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8197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中山市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2010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中山市广东省中山市 20102010 届高三六校联考届高三六校联考语语 文文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9 9 位市统考号、位市统考号、4 4 位位班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班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2B 铅笔在答题卡上该涂的相应位置填涂好。铅笔在答题卡上该涂的相应位置填涂好。2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2、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3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试卷由学生带走,以备、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试卷由学生带走,以备讲评。讲评。一、一、 (1212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什锦侵蚀 谥号关隘 泥沙泥古 B潜伏浅海 拜谒竭尽 下载装载 C蛟龙搅拌 漂白剽悍 桂冠冠军 D徜徉膨胀 匮乏馈赠 艰难责难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不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承继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骇人听闻 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 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 道德底线必须坚守。

4、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沽 名钓誉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 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A 骇人听闻 B方兴未艾 C沽名钓誉 D义不容辞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 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B.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 活水平的提高相应改变所致。 C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提出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精 神

5、及和谐文化。 D.中国政府已与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 的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4、将-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语序正确的一项是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 故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_。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 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化的落后民族作者: “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 满族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 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 “清风”是影射朝廷 AB CD 二、古诗阅

6、读。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 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 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 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 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入为监察御史里行,转殿中侍御史。张尧佐骤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介与 包拯、吴奎等力争之,又请中丞王举正留百官班庭论,夺其二使。无何,复除宣徽使、知 何阳。介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不可但

7、已也。 ”而同列依违,介独抗 言之。仁宗谓曰:“除拟本出中书。 ”介遂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 以得执政;今显用尧佐,益自固结,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 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 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 ”彦博拜谢不已, 帝怒益甚。梁适叱介使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趋进救之。贬春州别驾,王举正以为太重,帝 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

8、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注:猪,同“潴” ,水停聚处。 (宋史:唐介传)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皆帖伏以去 帖伏:顺从。伏,通“服” 。 B.峄怒,数驰檄按诘 按诘:诘责质 问。C.且言将远窜 远窜:向远处逃窜。 D. 复除宣徽使、知何阳 知:管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帝怒,却其奏不视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若属皆且为所虏D.皆帖伏以去 余

9、与四人拥火以入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全都表明唐介“刚直无畏”性格的一组是( )(3 分) 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 民以为利遂劾宰相文彦博 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 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唐介是刚直不阿,不畏权势的谏官,他对张尧佐为笼络同党突然任命四个地方官的 行为据理力争,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B.从文中可以看出,统治集团内部不乏种种卑劣行径,有的人明哲保身,不敢直言, 有的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谋一己之利,相比之下,唐介的精神更显得可贵。C.皇帝虽几次发怒,但在理智上

10、不能不承认唐介是尽到了职守,还是接受了谏议,直臣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D.唐介的时代,朝廷里仍有些秉公无私的官吏,他们或据理力争,或揄扬直臣,表现 了正气,这也是皇帝最终肯定了唐介的原因之一。 9. 断句和翻译。 (10 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 分) 又 虑 介 或 道 死 有 杀 直 臣 名 命 中 使 护 之 梅 尧 臣 李 师 中 皆 赋 诗 激 美 由 是 直 声 动 天 下 士 大 夫 称 真 御 史 必 曰 唐 子 方 而 不 敢 名。(2)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1)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译文: (2) 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译文: 10

11、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7 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两位诗人喜爱 “春雨”的理由。 (4 分) 杜诗: 周诗: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 请就此诗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3 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 (6 分)(1)

1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 _, 。 (荀子 劝 学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 _,_ 。 (韩愈 师说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 (陶潜饮 酒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 三、本大题三、本大题 4 4 小题,共小题,共 1616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道德与死亡陈宣良 道德与死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就引起哲学家和神学家们的兴趣。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 在被处死前说:“好人无论是生前死后都不至于吃亏,神总是关怀他。 ”他死得大义凛然,毫不 畏惧,他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13、 ”他对死的超然 态度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道。他也许可以说是第一个把道德(好人)与死亡联结起来的哲学家。 在中世纪,道德问题始终与来世报应密不可分。天堂和地狱是上帝设来作为使人去恶向善的 工具的。康德则说得更明白,他说,道德实践需要三个预先假设的前提, “这些悬设就是永生、 积极意义下的自由和神的存在三个悬设。 ”然而,历史中的哲学,极少有象存在主义那样 集中而严肃地讨论死亡问题的。以往的哲学与其说是讨论道德与死亡的关系,还不如说是讨 论道德与永生的关系。如果人死后什么也没有了,天堂地狱都不存在,人还会向善吗?若人 的道德修养以人格完善为目标,就是说,以成为神为目标,以永生(那怕只是象征意义的),

14、为 目标,如果永生不可能,道德还会存在吗?存在主义者不取功利主义的道德观,他们不把道德看成规范人的行为的各种诫律,不以 行为的效果来判断善恶,道德归根到底是人生态度。存在主义道德观的基础是强调人的绝对 自由,而绝对的自由意味着绝对的责任。人正视自己的自由,就是正视自己的责任。不自由 的人是不用负责任的。然而,道德又是一种对于他人的态度。当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吃了知 善恶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无花果叶将下体遮掩起来:他们产生了羞耻之心。羞耻感正是 人面对他人而生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我们不妨说,道德是基于自由面对他人的一种态度。德波伏瓦在他人的血书前引了陀 斯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每一个人在所有人面前都负有责任。 ”很能说明这本小说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