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与方法》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356081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方式与方法》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思维方式与方法》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思维方式与方法》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方式与方法》2011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维方式与方法思维方式与方法20112011 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一、考试的基本情况量化表一、考试的基本情况量化表二、教学大纲、复习提纲与考试内容相关程度分析二、教学大纲、复习提纲与考试内容相关程度分析本课程为教学管考一体化课程,是省开课程试点课程。本课程选用的教材紧扣教学大纲,过程性考核题目紧扣大纲和教材,期末终结性考核试卷的内容大致都在教学大纲和期末复习指导以及 IP课堂期末复习范围的覆盖下,表明了教学大纲、期末复习指导、IP 课堂和考试内容之间的关联是密切的。1、 单项选择题中大约 100%是期末复习指导中要求掌握的。2、 辨析题基本上是章节的重点内容,均

2、出自期末复习指导的综合练习题。3、 多项选择题 100%出自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通过逐题分析,不难发现各种学习辅助手段和材料提供的期末复习内容与考试内容之间的关联是密切的,如果学员据此进行复习,完全能够达到考试合格的要求。三、本次试题特点分析本次试题特点分析试题注重学员能力的提高。在试卷中客观试题占 100%,思维训练题考查学员的思维能力,灵活性很强。试题总体上难易程度适当。由于本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基础上,训练和加强和个人的思维能力,因此,试题中大多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思维方法的能力,同时含有一些序号试卷号试卷名称报考人数(1)实考人数(2)实考率(%) (3=2/1)及格人数

3、(4)及格率(%)(5)平均分(6)均方差 (7)2845252思维方式与方法2644240590.96240510092.614.32形考总人数(8)形考及格率 (%) (9)形考平均分 (10)形考均方差 (11)合格人数(12)合格率 (%)(13=12/2)合成平均分 (14)合成均方差 (15)违纪率 (%) (16)242910091.922.692405100.00%92.532.820思维训练题目,通过训练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注重平时思维的训练。四、本次考试情况分析四、本次考试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成绩有形成性考核成绩和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组成。从形成性考核成绩来看,平

4、均分91.92,参加考试的学员 100%通过形考。说明学员注重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基本掌握了课程的内容和知识。在完成和通过过程性考核的基础上,学员 100%通过了期末终结性考核,平均成绩是 92.61。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在于:1、期末终结性试题的范围不超过平时过程性测试题的范围;2、教师在期末复习指导里对期末复习方法进行了有效地指导。3、在作业与讲评栏目里,教师对过程性测评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了讲评和说明,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讲评,解决了学生的疑难问题。4、学员认真完成了过程性测评,了解了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补救。以上几点,这使得学生的成绩较为理想。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

5、务。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成人学习,因而取得了较好的考试效果。五、试卷评价及对今后命题工作的建议五、试卷评价及对今后命题工作的建议鉴于本门课程是一门关于思维方式与方法的理论与方法介绍和训练课程。我们认为一体化管理的方式以及 5 次过程性考核加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是适合成人学习的特点的。他督促学员加强了平时的知识学习和训练,使得期末考试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我们认为,这样的一种考试模式、试卷内容和考试结果是较为科学和合理的,它对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学生的学习成就,尤其是突出本门课程内容的重点是有益的。六、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建议六、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建议1、在坚持以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多听听辅导教师的重点和难点是很有必要的。在复习中要按照期末复习指导进行,切忌无针对性的盲目复习,而努力的做到这一点,考试成绩应该是较好的。2、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多看有关的参考书,多了解有关的思维方法,同时加强平时的思考和训练。善于提出问题,努力扩大自己思考的范围。4、 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遇到问题多讨论,尤其是思维方法的反复的训练,在不断的深入练习中加深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