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学校2012届高考最后模拟语文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8708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学校2012届高考最后模拟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学校2012届高考最后模拟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学校2012届高考最后模拟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学校2012届高考最后模拟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学校2012届高考最后模拟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学校2012届高考最后模拟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学校2012届高考最后模拟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届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命题:高三语文组 校对:高三语文组 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宋 代 家 训家训,是中国古代的家长出于督促家庭成员尤其子孙修其身、齐其家的美好理想,而对其言行提出的种种规范、劝谕或警戒。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分为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和百姓家训,其中士大夫家训最多,如范仲淹义庄规矩、包拯家训、陆游放翁家训等。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创造性地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先以散文叙事,后以诗歌阐发。宋代家训体裁上

2、的另一大发展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相关的家庭规范汇集起来,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宋代由门阀政治时期转入官僚政治时代,婚姻不重阀阅,选官以科举为主,土地买卖自由。在这样的社会中,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家族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如何维护家族利益长期不衰,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些家族特别是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以期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宋人提倡家庭治生,强调辩证节俭和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这些治生内容出现在家

3、训中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家族维持正常运作的总体考虑和支持科举的良苦用心。宋人把俭朴当做应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认为节俭是人最高尚的行为,但节俭又不是吝啬,要量力而行, “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对公益事业,则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 “不可谓舍财不见获福而不为”。这些治生内容得到了后代家训的继承和补充。重视教育是宋代家训的内核。宋人注重道德教育,在家训中贯穿儒家思想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并在强调修身与齐家之后,倡导治国与平天下的追求。宋人还在家训中突出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等教育原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对子孙教

4、育重视与否,关乎家族能否兴旺发达。宋代鄱阳大族洪氏,从农、商并重发家开始,到富而重教培养出子孙考中进士,走出了一条由山村农户向士绅人家转变的道路。但此后族中晚辈皆荒废学业,骄奢淫逸,家中再无一人进入士绅阶层,家道走向衰落。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长久兴旺,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训及后续规矩还曾得到朝廷的许可或支持,而朝廷也会给家族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国与平天下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和繁荣。当对家庭子孙等成员言行的规范、劝谕或警戒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肉体惩罚、经济惩罚、精神惩罚等惩罚方式,但宋代家训中很少有对某类过错者要严惩至处死的规定,一些惩罚

5、常采取告官但又不至于处死的方式来实现。家训与法律有相互依赖之处,但家训侧重家庭的发展,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删改自 2012 年 01 月 05 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在体裁上也有自己的创新。B、宋代家训提倡家庭经营生计,并补充了一些基本原则。 C、宋代家训重视道德教育,也重视参加科举考试教育等。 D、宋代家训与法律有互相依赖之处,但其目的各有侧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辑录体家训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这样的方式决定了这种家训的纂 述者以士大夫居多。 B、在贫富无

6、定势的宋代社会,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是一种督促家庭成员修身齐家从而 维持家族优势地位的手段。 C、宋代以后的家训在治生内容方面,也强调节俭但不吝啬、对公益事业要尽力而为不要吝 惜财产的基本原则。 D、宋代家训不仅强调家庭成员要修身齐家,还倡导追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表明宋代家 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出现的辑录体家训丰富了宋代家训的体裁,它不仅能帮助家族在竞争中获胜,还能 维护家族利益使其长期不衰。 B、宋人视俭朴为应该代代相传的传统,这表明宋代百姓家训在治生方面的基本原则要严格 于士大夫家训中的相应原则。 C、宋代鄱阳大族洪氏忽视教育

7、子孙,使族中晚辈无人进入士绅阶层,家道走向衰落,洪氏 也由士绅人家变回山村农户。 D、宋代家训借助官方势力惩罚犯有某类过错者的方式,体现出家训与法律在追求“治国平 天下”理想方面关系密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4-7 题。张砺,字梦臣,磁州滏阳人也。砺幼嗜学,有文藻。在布衣时,或睹民间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其负气也如此。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会郭崇韬伐蜀,奏请砺掌军书。蜀平,崇韬为魏王继岌所诛,时崇韬左右亲信皆惧祸奔逃,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时人皆服其高义。及魏王班师,砺从东归。至利州,会康延孝叛,回据汉州

8、,圜奉魏王命,回军西讨延孝。时砺献谋于圜,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圜深以为然。延孝本骁将也,任圜乃儒生也,延孝闻圜至,又睹其羸师,殊不介意,及战酣,圜发精兵以击之,延孝果败,遂擒之以归。是岁四月五日至凤翔,内官向延嗣奉庄宗命,令诛延孝。监军李延袭已闻洛中有变,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圜未决,砺谓圜曰:“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公若不决,余自杀此贼。 ”任圜不得已,遂诛延孝。未几,父之妾卒。初,妾在世,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及卒,砺疑其事,询于同僚,未有以对,砺即托故归于滏阳,闲居三年,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

9、之。高祖起于晋阳,唐末帝命赵延寿进讨,又命翰林学士和凝与延寿偕行。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唐末帝慰而许之。及唐军败于团柏谷,与延寿俱陷于契丹,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会契丹主卒,永康王北去,萧翰自东京过常山,乃引铁骑围其第。时砺有疾,方伏枕,翰见砺责之曰:“尔言于先帝,云不得任蕃人作节度使,如此则社稷不永矣;又先帝来时,令我于汴州大内安下,尔言不可;又我为汴州节度使,尔在中书,何故行帖与我?”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翰遂锁砺而去。 辽史: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砺平生抱义怜才,急于奖拔,闻人之善必攘袂以称之,见人之贫,亦倒箧以济之,故死之

10、日,中朝士大夫亦皆叹惜焉。 4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唐同光初,擢进士第,寻拜左拾遗,直史馆。 擢 :选拔 B故留延孝,且害任圜之功故也。 害:妨害,伤害 C不行其服,论情制宜,识者韪之。 制:制定,决定 D契丹以旧职縻之,累官至吏部尚书。 縻:束缚, 5 “砺平生抱义怜才”下列材料说明砺“抱义”的一项是( ) 惟砺诣魏王府第,恸哭久之请伏精兵于后,先以羸师诱之,砺以久侍先人,颇亦敬 奉,诸幼子亦以祖母呼之。砺素轻凝,虑不能集事,因自请行,在布衣时,或睹民间 争竞,必为亲诣公府,辨其曲直,砺抗声而对,辞气不屈。 A B C D 6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张砺爱

11、学习,有文采,唐同光初年进士及第,未做官的时候,有时看到百姓之间争辩不 止,一定亲自去公府,争辩是非曲直。 B康延孝造反,跟随郭崇韬奉魏王命,掉头率军向西讨伐,出谋划策,利用敌人的麻痹思 想,派发精锐的士兵来进攻对方,取得胜利。 C父亲的妾死了,砺犹豫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向同僚询问,没有人能回答,砺就找了个借 口回到 ,闲居了三年。 D砺对国家大计一向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赞同任用少数民族的人做节度使,也不赞同他们 在皇宫内驻守;爱惜人才,急于做奖励和提拔的事。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 此贼构乱,遂致凯旋差晚,且明公血战擒贼,安得违诏养祸,是破槛放虎,自贻其咎也。 (5 分)此国家大体,安危所

12、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1 分)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8.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6 分) 9.颈联中“邀” 、 “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5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一题) (6 分) (1)A亦余心之所善兮,_。 (离骚 ) B 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3、”这与韩愈师说中 “_,_”的观点是相同的。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多用比兴手 法,因而取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C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 _,_,_ 。(2)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 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_,_,_。 ” B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时代,许多站在改革前沿的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 原离骚中的诗句:“ _,_。 ” C潮平两岸阔, 。 (次北固山下 )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作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

14、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次我演什么角色?(节选) 美国库冯尼格 哈里纳什是一个五金行的小职员,也是业余剧团北克劳弗尔德假面假发俱乐部的演 员,成功扮演过很多角色,但他对自己的演技很不自信,每次导演邀请他时,他都会凄苦地 问:“这次我演什么角色?”他从不参加任何会议,因为要是手里不拿着剧本,他从来不知道 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他还没有结婚,他不同女孩子出去闲逛就连要好的男朋友也没有。海伦肖是一家电话公司的女职员,长期摆着同一副笑脸.应酬查询电话费顾客的职业生 活,把她训练成了电话公司的一架殷勤有礼的自动机器。她能

15、享受到的作为一个人的乐趣, 大概就是被某个电影明星惠顾的幻想。 哈里纳什与海伦肖都被邀请出演欲望号街车,哈里扮演剧中的丈夫,海伦扮演剧中的 妻子。同台演出使她萌发了追求哈里的决心。一次演出结束后,哈里面对到台上来祝贺的观 众又准备逃走,海伦把他留了下来,说有礼物送给他。 海伦拿着礼物走回来。礼物是一本小蓝书,带有一条当书签用的大红缎带。这是一本罗 密欧与朱丽叶。哈里非常尴尬,除了“谢谢”两个字以外再也想不到要说什么。 “夹着书签的那一页是我最喜欢的一场。 ”海伦说。 “唔。 ”哈里说。 “你不想看看我喜欢的是哪一场吗?”她问道。 哈里无可奈何地把书翻到夹着红带子的一页。 海伦凑到他身边来,读了一行朱丽叶的台词。 “告诉我,你怎么会到这儿来,为什么到这儿来?”她读道, “花园的墙这么高,是不容易爬上来的;要是我家里的人瞧见你在这儿,他们 一定不让你活命。 ”她指着下面的一行。 “现在看看罗密欧说什么。 ”她说。 “唔。 ”哈里说。 “你读读罗密欧的话。 ”海伦说。 哈里清了清喉咙。他不想读这个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