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粤西北九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8876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粤西北九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粤西北九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粤西北九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粤西北九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粤西北九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粤西北九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粤西北九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粤西北九校广东省粤西北九校 2010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1、选择题 1-8 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的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铅笔或签 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 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

2、一、本大题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1212 分。分。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日晕/眩晕 掂量/惦记 果脯/哺育 休憩/修葺、尽快/尽管 沮丧/龃龉 娇嗔/瞋目 劲旅/径直C、殷实/殷红 提防/堤堰 濡染/蠕动 间距/信笺D、塞责/堵塞 沏茶/堆砌 拱手/供给 行当/巷道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最让我敬佩的是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样透明,在今天这个功利浮躁的年代里,这种说真话、做真人的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B、去年以来,保险公司与保户之间经常产生的理解分歧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

3、项有利于保户的政策呼之欲出。C、面对他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工夫,捐了三千多元钱。D、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为欧洲的文化增辉,而且使整个欧洲音乐放出异彩。B、这些大分子会在肠胃里聚集沉淀,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腹胀、溏便、食欲不振。C、目前已经限制使用玉米等可食用谷物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鼓励生物燃料产业“坚持非粮为主” ,保证生物燃料的发展既不影响人们的粮食消费,也不同粮

4、食争夺耕地。D、现在不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收费都比普通项目高出很多,对此,通知明确要求,坚决制止打着“中外合作办学”的借口实行乱收费、高收费的行为,防止教育产业化的倾向。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诚然, 但 。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 。而 ,在这种时候,大家都会怀念雷锋,因为 ,因为 。所以 。不可否认,雷锋给我们带来过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一种伟大的精神,决不会局限于一个时代从内心讲,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不管怎样改革开放,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和平、宁静、充满爱的社会环境现实生活中,诸如争权夺利、不分是非、损公肥私、不讲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在激烈的竞争中,

5、我们需要友爱、互助、尊老爱幼,需要文明、道德、民族尊严一个英雄的诞生离不开孕育他的时代A、 B、 C、 D、 二、本大题二、本大题 7 7 小题,共小题,共 353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 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 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 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房等以为然。吏民不肯从,曰:“贼在西,但有东耳。 ” 昱谓房等:“愚民不可计事。 ”乃密遣数骑举幡

6、于东山上,令房等望见,大呼言“贼已至”,便下山 趣城,吏民奔走随之,求得县令,遂共城守。度等来攻城,不能下,欲去。昱率吏民开城门急 击之,度等破走。东阿由此得全。初平中,兖州刺史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绍令妻子居岱所,瓒亦遣从事范方将骑助岱。 后绍与瓒有隙。瓒击破绍军,乃遣使语岱,令遣绍妻子,使与绍绝。别敕范方:“若岱不遣绍家, 将骑还。吾定绍,将加兵于岱。 ”岱议连日不决,别驾王彧白岱:“程昱有谋,能断大事。 ”岱乃召 见昱,问计,昱曰:“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夫公孙瓒,非袁绍 之敌也。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夫趣一朝之权而不虑远计,将军终败。 ”岱从之。范方将

7、其骑归,未至,瓒大为绍所破。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 太祖临兖州,辟昱,以昱守寿张令。太祖征徐州,使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张邈等叛迎吕布, 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布军降者,言陈宫欲自将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吏民 皆恐。彧谓昱曰:“今兖州反,唯有此三城。宫等以重兵临之,非有以深结其心,三城必动。君, 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昱乃归,过范,说其令靳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 不可为心!今天下大乱,英雄并起,必有名世能息天下之乱者,此智者所详择也。夫布,粗中 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兵虽众,终必无成。曹使君智略 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

8、,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 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 ”时氾嶷已在县,允乃见嶷,伏兵刺杀之,归勒兵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昱至东阿,东阿令枣祗已率厉吏民,拒城坚守。又兖 州从事薛悌与昱协谋,卒完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乃 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魏书曰: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及兖州反赖昱得完三城于是彧以 昱梦白太祖太祖曰卿当终为吾腹心昱本名立太祖乃加其上日更名昱也。 (选自三国志程昱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下山趣城,吏民奔走随之 趣:趋向,奔赴 B.君

9、,民之望也 望:敬仰,此处作名词,敬仰的人 C.宫等以势假合,不能相君也 相:帮助,辅助 D.乃表昱为东平相,屯范 表:表扬,表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今何不相率还城而守之 归而说之,殆可 B.乃密遣数骑举幡于东山上 吾定绍,将加兵于岱 C.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 岱表昱为骑都尉,昱辞以疾D.未至,瓒大为绍所破 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 7、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程昱“谋略”的一组是( ) 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还求令,共坚守,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若弃绍近援而求瓒远助,此假人于越以救溺子之说也 今虽坏绍军,然终为绍所禽 君,民之望也,归而说之,殆可

10、 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 昱又遣别骑绝仓亭津,陈宫至,不得渡 A B C D 8、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阿县丞王度叛乱,县令奔逃。程昱派人侦察情况,与薛房用计诱导民众,找回 县令,防守县城,最终打败了王度。 B兖州刺史刘岱遭受公孙瓒的威胁时,程昱劝说刘岱不要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 认为刘岱与袁绍决裂而亲附公孙瓒是舍近求远的危险举措。 C程昱到范县后,对县令靳允动之以情,晓以大义,分析利害,靳允深受感动,坚 定了守城信心。程昱趁此良机,让靳允杀死氾嶷,将军队和守城之权交给了靳允。 D程昱是三城防守的中流砥柱,其他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靳允听从程昱劝说,冒

11、着亲人被杀的风险,一心守城,东阿县令枣祗率吏民拒城坚守。兖州府从事薛悌也与 程昱出谋划策,三城吏民团结一心,共度危机。 9、断句和翻译。 (10 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 分) 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及兖州反赖昱得完三城于是彧以昱 梦白太祖太祖曰卿当终为吾腹心昱本名立太祖乃加其上日更名昱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 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 孰与违忠从恶而母子俱亡乎?唯君详虑之!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

12、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释】昆仑:传说中的仙山。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岛。 (1)有人认为诗中“屠”字用得有异趣,试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3 分)(2)刘克庄称此诗“识度高远”,结合诗歌,请简要说明此诗的“高远”。(4 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 (6 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 (2) ,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 (3)曾子曰: ,任重而道远。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句读之

13、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三、本大题三、本大题 4 4 个小题,共个小题,共 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敬畏伦理与社会和谐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的 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 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 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 2004 年提出),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 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敬”体现的

14、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 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当代法国哲学家保罗里克尔在恶的象征一书中,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阈分析了伦理的 起源:“经由害怕而不是经由爱,人类才进入伦理世界由于它已经是伦理的畏惧,而不仅 仅是肉体上的害怕,因此所畏惧的危险本身是伦理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 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 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

15、、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 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 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 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 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 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 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 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 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