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滋蕃的文学创作及其时代意义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32089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57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滋蕃的文学创作及其时代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赵滋蕃的文学创作及其时代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赵滋蕃的文学创作及其时代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赵滋蕃的文学创作及其时代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赵滋蕃的文学创作及其时代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滋蕃的文学创作及其时代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滋蕃的文学创作及其时代意义(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2 期 第 27-58 頁 2006 6 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趙滋蕃的文學創作及其時代意義 張瑞芬 摘 要 趙滋蕃(1924-1986)的一生與文學,正如風的魂,席捲過戰中 國、香港與臺灣。他的文學成就,夙與小家如陳紀瀅、王、姜 貴、端木方、段彩華、朱西甯、潘並稱,雜文及文學則少學界深究。然 而,正如趙滋蕃在自己的長篇自傳小海笑所言:風的魂證命 運之無常,彰顯出轉型期史中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在當今臺灣重新檢視五 代文本的此時 , 趙滋蕃的文學創作與時代意義 , 值得全面鉤與評估 。 本文主要點有三:(一)指出趙滋蕃作品並非典型小(二)其晚期 小(如海笑等)重要性下

2、於早期的半下社會(三)分析其散文寫 作的時代性與文壇非主位置(四)耙梳原始資,綜述其散文(雜文)創作成果。全文約三萬字,篇末並詳附趙滋蕃所有著作目及評篇目,為目前僅綜 述趙滋蕃文學成果較完整的文。述範圍以小散文為限,其文學將另 專文討。 關鍵詞:關鍵詞:趙滋蕃、小、五代 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2 期 28壹、前言 這個人,真得像幼童無序,有如一條清晰底的溪,卻又是優深邃得 知其源遠。 在史上,我們無法以黑白極給他分色,只緣這個又波動又肅穆的魂, 純白的品質中,也有少許灰色的區域。 左海灼灼風骨一宏才1 起趙滋蕃(1924-1986)其人,大概沒有任何一評語,比左

3、海教授2上 述所形容真傳神的。 正如風的魂般,穿越戰中國、香港,與興基地臺灣,集 合悲劇與天才的宿命。在五代小作家中,趙滋蕃堪稱特殊人生與性 格的極致。這位著作近四十本,在小、散文及文學上皆有創發的重要作家, 辭世至今近二十,臺灣學界對其作品之評,仍頗寂寥。近瀛舟出版社再版 趙滋蕃子午線上、重生島、半下社會本舊作3後,寂多的 趙滋蕃,因此稍稍受到注意。在二二的一篇短評中,學者秀稱此本 小之重印,是趙滋蕃為他那國共意型態對的世代作註,堪稱文學盛事。然 而她也: 對於現今這世代,那個世代的政治、社會、小、美學觀過去 、 總體言之,半下社會半上社會可以確定下外,趙滋蕃之書的 史意義似大於作品本身的意

4、義。4 五代去今未遠,如王德威一種逝去的文學小新所言,是 非常時期寫非常作品,一種僅收故土,也是贖回史的文學。5那 個世代的政治、社會、小、美學觀,果真都過去嗎?許多人眼中, 啻為八股,但在八代初一場五十代文學座談會中,作家王靜 芝卻忿忿而言, 那時期的東西,是真正由我們內心發出,真情寫出的東西,也是為稿費,也是為使自己成名。司馬中原的意與之同,他認為 用八股概括五代小甚公平。他指出,那個時代的作品對人性分 析細緻深入,表現的是史上最陰暗痛苦的心。朱西甯肯定文學許多作1 左海,灼灼風骨一宏才懷趙滋蕃先生,幼獅文藝69:4,1989。此文寫於趙滋蕃逝世(1986)三後,原文甚長,有另一刪節版載於

5、合報1989.3.12。 2 左海(1924-),江蘇武進人,上海旦大學畢業,美國瑪大學研究教授。著有雁南飛(重慶:文風出版社,1943)、懷沙(台:大漢,1977)、左海文選(台 :大漢,1980)等。代中期與趙滋蕃同任教淡江大學、文化大學,1977 前後赴美。 3 瀛舟出版社為趙滋蕃之趙慧娟於美國所開設,共再版 重生島 、 半下社會 (2002) 、子午線上 (2004)三部小。王芬趙滋蕃之代父重出經典集,民生報 2002.3.2。 4 秀,半上與半下之間,合報副刊,2002.3.24。 5 王德威此文,原發表於 1993 合報主辦的四十中國文學會議,收入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

6、世紀小新(台:麥田,1998)。早於此,齊邦媛千 之懷鄉文學是傷痕文學的序曲(千之,台:爾雅,1990)即已提出 似的傷痕文學,為文學翻案。 趙滋蕃的文學創作及其時代意義 29品,可以超越五四以後諸多時期之作。紹銘則感慨沒有人有系統的介紹五十 代的文學,或再版相關書籍。6 稍後於王德威,楊照認為五代文學之所以被遺忘,主要是它像 代現代文學真正進入 典 範疇,對後世代寫作並未能產生真正的影響。 他指出,五代文學在文學史上是以概的形式存在,而非確的 派。7這個法,頗可再深入探究。然而近學界(如邱貴芬、范銘如、梅家 、應鳳凰等)對五代的研究明建構完整的臺灣當代文學史時,五 代頗為關鍵。軍中作家與性作

7、家的基礎研究,都仍有待開。趙滋蕃僅僅是被 誤認為史意義似大於作品本身意義的其中之一而已。 在當前重評五代的風潮中,除史意義,作品本身值得被重新評估 的,趙滋蕃之外,姜貴(王意堅,1908-1980)、郭嗣汾(郭晉俠,1919-)、楊 慈(1922-)、潘(潘,1927-)、段彩華(1933-)都相當重要。在他們的 筆下,風雪桃花渡,黃井峽口,有朔風呼號的鄉野傳奇,有浴血抗日的彈痕 。從一個時代的血痕凝聚而成奇花卉,以個人有限的生命加入無限的史 ,付出壯的代價。這恐怕是一都過去可以結的。8正如趙滋蕃半下社會的終章:半下社會中的漢們,慢慢開這荒漠的原 野,但狂戰鬥的序幕,卻在緩緩開。斯人已遠,典範

8、猶存。正確評估趙滋 蕃及其他五代作家及作品的價值,在當前文本散佚嚴重,且亟欲建構完整臺 灣當代文學史的今日,無疑是有著相當的急迫性的。 對趙滋蕃及其文學的研究,除上官予(王志健)、孫、左海、詹 悟等人對單一作品的評(詳附考文獻),專書或整體性的討尚付諸闕 如。較詳細的表(生平事)有二:鄭傑光為風證的魂趙滋蕃(文 壽) 與其作品 , 中華文藝 8 卷 5 期,1975,以及天 趙滋蕃先生事 ,湖南文獻14 卷 2 期,1986 4 月,後收入國史館現藏民國人物傳記史 彙編第十五輯,1996。此二種記載稍有出入,但頗可相互照。左海灼灼 風骨一宏才懷趙滋蕃先生是七代中期知人至深的重要觀察,趙衛民、

9、周芬伶以弟子身份闡揚其文學,則是近可較重要的篇文。 趙衛民在二三趙滋蕃的美學思想這篇文中指出,崇高美學 是趙滋蕃小的動,他似乎要調合性主義與非性主義,將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美學中的戴奧尼斯式醉狂,架上康德的崇 高。周芬伶戰之歌趙滋蕃先生小半下社會與重生島的放6 在飛揚的代五十代文學座談會,合報副刊 1980.5.8。 7 楊照,文學的話話的文學五)、代的臺灣文學,文學、社會與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台:合文學,1995)。 8 彭瑞 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 (高雄:春暉,1997) 曾指文學為 大鍋菜式的同質性 ,文學收成等於。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 12

10、 期 30主題與散思想 則明,趙滋蕃小事實上是 以絕醜美學與現代美學對應 , 在後殖民與放的觀點下,他的小是有新的意義的。9 多後視趙滋蕃的小,蜜月、重生島在反應大時代之餘,也頗 觸犯時忌。趙滋蕃在文學史上被忽的的尷尬,也正如同鄧克保(柏楊)的 域(1961),和司馬桑敦(王光逖)的野馬傳(1959)一樣。10都值得當 今文學評者再做探討,並全面回顧其文學創作成果。趙滋蕃的小及散文 頗多(詳本文文末附),文學則事涉廣大,當另專文探討。以下,即 分就小與散文大部分綜其特點及成就。 貳、趙滋蕃及其非典型小 一、 趙滋蕃適合稱為作家嗎? 趙滋蕃原名資藩,曾用筆名 文壽 ,湖南益陽人。他出生於一九二四

11、, 童在德國漢堡市成長,並受德語教育,八科中學。父親趙紹周為醫學 博士,任教並醫於德國柏大學,長忙於外。趙滋蕃幼即缺乏母愛照拂,11對未曾謀面的祖國亦滿腔赤忱。一九三八(時趙滋蕃十四歲),於抗戰軍興中,自維也納乘船返國,原入學湖南大學經濟系,而後經軍生涯(曾 與常德會戰、衡陽會戰,任翻譯官少校),抗戰勝後才學畢業。五代大 陷,趙滋蕃曾香港難民區調景(俗稱吊頸),備嚐生活艱辛。而後 他以寫作成名,並任亞洲出版社、中國之聲週刊,與人生月刊編輯。 代中期,趙滋蕃移居臺灣,以文壽為名,開始他在中央日報撰寫專 的雜文歲月。八代初,趙滋蕃任東海大學中文系主任及中文所所長,在批評、文藝教育與中文系的想上,多

12、有建樹。一九八,繼七代初首 次中風,趙滋蕃再以高血壓病入院,病逝榮總。 綜觀趙滋蕃一生,跨越中、港、臺三地,除傳奇的經與豐富多元的創作 之外,由工入人文,其思維輯、學問與對現代文藝的推動,在中文系之9 趙衛民趙滋蕃的美學思想,收入海峽岸現當代文學集,台:學生書局,2004。周芬伶戰之歌趙滋蕃先生小半下社會與重生島的放主題與散思想, 東海中文系五十學術傳承研討會文,2005.10.29。 10柏楊(1920-)1968 因翻譯一則大水手漫畫涉批評政府,入獄九,而後文協及官方的文學史特意刪去他的所有記述。司馬桑敦(1918-1981)野馬傳1968 亦以誹謗政府, 有附匪嫌疑,遭內政部查禁。 11

13、關於趙滋蕃的母親符愛光,記載一,或謂早病逝,或稱獨自前往美國作研究,未詳何是。趙滋蕃文中從未提及家人,僅於祝孩子們(擊劍集,台,彩虹出版社,1977)曾 稱我的母親開我們太早,失去母愛達半世紀之久成為他日夜思未已的錐心至痛。 左海灼灼風骨一宏才懷趙滋蕃先生記與趙滋蕃晤談,稱三歲時,父母仳, 此或較真確。 趙滋蕃的文學創作及其時代意義 31中亦獨樹一幟。在台灣當代文學史上,他與他的文學,集多種 非典型 於一身, 定位明。從岸學界近文學史書寫中,頗可出被中國意型態與臺灣本土 者共同忽的尷尬處境。這一點於五代作家是相同的,只是趙滋蕃處境似 尤為艱難。 在一般印象中,趙滋蕃被定位為五代小家,半下社會

14、(1953)為其代表性作品。秦慧珠臺灣小研究(19491989)(2000 文化中研所博士文),即將趙滋蕃為二十四位小作者之一,所佔篇 幅多,分入五代、代章之中。12仔細檢視本當代臺灣文學史, 五代小多舉陳紀瀅、姜貴、端木方、潘人木、潘,包括大學者 白少帆現代臺灣文學史(大學出版社,1987)、登翰臺灣文學史 (海峽文藝,1991)、古繼堂簡明臺灣文學史(人間出版社,2003),以及 臺灣本土者石濤臺灣文學史綱(文學界,1985)、彭瑞臺灣新文學 運動四十(春暉出版社,1997),對趙滋蕃均隻字未提。張素貞五十代 小管窺(文訊9 期,1986.3 月),對趙滋蕃及其小,亦未著一字。只 有陳芳明尚未完稿的臺灣新文學史,對趙滋蕃有同的評價。在二一 的五代的文學侷限與突破一文中,陳芳明指出,真正使人難忘的文 學,反而是未獲官方獎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