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6345324 上传时间:2018-03-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1五年级五年级冬阳冬阳童年童年骆驼队骆驼队说课稿说课稿五年级冬阳童年骆驼队说课稿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说教材本文是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这些看似小小

2、的却很有童趣的事,像一个一个的镜头,随着作者娓娓的叙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单元训练重点】阅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1根据课文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 12 个字。正确地读写“毡帽、优质、咀嚼、铃铛、交错、沙漠、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2、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的特点。【授课时间】两课时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谈话法、重点突破教学法。三、说学法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1联想、感情朗读、默读、做批注。四、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轻轻地走进童年的记忆1、创设情景,走进自己的童年。激发

4、“共鸣”应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上乘境界。教师若能善设机巧,让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 。如此学习课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林海音童年在老北京的生活,现在的小学生却不太容易领悟得深刻。所以我安排了笑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来导课,进而欣赏作者的童年趣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这样导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无忧无虑又充满幻想。你小时候做过哪些有趣得事,留下了难忘的记忆?2、激发想象,走进作者的童年。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词语进行联想训练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课题是文眼,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包容量如此大、又如此

5、具有审美特质的题目,却是不多见的。要抓住这一素材,展开一个凝练的、对全课的展开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联想环节,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1(1)林海音的童年是在老北京的城南度过的。她的童年里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今天,我们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 。(2)这种形式的题目以前见过吗?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看实际教学效果,这一环节得到了不错的落实。学生凭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个性化的理解,基本上都把握住了一点一童年的快乐。应该说,这一理解与课文

6、真正要表达的那种怀念而感伤的情绪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但是这种距离,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们之间的差距为后面的学习,无论是在内容理解上还是在情绪体验上,既提供了一种铺垫,又提供了相当的增容空间,使得下文的展开和深入变得更容易而自然。多媒体能再现一种失去的场景,我用形象优美的画面,让人伤感的送别的音乐,转瞬间就把孩子们带回到几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带入了课文所勾勒的童年生活、所营造的怀旧气氛中。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接着设问,其实,在作家林海音女士的脑海中也无数次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你看,冬阳下的骆驼队缓缓地走来,精品文档2

7、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1(课件 1:一张充满历史厚重感的骆驼队照片并配有送别伴奏) 。一张充满历史厚重感的骆驼队照片呈现在大家面前。(二)诵读感悟,深深地体味童年的往事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随时巩固运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查字典,解决字、词的一些简单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都是我经常布置的预习内容。本课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应放手让学生在预习时自行解决。在检查朗读的过程中,我除了正音和范读一些难读的句子外,相机解决一些常识性问题问题。这些已经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自行解决:(1)拉骆驼的;(2)毡

8、帽;(3)骆驼的反刍现象;(4)反穿大羊皮等。有很多人认为语文是感性的,我更认同钱正权教授的观点,语文教学中也要重视理性的培养。本课条理非常清晰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素材。我这样设问:“作者的心头又浮现出哪些童年往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学生能概括出,课文是以季节交替的顺序,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这么几件事。从而领悟到了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1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俗话说,会讲的讲成一条线,不会讲的讲成一大片。所以阅读教

9、学,一定要找好“切入点” ,良好的切入点能“牵一发而动全文” ,能“切”出兴趣, “切”出能力, “切”出高效课堂。我选择了这样的切入点:“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反反复复多读几遍,好好品味品味,简单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课堂教学实际证明是可行的,能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能紧扣文本特点,突出教学重点;能解决教学难点;能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深入探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坚持个性化理解,个性化感悟,个性化朗读。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阅读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

10、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在四个片段的教学中,都采取了“默读做批注谈感悟感情朗读”的教学模式。例:一学骆驼咀嚼师:骆驼咀嚼有趣吗?来一起读一读。师:看骆驼咀嚼,林海音的牙齿怎么也动起来了呢?师:你认为这个时候的林海音怎么样?师:这份天真,这份好奇,你能读出来吗?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1师:林海音写下这篇文章时已经 42 岁了,你认为 42岁的林海音再看到骆驼,还会学它们咀嚼吗?为什么?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二和爸爸争论骆驼脖子上系铃铛的原因(1)爸爸的见解是

11、理性的、现实的,而当时林海音的想法是天真的、充满诗意的。来读一读,读出这份天真、幻想和诗意。(2)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在这里,爸爸在想什么,笑得又是什么?(3)你同意谁的观点?(4)我们来对读一遍这个片段。(5)42 岁的林海音再看到骆驼,再听到驼铃声,还这样想吗?读这一段话: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三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语文学习有一个广阔的空间,拓展材料的运用有时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是问,总是问!”最能体现童年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

12、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1林海音的天真好奇,但文中却寥寥数语带过,学生不好体会,所以再次增设了一份我们看还去中的问爸爸妈妈什么是贼的材料。这份拓展材料在不遏制学生想象力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信息,解决了难点。1、大家看这件事:谁来读读?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2、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看看课文,林海音都问了些什么?生:3、既然“总是问,总是问!”想一想,她还可能会问些什么?生:1、既然“总是问,总是问!”她的问题肯定不仅仅是关于骆

13、驼的。在城南旧事里,有这么一个情景,指名读一读。课件 5:2、林海音为什么“总是问,总是问!”呢?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13、人到中年的林海音,这样的问题还会再问吗?这一在每个片段反复追问的问题,把原文中因为人生沧桑而造成的,那份隐约的沉重感一扫而光。使学生和文章、和作者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一个个消逝的问题,其实代表的是一段段消逝的童年,一份份消逝的童真。课堂上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学生的理解和心灵的感悟,在这一片段中,和文章、作者靠近了,结合了。种种感情交织在字里行间,弥漫课堂,充溢心灵。4、再读这段话。齐读:“夏天

14、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这段话是一个不断往复呈现的主旋律,覆盖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空间。可以说,整堂课,学生主要就是在笑谈趣事的过程中,品悟“童年一去不返”的无奈和感伤。这段话不只是形式的简单重复,学生的理解感悟也在一次次地加深、升华。这是一种回环旋绕的递进。在教学中,这段话一共让学生朗读了四次,达到了熟能成诵的效果,丰富了语言积累。应该说,开始时学生的诵读是比较被生硬的,一定程度上游离在课文情绪场之外。而到后来,当学生一次次地与文本与作者做着心灵上的对话,一次次地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1感受着童年那份遥远美好的童真童趣,他们的朗读也渐入情味味。这种感悟和朗读的提升,应该说是水到渠成地实现的。(三)提炼主题,感伤与怀念适时地引导学生提炼出文章的主题,既是理性思维的培养,同时又能交给他们一定的表达方法。我是这样引导的:齐读:“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课文,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童年的一种什么情感?生:(板)深深的怀念淡淡的感伤阅读能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我总是适时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推荐经典图书。 城南旧事当然在推荐之列。这本书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