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专访安妮宝贝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6256565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次专访安妮宝贝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次专访安妮宝贝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次专访安妮宝贝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次专访安妮宝贝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次专访安妮宝贝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次专访安妮宝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次专访安妮宝贝(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次专访安妮宝贝(赘: 2003,2006,2011,已三度专访安妮宝贝,自己也有些恍惚。 三次都是电子邮件往还,未得互动或深入。憾。 遗憾也是路途。 八年,太多的东西变了。安妮,兀自,坦率,简捷。 立此存照。)第三次专访:第三次专访:2011 年年 8 月,关于月,关于春宴春宴安妮宝贝:摸索、挑战并验证灵与肉的局限 文/木叶她叫周庆长,按安妮宝贝的习惯,行文中十之八九是庆长,更多时候就是,她。 他叫许清池,年龄适宜,空气和温度适宜,所以气质、欲望和资本齐备。在温哥华有妻子冯恩健,在北京有情人于姜。此外还洒落着点点滴滴的露水情 缘。清池是庆长“不可能拒绝,也不可能得到的男子”看了短篇表演会更理

2、解长篇春宴庆长最终的归宿是耐人寻味的“宋”,但庆长和清池还是 开始了。“一场春日宴席”。另一端,是信得、贞谅和琴药,有爱恋,有逍遥,也有沦陷。 尘世喧嚣,“一个男子的美和光能”,值得一个女子信赖吗?反之呢? 春宴的故事,已有人瞄准了“小三”。学者郜元宝的解读聚焦于“情欲”(这部残酷的解构情欲之书,在抵达终点之前也曾任凭情欲之火肆虐;她的目标 乃是“见证”这个时代的情欲泛滥与灵魂挣扎)。 宁波女子励婕已迈向中年,“黑暗的秘密”在围拢过来。为人母之后的首部长篇,气象到底不一样了,趋于开阔也好,穿行于黑暗颓废也罢,那些原始的 本能,那些隐现的社会倒影,那些莫名的狼奔豕突 春宴的推广,具备了太多商业要

3、素。有的人想这么“被”推广,只惜求之不得。也许,安妮宝贝是想让写作与出版尽量“单纯”些的,但她的声名不允许 。她选择的路径不允许。 (诚意或执迷。才情或虚空。就像一片片叶子,相似却又各有微妙,当风吹过,我们将它们的碰撞叫做声音。) 她的作品拉长或缩减了很多人的青春。读者在成长,期待在加大,而她未必能够或愿意负荷。在当下社会这个庞然大物的腔子里,作者的偏执或蜕变, 读者的弃离或追随,终究包含着各取所需、各自担当。“这个书名代表妄想和欲望的集中,以及注定的终结这个书名代表妄想和欲望的集中,以及注定的终结”木叶:“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注意到

4、小说里有这首苏轼的词。可以谈谈为什么取名 为“春宴”吗?安妮宝贝:这个书名代表妄想和欲望的集中,以及注定的终结。这跟赏一次花事是同种属性。真实的花开得再美,再盛大,最终要沦落。花下的宴席, 人与人之间的相聚,嬉戏,彼此欢好愉悦,再怎样恋恋不舍,也是会变幻和结束。这种苦痛,这种注定的失望,该如何面对。坦然接受这结果,及时行乐, 秉烛夜游,或者说在此以上再度超离这里面有种种选择和态度。我不去分辨论断它们好或不好,只管叙述和表达。提出共同的疑问。木叶:好像是谁(马尔克斯?)说过,对他来讲,一部小说的出发点总是一个形象,从来不是一个概念或情节。我想知道,对你而言呢?譬如春宴 。安妮宝贝:春宴的出发点,

5、就是一座面目全非的破落的古都。这个古都在书中是虚构式的,名字由我生造(小说中叫“歧照”)。它代表了一个看起 来很热闹但实质上贫乏而无可依傍的时代,在此大环境之下,生发出一些人的个体命运。木叶:坦率讲,我读前 20 页不是很兴奋,但是看了沈信得的那封信(给小说家“我”的电子邮件),我确认有趣的故事登场了。你在写作时,对于“前奏” 的长短和轻重是怎么考量的?安妮宝贝:我没有考量,只是想把想说的话说完。比较任性。这本书的写法都比较任性。木叶:你对长篇小说的结构越来越体现出一种驾驭力,这是阅读过程中的一个欣喜。春宴历时不算短,比较难的地方在哪里?安妮宝贝:比较难是信得的部分,因为贞谅,信得,琴药是作为

6、一种概念性的书写存在。他们分别代表人的精神世界里几种不同的分支。“感情不是救赎感情不是救赎”木叶:春宴的内容虽然辗转多国多地,主人公经历激越无数、琐屑无数,最终小说是在讲一个人的“归宿”问题,或者说是在验证自己肉身和灵魂的“ 局限”。可以这么理解吗?安妮宝贝:这个理解很好。是摸索,挑战和验证自己肉身和灵魂的局限。木叶:“相信爱,一如相信真相。相信他,一如相信她自己。”不过,春宴显示的是,爱情在尽头往往会戳破真相,就像清池所说“但我爱你,这才是我最大的失败”。莫非,这也是你所暗含的一种真相更深的、更现实的真相?安妮宝贝:书中所有人物都在寻找他们各自的真相,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工具,最终走向的却似

7、乎是共同的终点,那就是只能把自己碎裂掉。碎裂之 后的真相很难得出结论。它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存在。木叶:几个月前接受采访,你提及“成年人的颓废”,看了书,我觉得小说中的人在对抗这种颓废、这种时间感,尽管结局并不乐观。我转念一想,也许 你在试图重塑人们“爱与被爱”的力量?安妮宝贝:对,我试图探讨一下我们如何去爱和被爱的问题。这里宋有仁(心理医生,庆长最后嫁给了他)的出现,以及“我”(小说中的作家)的存在 ,都是为了帮助书中这些颠倒的人物,去最终梳理这些疑问,试图得到结论。木叶:小说中这几个人物和父母之间都有着莫名的隔阂,与无言。这样的人物设置(比较先入为主),会不会有些冒险?安妮宝贝:这些设置是有必

8、要的。庆长的这种关系我叙述得比较周全,这是为了对照出她成人后的感情匮乏,她为何在这段关系里沦落,这种内心陷落 就是一种源头。木叶:“(信得的养母)贞谅说,信得,不知为何,我觉得人越老去,越觉得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不像是真的。只有我们的感情是真的。” 最后,贞谅的 结局是一种悲,信得的感情似乎也归于虚幻。你信任感情能够成为一种救赎吗?安妮宝贝:它不是救赎。这个问题,书中这些人物彼此之间,来回之间,都不停地讨论过了。他们肯定也不觉得这是救赎。木叶:换个角度:读了小说,回返残酷的现实生活,“一个男子的美和光能”还值得信赖或信仰吗?安妮宝贝:不值得信赖和信仰。这个书里也有很多论述。木叶:你注定孤独,因为

9、你总是试图保持清醒这是朋友 Fiona 对庆长说的。问题是,庆长即便认清了自己,和过去有了了断、给了自己一个新的情 感旅程,怕也难逃新的轮回吧?安妮宝贝:这个不一定。她经历过碎裂的过程,如果遇见宋这样合适的对方,愿意清洗和弥补她的历史,她也许可以走到另一处境地。宋的存在,代表 一种合理性,一种理性所带来的希望。“我没有闪避大时代我没有闪避大时代”木叶:学者郜元宝认为:“春宴主人翁不是别的,乃是你我心中跃动不息的情欲的种子”。对这一评点,你是怎么想的?或者说,你怎么看待现实中 人的情欲问题?我注意到小说里有一句话; “究其本质,情爱是一条通往各自生命深渊边际的路径。最终目的是趋近真相。”你把“真

10、相”和“情爱”相勾连,很有 意味。安妮宝贝:我认为春宴所讲述的并不是简单的男女情感或情欲。它其实是讲述人在妄想和无明中沉沦颠倒。这是一条需要有勇气去穿越的道路,因 为你在行路的时候要看透自己的组成。这样你才不会被捆绑束缚。木叶:你的小说,尤其是莲花和春宴会虚构一个近乎封闭而又自给自足的时空,与此时此地相对峙,这个很有意味。这种书写易于展开,且别 具一种张力。不过,我看到比较中性的评价是认为你的作品“一般都潜藏着自我解释的系统”,挑剔者则会认为作者有着对大时代的某种闪避。想解释一下吗 ?安妮宝贝:我没有闪避大时代。这本书看起来没有具体时代,但它渗透了时代的所有信息,当然我认为我对时代的看法也许比

11、较消极。木叶:“虽然置身貌似喧杂沸腾的时代,我是职业作者,却在一段时间里完全失去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写,写些什么,以及为什么而写。这三个问题足以 让一个钻牛角尖的写作者颓唐营生,无所作为。这证明很初级的一个道理:人其实最终只能被自我打败。”小说里的小说家“我”的这句话颇有意味,不知你自 己是否有过“不知道该怎么写”的境况?安妮宝贝:我对眼前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兴趣,这也许是唯一困惑。但幸好,我觉得人虽然无法脱离时代,但他最终面对的是自我本身。生命最本质的道 路,应该是往内在走,增加自己生命的密度,而不是被外界沦陷。木叶:“但清池个性复杂,对女人选择自有路线。他与冯恩健这样敦实而出身良好的女子结盟,他

12、享受于姜花瓶式的摆设和娱乐。同时他需要庆长作为 4500 米高山之上的野生鸢尾存在,以此自觉生命没有被商业社会彻底吞没,还留有一丝天清地远的灵性。”小说中这样主观性的评析和介入很多,你对“全知 全能”的视角会不会有所担心?安妮宝贝:这是一个问题,在下一本书里也许会避免。这是春宴的一个任性的特点,我没有担心,但我知道它是一个问题,需要读者保持耐心和有 所理解。木叶:小说里还隐约涉及同性之间的爱、怜,抑或身体吸引,你自己是怎么看待同性间的这种身心呼应与融合的?安妮宝贝:任何形式和类型的爱,都不需要给予评断。我在访谈里也说过,爱本身没有任何禁忌,即便它有人的禁忌,爱也始终是一种单纯的纯粹的存 在,究

13、其本性,它应该是这样,而不被附加上过多的现实因素或人为观点。情欲更是单纯。“大方大方是试图推荐和传播另外一种阅读方式和思想方式是试图推荐和传播另外一种阅读方式和思想方式”木叶:春宴序言里有句话:“有时深夜出门迎着月光跑步”,大方重推的村上春树也很喜欢跑步。生活中,你比较喜欢什么运动呢?安妮宝贝:我喜欢长途的长时间的走路。走路很快。木叶:做杂志的主编,对你的写作有什么推动或影响吗?安妮宝贝:这是和写作独立并存的另一个内容。做杂志对我来说,是与读者建立的另一个分享彼此审美和思想的方式,是另一条通道。我们做大方 是试图推荐和传播另外一种阅读方式和思想方式。木叶:你曾说大方“推崇一种平实的、真诚的、清

14、湛的、开放的思考方式”。如今第二期出版,你觉得在多大程度上抵达了你们的初衷和自我期待?安妮宝贝:我认为一直都是抵达初衷和自我期待的,只是可以在之后更加完善,更加丰富,更加均衡。木叶:方便谈谈自己最近看了什么有趣的小说吗?抑或,这个阶段的你的阅读习惯。宗教书籍似乎较大浸润了你。安妮宝贝:现在看小说非常少,的确还是喜欢阅读一些宗教书籍或一些旁门杂类的书籍,笔记,杂谈之类的。木叶:从蔷薇岛屿、莲花到春宴,都有很明显的旅行生活的倒影,尤其是后两者。什么地方是你特别想去而至今未能抵达的?安妮宝贝:想去埃&及,以色列。 (上海电视2011 年 8 月) 第二次专访:第二次专访:2006 年年 3 月,关于

15、月,关于莲花莲花安妮宝贝:试着收拢莲花凋零的声音 文/木叶一个女子在拉萨、在高原之上静候死亡,一个男子默默找寻,另一个女子已然于终点水遁而去;故事的书写者仍是一个女子,有着与小说中人近似而又迥异的风雨远行,那是两年前。 神奇的雅鲁藏布江,与世隔绝的墨脱,安妮宝贝的莲花。 在爱情中遗世。爱情,又不像是爱情。 与其说安妮宝贝在倾听莲花的绽开,不如说她在试着收拢莲花凋零的声音。不计成败。行走行走木叶:在莲花里你写道,“走路使人变得单纯而且强壮”,徒步、远行是否在弥补自己与现实生活的某种疏离? 安妮:旅行类似一种精神仪式,它能让人感受到生命新的层次和内涵。而且我喜欢走路,从小就能走长路。所有运动里面最

16、喜欢徒步。徒步能让人拥有 云游僧或修行者的心境。一种坚定单纯心无旁骛的执着。木叶:同样有着行走、不断出发的风格,但你的作品和在路上很是不同,你的行走更像是一个名词,色彩新奇但几近静态,不知你是怎么看的? 安妮:莲花和在路上没有可比性。后者是很典型的西方精神运动的产物,有一种猛烈的生命力。莲花是东方自省内收的气质,它呈现的是 一个人内心的行动过程。木叶:这已是你的第三部长篇了,具体说说“莲花”这个名字吧 安妮:我在小说序言里说过,它代表一种诞生,清除尘垢,在黑暗中趋向光。一个超脱幻相的新世界的诞生。木叶:感觉你越来越关注佛教,而你的文字也有了一种隐约的“禅意”,不知这仅是源于我的猜测与联想,还是你的确有意为之? 安妮:我目前不是教徒,但是我有宗教倾向,即可以与它靠近,对它有沟通。我关注佛教,同样也关注基督教。它们对我来说,更倾向是一种精神哲学 。木叶:你就像一只迁徙的鸟,从城市到城市,从远山到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