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古蹟保护政策黄海荣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32349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1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谁的古蹟保护政策黄海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谁的古蹟保护政策黄海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谁的古蹟保护政策黄海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谁的古蹟保护政策黄海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谁的古蹟保护政策黄海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谁的古蹟保护政策黄海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的古蹟保护政策黄海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誰的古蹟保護政策? 黃海榮 (一一) 引言 引言 香港是亞洲最受歡迎的遊勝地,遊業是香港主要的經濟支柱之一。2003 ,香港遊業雖然受到沙士嚴重影響,但全訪港客人仍然高達 1550 萬人,僅比 2002 輕微下調。其中,內地客增幅達 24%。遊業 2004 繼 續甦,上半的訪港客人次首次超過一千萬。面對亞洲其他地區遊業的劇 競爭,加上取代衰的購物天堂神話,也斷開發遊新景點, 以迎接未的挑戰。 自亞洲融風加速香港的經濟轉型,特區政府就選擇遊業作爲香港 新的經濟火頭,希望以遊業挽救香港低迷的經濟,深信它可爲香港創造外 匯、增加本地人就業和營商機會。於是,政府大錢興建迪士尼園,向外 積極推廣動感之都

2、 、 亞洲的國際城市振興經濟。 對政府,保育文化遺產也是當務之急。政府正開始認到,保存著一 些可以反映出過往生活方式中一些重要方面的建築物、地區及風俗,僅對提升 生活素質和國際競爭十分重要,而且也是遊業的關鍵部分。 在 1999 的施政報告中,香港特區首長董建華先生指出把保存視為可持續 發展和文化遺產遊業的一個目標的重要性。 我要強調,修和保存別具特色的建築物,但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有於保存同地區固有文化,可幫助遊業發展. 香港擁有可以遠溯幾千的文化遺產,富有姿采而又具特色,有助我們認自己的身分,也能吸引遊客。我要強調,修和保存別具特色的建築物,但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有於保存同地區固有文化

3、,可幫助遊業發展. 香港擁有可以遠溯幾千的文化遺產,富有姿采而又具特色,有助我們認自己的身分,也能吸引遊客。1隨著政府重新關注保育文化遺產,許多市民漸漸關注文化遺產保育的問題。 香港回歸後,市民日益重視公共事務及強希望加強歸屬感,這似乎反映市民開 始關注生活素質而改變他們的價值觀。 1 “一九九九施政報告第 133 段及 164 段” 1然而我們應該提問,麼古蹟應該被保護?如何被保護?保護古蹟在經濟與 小市民的集體記憶之間如何取捨?除發展文化遊再沒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去保護古蹟嗎?保護古蹟會否為為遊服務 ,藉著重新包裝古蹟向遊客推 銷懷舊 、 香港的形象?這篇文章會以香港古物古蹟政策發展作為主軸

4、, 檢示在香港遊業的轉向下,以往被邊緣化的殖民地建築物如何被重新青睞,當 中存在著麼隱憂? (二二) 何謂古蹟?何謂古蹟? - 古蹟作為身份政治的戰場古蹟作為身份政治的戰場 何謂古蹟?就字面看古蹟一詞,有著古的、過去的意味,再加上是呈現 著可移動的建造物或是整體史遺跡的組成,而我們面對古蹟,也讓我們有一 種想像空間的生產,也就是用前人在建築上下的痕跡,讓現代人賦予現代的 意義,而這種想像的生產,常造就古蹟的重新與新的定義。古蹟隱含時間 的意義,跨越過去到現在,也將接未。 古蹟保存是現代民族國家藉以建構跨越空間藩籬之社會與政治想像的主要 文化策。在維護一座古蹟時,我們其實是在追求保存一個概 ,那

5、個概 即是史記憶與意象的加總。換話,在努爭取下、修或重建 一座古蹟時,我們其實是在表達我們對於過去這個概的看法,以及最主要 的詮釋史的觀點,有時甚至還帶有政治性的功能。事實上,這些一座座具像的 古蹟,其所代表的意涵應該是那個抽象的、符號性的、象徵性的過去 。為 麼要保存這座有型的古蹟建築體?真正的原因是認為它負載我們對過去這 個抽象概的價值認定,建築實體本身只是這個概的物質呈現。 古蹟作為敘述史的媒介,提供大的素材去建構民族的過去,即使一座建 築物也有它的過去和故事,它的經、它的用途,都會成為故事的情節般得以 傳下去。然而,作為一個文化標記,古物古蹟單是被動地反映史,也是建 身份的場地。Stu

6、art Hall 認為,文化再現(Cultural Representation)是我們建構新主 體的場地。古蹟讓我們看我們的同史、建構身份及回顧身份的位置。透過對古蹟的保存,我們才能藉此建構集體記憶和身份認同。在詮釋歷史、塑造認同的議題上,涉及有關再現的問題。這些不單單是發現傳統的問題,而是創造傳統的問題,同時也是選擇性記憶的演練問題。其中總是涉及壓抑某些事(情)以便浮現其他某些事(情)。如何回憶、選擇麼回憶以及站在麼角追塑史,與身份認同的建構是有著密關係。記憶是永恆的,每一個民族都2會面對集體失憶,維繫延續性的史經驗將會被遺忘,所以需要靠敘述 (narrative) 住記憶,在敘述的過程中

7、須建構一個身份,透過這個身份把過去和將 起,從而達到延續性,身份成為敘述的軸心線。 如果史告訴人們過去所發生的事以及時至今日的發展,古蹟則把民族的神 話和延續性傳遞下去,製造一種團體的榮耀感和團結性,也同時暗示排他性。 古蹟把史變樣,把它新,美化受讚許的部分也刪去過去屈辱的部分。由史 轉化為古蹟,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化過程,混雜著史事件、民族記憶、傳的古 物,最終只有一部分會被選取,再經過重新包裝才會成為古蹟,整個生產過程以 為社會的需耍為考慮,而操控這個大權主要在政府機關手中。於是,在麼古 蹟應被保存和如何保存上,政府機關往往與知分子和專業人士,以至普升斗 市民在場上出現衝突,因為較弱勢的社群並

8、沒有足夠的文化資產,去爭取保 古蹟以建構集體記憶。 (三三) 香港古物古蹟保護政策的發展香港古物古蹟保護政策的發展 1976 ,政府為保護史古跡和增進對遺產價值的認而制訂古物 及古跡條 ,這是香港首次引入文化遺產保育概。可是在保護古蹟條的存 在下,許多殖民地建築物仍能逃過大難,得到應有的保護?香港的古物古蹟政 策是怎樣執,它的缺失又何在? 雖然現有文化遺產保育的政及法架構都能在古物及古蹟條中體現 出,並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古物諮詢委員會監。但實際上,保育文化遺產的 的工作往往牽涉許多政府和非政府機構以及法2。 現時的古物古蹟辦事處屬康及文化事務署,而康及文化事務署乃民政 事務局屬下的一個運作部門

9、。至於古物諮詢委員會,它是按照 古物及古蹟條 而成的,其委員全由政長官委任。古物諮詢委員會的職責是就古物、古蹟或 暫定古蹟向古物事務監督(民政事務局局長)提供意和指導,以及引古物古 蹟辦事處工作。32 這些條還包括城市規劃條 、 環境影響評估條等。 3辦事處由一名執秘書掌管,處內的專業人員共分三組,分別負責考古、史建築和教育及宣傳方面的工作。此外,辦事處的政部門除負責處內的政運作,亦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供秘書處服務和政上的支援。 辦事處主要工作如下: (i) 鑑定有史價值的建築,予以記及進研究; (ii) 組織及統籌具考古價值地點的勘定及發掘工作; (iii) 保存及編整與上述古蹟及文物有關的文

10、字紀及照片資; (iv) 安排古蹟的保護、修繕及維修工作; (v) 評核工程項目對古蹟文物的影響,並安排適當的保護及搶救措施;(vi) 安排合適的史建築活化再用;及(vii) 3原則上,古物諮詢委員會的成是為政府提供保護文物的專業意,雖然根 據法規定,古物事務監督必須就古物事宜徵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的意4,但是沒有保證古物諮詢委員會的觀點和建議會被執。而宣佈古蹟的程序是須要經 政長官及政局的最後核準,過程由一班非專業人士的複檢才能成為古蹟。而負 責執保護古物古蹟的政策的古物古蹟辦事處,在政府組織中是一個相對地低層 次的機構。因此,古物古蹟辦事處缺乏導權,亦缺乏能影響政府官架構 中的其他部門。除古物

11、古蹟辦事處以外,政府內很少有人擁有任何文化遺產保 育的經驗,消專業知。可以,過往法定古蹟的宣佈,選擇權最終都是 掌握在政府手上。 當任何古物或建築一經宣佈為法定古蹟,受到法保障,以免受到損毀、 拆卸或改動,而政府也可以用公帑修或保護古蹟。換言之,文物被入為法定 古蹟後屬於公眾遺產,獲得政府的確認。由於文物本身並非價值中的實體, 而是盛載著一個地方的記憶,是史文化的標誌,如果一個地方或古物建築能獲 政府確定為法定古蹟,證明該古蹟所傳達之史文化價值獲得政權之肯定,因 此,古物古蹟之評定本身是一個相當政治化的決定。 現存香港的古物古蹟,大致可劃分為三個別: 文化遺蹟 (Cultural Herita

12、ge)、史遺蹟 (historical heritage) 及考古遺跡 (Archaeological Heritage), 史遺蹟主要指殖民地時期的歐式舊建築物,這些建築象徵著殖民地的權威。文 化遺蹟則指前殖民時期新界舊村的史遺物,包括富有中國南方農村特色的圍 村、祠堂、書室、寺廟等。考古遺蹟則是可以追溯至遠古代的人遺蹟,但這 遺蹟在香港為較少。而文化遺蹟和考古遺蹟,雖然可為今日的社會提供史延續性的源頭,但由於香港的主要人口由內地移民及後代組成,而非與幾千前 聚居的族群扯上關係,故此它們的政治價值比較中。截至 2004 3 月,香港 現有已宣佈的法定古蹟共有七十九項,當中大部份為文化遺蹟及考

13、古遺蹟,只有 二十八項為殖民地時期建築物。 通過宣傳及教育活動包括舉辦有關本地文物的展覽、講座、導賞團、考古工作坊及設文物徑等,以喚起公眾人士對香港文物的關注。4 古物諮詢委員會須就下述事項向兼任古物事務監督的民政事務局局長提供意:- i.考慮應否將某項目根據香港法第 53 章古物及古蹟條(以下簡稱上述條)第 3(1)條宣布為古蹟或根據第 2A(1)條宣布為暫定古蹟;及 ii.就任何與古物、暫定古蹟、或古蹟有關的事宜,或根據2A(1),3(1),或 6(4)條向其諮詢的事宜。 B.此外,古物諮詢委員會須時就下述事項向民政事務局局長提供意:- i.有關提倡修繕及保護史建築和結構的措施,包括每的修

14、繕工程計劃; ii.有關提倡保護及必要時勘察史遺址的措施,包括根據上述條第 13 條批給挖掘及搜尋古物牌照; iii.有關提高市民對香港文物的認和關注的措施。 4這些殖民地建築,印證著英國殖民地統治的歲月,但這些建築物在七八十 代被受,即使在古物諮詢委員會和公眾要求下,政府仍然置之顧,並沒有 肩負起保護史文物的責任,而當時香港的古蹟政策把這些殖民地時期遺下 的古蹟邊緣化,以致得到應有的保護。 可是這些殖民時代的歐式建築在近一卻再次得寵,除誠如亞巴斯 (Ackbar Abbas)所,後殖民時代人們面對那種瞬間消逝的情懷,那種焦慮,產 生對香港文化的訴求,進而是對香港建築的擁抱,和文物保存的興趣外

15、, 重要的相信是在遊業的推動下,由於它們所處的地位置集中,以及它們的 歐式建築美學能夠吸引外地遊客,對於政府和發展商而言,這些舊殖民地時期的 建築物再是沒有價值的古房,而是可成為對外販賣舊香江風貌的地方。 (四四) 古蹟與香港遊業發展 古蹟與香港遊業發展 史古蹟做為觀光的對象由已久,然而到八十代,各種有關古蹟的事 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這種新的古蹟遊,已同過去一樣只限於對古蹟的表 面,風景明信片的觀,觀光客進一步對於居民的生活方式感到興趣。誠如麥卡儂(D . MacCannell) 所言,觀光客的目的是尋找原真性 (authenticity-seeking) , 受到城市化和現代化斷冲刷,地區固有文化及情懷逐漸失,客往往希望重 新接觸生命意義、民俗文化、宗教生活、鄉間情懷等已失的東西,並對其他人 真實生活感興趣。 尤瑞( John Urry)認為,後福特主義以消費為取向。單純的產品生產製造 是足夠的,必須賦予產品特定的意義符號,以這些符號引發動者的消費慾 望。消費是在消費物品的符號意義 ,而非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