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杂剧的几个问题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3631588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2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南杂剧的几个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南杂剧的几个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南杂剧的几个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南杂剧的几个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南杂剧的几个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南杂剧的几个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南杂剧的几个问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 于 南 杂 剧 的 几 个 问 题? 王 永 健? 内容提要:南杂剧是继宋元戏文、金元杂剧和明代传奇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戏曲的样式,兼有北曲杂剧和昆曲传奇之长, 而避免了它们的短处,灵活自由, 深受戏 曲家和观众的喜爱。南杂剧属于昆山腔戏曲艺术系统,明清两代与昆曲传奇同步发展, 其 曲运隆衰! 亦与昆曲传奇相一致。南杂剧是明清戏曲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关键词: 南杂剧 ? 昆山腔 ? 徐渭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南杂剧兼有金元北曲杂剧和明清昆曲传奇之长, 又 避免了它们在剧本创作和舞台演唱方面之短,是继宋元戏文、金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之后我国古代的又一种戏曲样式;其体制灵活机

2、动,既便于当场, 亦擅长于文人作家 写心!。袁于令尝誉金元杂剧为 词场之短兵!, 指 出 或以寄悲愤,写弛,纪妖冶,书忠孝,无穷心事, 无穷感触, 借四折为寓言,减之不得, 增之不可。作者情之所含,辞之所通,音之所合,即具大法程焉!其实, 南杂剧更堪称 词场之短兵!,因为它比 之 借四折为寓言! 的北曲杂剧更加自由。正由于此,明清两代,南杂剧才能与传奇同步发展,交相辉映; 不仅有专心于南杂剧创作的大家,如徐渭、汪道昆、王 衡、叶宪祖, 更有为数众多的兼作南杂剧的传奇家, 如梁辰鱼、梅鼎祚、孟称舜、吴伟业、尤侗、洪升、蒋士铨,涌现了 #四声猿、 #郁轮袍、#真傀儡、#桃花人面、#一文钱、#西台记

3、、#龙舟会 和 #四婵娟 等名篇佳作。 花雅之争! 前夕, 还有杨潮观和唐英大胆地从地方戏中汲取艺术养料,创作了从思想到艺术皆极 富新意的 #吟风阁杂剧 和 #古柏堂传奇。直到清末, 吴梅创作了 #血花飞 和 #风洞山传奇后,又发表了 #暖香楼 和 #轩亭秋 南杂剧。毋庸置疑, 南杂剧是昆曲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明清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 令人遗憾的是,历来治戏曲史者, 于明清 戏曲, 或僻好昆曲传奇,或推崇花部杂戏,相对而言, 对南杂剧并不太重视,甚至看作为传奇的附庸。因此, 有关南杂剧的研究,一直是明清戏曲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不少问题似是而非, 以误传误, 迄今尚未获得科学的解释。

4、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仅就南杂剧的几个问题, 略陈管见, 以就正于方家同好。( 一)或曰南杂剧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南杂剧是指每本四折, 全用南曲的剧体,其形式和元人%63%北杂剧正是南北相反; 广义的南杂剧,是指凡用南曲填词,或以南曲为主而偶杂北曲、合套, 折数在十一折之内任取长短的剧体。 持此说者认为短剧也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短剧是与传奇相对而言的,因为它较之传奇,只是长短的不同而已; 狭义的短剧则专指折数在三折以下的杂剧, 因为它比起一般观念 中四折的杂剧是更为短小了。而南杂剧的篇幅 ( 出数、折数) 要 短小得多, 它少只一出 ( 一折) ,多可超过十一折 ( 十折以上的作品较少) , 故

5、而又称之为短剧、小剧。 南杂剧这个名称, 始见于胡文焕编辑的#群音类选, 这是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 1593% 1596) 间虎林胡氏文会堂所辑刻的格致丛书之一,分官腔、诸腔、北腔和清腔 四类。吕天成则简称南杂剧为南剧, 其 #曲品 ( 自叙撰于万历三十八年卷上有 不作传奇而作南剧者! 一类,列举并品评了徐渭 和 #四声猿,汪道昆和 #大雅堂杂剧。(南杂剧、南剧、小剧的名称,虽直到万历年间才见诸戏曲文献记载。但在嘉靖年间, 徐渭、汪道昆等人已开始创作南杂剧了。南杂 剧的出现, 既与昆山腔的全面革新, 昆曲传奇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又是明初北曲杂剧受南曲戏文影响的必然结果。 明初的北曲杂剧

6、,无论 二朱! 还是十六子!, 皆能继承金元风范; 但在形式体制上已有所变革,远不如元人的谨严。比如,刘东生的 #娇红记 有八折,贾仲明的#升仙记 采用南北合套;朱有的 #诚斋 乐府 则在剧本和演唱体制上, 更多地冲破了北曲杂剧的规格束缚。一剧突破了四折的通例, 如 #牡丹园、#曲江池、#福禄寿和 #黑旋风仗义疏财 皆为五折;首折开头 有 开场!, 末折结尾有 饶戏!;特别重视宾白, 绝大部分剧作特标 全宾! 二字, 这些都是 #诚斋乐府 在剧本体制上不同于金 元杂剧的重要方面。在演唱方面,朱氏的杂剧同样突破了金元杂剧的规范: 不守一人独唱的惯例,采用南北合套的方式。比如,#李亚仙花酒曲江池,

7、注明 末旦全本!。 此剧共五折两楔子,首折旦 ( 扮李亚仙)唱,又有二净 ( 扮赵牛筋、钱马力) 唱; 第二折末 ( 扮郑元和) 唱,又有外 ( 扮刘员外) 唱;第三折旦唱, 第四折末唱, 第五折 旦唱。这样的演唱形式,只有在 #西厢记中出现过, 在通例一本四折的金元杂剧中是不曾有过的。故而祁彪佳 #远山堂剧品 认 为 一曲南唱,一折两调,自此始。 ! 针对朱氏 #仗义疏财 中李逵和燕青,有时 各唱!,有时 合唱!, 祁彪佳又指出: 北词五折,两人唱,此变体也。 ! 朱氏的 #吕洞 宾花月神仙会 第一、二、三折,皆由末扮吕洞宾唱北曲, 旦扮张珍奴唱南曲, 第四折全是北曲, 但旦、末和八仙亦各有

8、唱的。如 此演唱形式,与南曲戏文并没有什么两样。同时, 此本杂剧, )么篇 和 )前腔 并列,南调和北调同唱,这在金元杂剧中实无先例。为此,祁彪佳评语指出: 北调中间用 南调, 调必用四,或两之,此创格也。 ! 此外,朱氏的 #兰红叶从良烟花梦, 内多异调,且有两楔子,皆元人所无也。 ! #河嵩神 灵芝庆寿 首折之前的部分,有六支曲子,其演唱形式也颇别致。如此开头,在体制上%64%艺 ? 术 ? 百 ? 家 ? ? ? ? ? ? ? ? ? ? ? ? ? 一九九七年第二期既不同于北杂剧的楔子,又有别于南戏文的开场。此剧在演唱方面还出现了众人帮腔,曲词酷似民歌民谣,这种 创格! 显然来源 于

9、民间的迎神赛会。北曲杂剧在剧本和演唱形式上的突破,虽然并非始创于朱有, 但其 #诚斋乐府 多方面的 变体! 和 创格!,对于南杂剧的产生, 无疑是大有启示 的;而朱氏北杂剧之所以能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突破金元杂剧的规范, 又是与元末南曲戏文在艺术上臻于完善,以及明初南曲戏文 的复兴分不开的。#诚斋乐府 之后, 王九思的 #中山狼院本 ( 一折) ,冯惟敏的 #梁状元不伏老 ( 五折) , 以及李开先的 #一笑散 诸院本等等, 对于南杂剧的产生当然也 有一定的影响。明代中叶,随着昆山腔全面革新的成功,依昆腔新声的格律和排场创作的传奇旋即搬诸舞台, 并迅速博得了上流社会和下层 群众的喜爱。当时,一些

10、既有北曲根底, 又极推崇昆腔传奇的戏曲家,便从剧本到演唱,对北曲杂剧和昆腔传奇作了取长补短的 艺术处理, 于是南杂剧这种全新的戏曲样式也便顺理成章地诞生了。徐渭的 #四声猿,汪道昆的 #大雅堂杂剧,当是现存最早出现的南杂剧作品。 台湾学者对南杂剧的产生曾作过研究,曾永义教授认为, 嘉靖末叶,为了应付宴会小集的需要, 于是短剧应运而生,而且流行 发展得很快。+王安祈教授的 #明代传奇之剧场及其艺术 则指出,南杂剧的产生 这是剧场对戏剧体制影响的明确例证。 !,曾、王二氏之见, 皆言之成理, 但笔者要强调的 是,南杂剧 ( 短剧) 属于昆山腔戏曲艺术的系统, 它的产生及其广为流传和深受欢迎,与昆山

11、腔新声和昆腔传奇是紧相联系在一起 的。诚然, 没有元末和明初先驱者对北曲杂剧的变革, 就不可能出现南杂剧。但是, 没有昆山腔新声和昆腔传奇, 更不可能产生南杂剧这种别具一格的戏曲样式。南杂剧乃是北曲杂剧南曲化 ( 更精确地说是昆曲化) 和传奇化的艺术结晶。( 二)由于南杂剧是北曲杂剧昆曲化和传奇化的艺术结晶,故其形式体制、作者、观众,以及演出场所等,与北曲杂剧不可同日而语, 而与昆曲传奇却有不少相同之处。先让我们对北曲杂剧和南杂剧作一番比较:一、北曲杂剧之体制, 以一本四折为通例 ( 个别作品有所突破,如 #赵氏孤儿等,至于 #西厢记 和 #西游记,虽以五本、六本联演一个故事,实未突破一本四折

12、的体制) 。南杂剧则折数不拘,少只一折,多可超过四折, 直至十一折以上。一本一折 至十一折的南杂剧作品在 #远山堂剧品 中皆可找到例证。至于十一折以上的南杂剧作品,则比较少见。比如清初黄雁翁的 #四友堂里言,十二折。乾隆年间张照的 #九九大庆 ( 四十种) 和 #月令承应 ( 二十种) ,每种均为一出至十多出;吴镐的 #红楼梦散套,十六出。二、北曲杂剧每本多叙一事,南杂剧除一本叙一事之外,多一本叙多事的作品。综观明清南杂剧, 其影响较大的形式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徐渭的 #四声猿 式: 一本四个戏,折数不拘, 四个戏的故事各不相涉, 但作者的主体精神却贯穿其中。如周乐清为古今憾事! 作翻案的 #

13、补天石。第二类是汪道昆的 #大雅堂杂剧 四种式:一种一折, 敷演一事, 此类形式最为流行。如洪升的 #四婵娟, 张韬的 #续四声%65%艺? 术? 百? 家? ? ? ? ? ? ? ? ? ? ? ? 一九九七年第二期猿、桂馥的 #后四声猿。清中叶石韫玉的#花间九奏, 共九种, 一种一折,九种敷演九事; 杨潮观的 #吟风阁杂剧,三十二折, 一折敷演一事,则是 #大雅堂杂剧 的变体。第三类是宫廷承应式: 此种形式的南杂剧明代未见, 清中叶后却相当盛行。张照的 #九九大庆、#月令承应、#法宫雅奏, 可谓始作俑者。蒋士铨的 #西江祝嘏、王文治的 #迎銮乐府 等, 亦属此类。 第四类是 #太和记 (

14、 #泰和记,作者或谓许潮, 或谓杨慎) 式。吕天成 #曲品评 #太和记 曰: 每出一事,似剧体,按岁月, 选佳事。裁制新异, 词调充雅,可谓 满志。 ! 沈德符 #顾曲杂言 则谓: 向年曾见刻本 #太和记, 按二十四气,每季填词六折,用六古人故事。 ! 清徐鼎和的 #写心杂剧 ( #蝶梦庵词曲) 十八种,一种一折, 敷演作者自身的故事, 亦属此类。需要指出的是,#太和记 式的南杂剧,虽亦一种一折一事式, 但各剧之间有着较密切的内在联 系, 与 #大雅堂杂剧 四种的一种一折一事,同中尚有异趣。三、北曲杂剧的楔子,可置于首折之前, 也可置于一、二折或、二、三折之间; 南杂剧的楔子,仅置于首折之前,

15、其作用也不同于北曲杂剧首折前的楔子, 却相似于南曲戏文和昆腔传奇的 副末开场!。 四、北曲杂剧 一人主唱!, 故有 旦本! 和 末本! 之分; 南杂剧冲破了 一人主唱! 的演唱体制,上场角色均可主唱, 已无 旦本! 和 末本! 之分。 五、北曲杂剧纯用北曲 ( 元末个别作品中出现了南北合套) ;南杂剧或纯用南曲,或纯用北曲, 或南北间用, 或南北合套。此 外,尚有 八折分二剧!, 北二剧共八折!、南北二剧共八折!,如叶宪祖的 #巧配阎越娘.。必须指出的是,南杂剧既然属于昆山腔戏曲艺术系统, 剧中的南曲,与昆曲传奇一样,当然用昆山腔新声来演唱。? ?至于 南杂剧中的北曲 ( 含纯北曲、南北间用的

16、北曲、南北合套中的北曲) ,亦当与昆曲传奇中的北曲一样, 与金元时代和明初的北曲相比较, 已经有了新的特点。明末沈宠绥 #度 曲须知/丝索题评 指出: 今之北曲,非古北曲也。古曲声情雄劲悲激,今则尽是靡靡之响。 ! 正由于传奇和南杂剧中的北曲,已渐近水磨!, 演唱者便 皆以磨腔规律为准!。清初徐大椿 #乐府传声 更明确地说:至明之中叶,昆腔盛行,至今守之不失。其偶唱北曲一二调, 亦改为昆腔之北 曲,非当时之北曲也。? 南北曲的交流融合, 是南杂剧在戏曲音乐上的最大特色,也是它受昆曲传奇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尚须指出的是, 在乾隆中叶, 南 杂剧在音乐上更前进了一步,不止南北曲融于一剧,甚至出现了昆山腔与弋阳腔的合奏,如 #九九大庆、#月令承应 中的某些 杂剧;而唐英 #古柏堂传奇 中的 #梅龙镇 和 #面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