性有 20 多万人。 少数民族、外籍后裔也入谱了。 经查证,云南宣威孔姓回族后裔,在 18 世纪初因寻求民族

12、团结而与回族通婚, 其史料已存入当地档案 馆。 而韩国孔氏后裔此次也有 3 万多人入谱, 据考证,他们均为元代长公主嫁给高丽恭愍王 时一孔姓随员的后裔。 目前韩国孔姓人口有 8 万多人。 此外,本次续修还打破了一项常规。即由秘 藏改为公藏。 孔德墉说,家谱是家族历史,过去 一向秘不示人,成为秘本。这次新谱赠与国家图 书馆、 “ 台北中央图书馆”等,将来还将有计划地 赠予一些省级图书馆, 为更多的研究者提供了 便利。 其实,家谱公藏已有先例。台湾屏东现今 900 多孔氏族人,系清代福建渡海渔民的后裔,至今 仍设祠堂,供孔子像。 这一支派被发现并入谱,就 是通过美国某图书馆收藏的该系家谱发现的。盛

13、世修谱,传承中国历史“ 乱世藏金,盛世修谱”。早在 1987 年,孔子 基金会的两位创始人谷牧和匡亚明两位老先生 就建议孔德墉续修家谱。匡亚明说,孔子世家谱 在各时代不断续修, 修谱不能简单看作封建残 余,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国文化的传承。 那时候的孔德墉仍然心存顾虑。 又过 10 年,距民国修谱已是 60 年,家谱面临失续危机, 坚定了孔德墉续修的想法: “ 时代环境不同了。 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 社会上掀起传统文化 热,以及人们的怀旧寻根意识,都为续修工作提 供了宽松的环境。 ” 孔德墉认为,正史、地方志和家谱是中国历 史文化传承的三个相互补充的重要系统,家谱是 中国特有的,草率地否定家谱

14、不利于中国文化的 传承。 “ 作为世界上传承最久、最完备的谱牒, 孔 子世家谱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可估量,能为社 会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 ” 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尔康说: “ 家之有 谱,犹国有史。 家谱是传承历史、凝聚人心的重 要载体。 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每一部家谱,都是 个案研究的好材料。 孔子世家谱的学术价值 和作用尤为突出。 ”10 月,法兰克福书展即将迎来 中国主宾国高潮。 赴德前,新闻出 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专访 让中国出版 走向世界舞台本报记者张贺作为主宾国参展, 是中国出版业 融入世界的重要标志记者: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是什么样的活动?中国为什么高 度重视今年这次主宾国活动?

15、 柳斌杰:法兰克福书展已有 600 年历史。现代意义的法兰 克福书展在 1949 年举办第一届,今年是第六十一届。 法兰克 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书展, 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版 权贸易平台,也是欧洲乃至全球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被誉为 “ 世界知识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据统计,每年的法兰克福书 展会实现世界出版业 75%的版权贸易。 从 1988 年开始,法兰克福书展每年邀请一个国家或地区 作为主宾,全方位展示主宾国的出版业成果与文化特色。继意 大利成为首届主宾国后,已有法国、日本、墨西哥、巴西、俄罗 斯、韩国、印度、土耳其等 21 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主宾国。 作为 每届书展的最大亮点,主宾国已

16、成为各国出版商、作家、媒体 和德国民众最关注的焦点。 早在 2005 年,法兰克福书展组委会就邀请中国以主宾国 身份参加书展。 今年,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书展,是中国出版 业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出版业的重要标志。 我们为交流而去, 为合作而去,并将以一个开放、友善、合作的形象亮相法兰克 福,向全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展示蓬勃发展的中国 出版业,展示一个致力于和平发展的中国。612 场主宾国活动,代表中国当代 文化的最高水平记者:中国主宾国主题馆秉承什么样的设计理念? 柳斌杰:主题馆将以书为载体,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 通过对中国出版史、印刷史的展示,反映中国思想史、科技史 和中华文明史。 主题馆内,飘逸的纸张、墨滴、活字,凝重的书 山、书墙和醒目的作家画像,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展品 包括从甲骨文到互联网时代的各种重要出版载体,如甲骨、铭 文、竹简、帛书、麻纸等,还有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 印刷品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值得关注的是,主题馆将集中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