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皋兰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7281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皋兰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皋兰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皋兰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皋兰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皋兰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皋兰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皋兰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皋兰一中甘肃省皋兰一中 20102010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卷两部分。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共共 4040 分)分) 一、一、 (202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1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削减(xu) 桎梏(g) 羞赧(nn) 一丘之貉(h)B.整饬(ch) 纤弱(qin) 渐染(jin) 靡靡之音(m)C.优劣(le) 拘泥(n)

2、 装订(dng) 蜚声文坛(fi)D.忖度(cn) 绯闻(fi) 揶揄(y) 春风骀荡(di) 2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装潢 必竟 毕恭毕敬 百尺竿头,更近一步B.宣泻 简朴 精兵减政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C.荟萃 表帅 率性而为 翻手为云,复手为雨D.针砭 蜜饯 槁项黄馘 以其昏昏,使其昭昭 3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青春版秦腔杨门女将减少了旧本中拖沓冗长的回放交代,以几分钟的舞台呈现,对全剧情节做 了有力铺垫,收到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B.他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加上急于求成,等到考试成绩出来,果然就

3、出现了阴沟翻船的情况,他叫 苦不迭。C.在希腊古奥林匹克遗址,最高女祭司娜芙普利都点燃了奥运圣火,她神情庄重颐指气使地将火炬传 递给了第一火炬手亚历山大。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4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满足旅客出行,营造和谐春运,北京站推出了特色售票服务项目,针对不同对象开设各种购票 窗口,为旅客购票提供方便。B.由于本市对擅自夸大疗效、严重欺骗消费者的药品采取了暂停在兰销售的强制措施,使本市去年 药品严重违法广告率下降了 5%C.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图书馆因经费不足,订阅报纸杂志

4、的种类越来越少,很难满足广大读者日益 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D.他说末代皇帝剧中真实的部分基本都出自他的作品,不真实的部分则是编剧颠倒黑白,无中 生有,纯属编造了大量情爱故事。 5 5、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解曲尺曲折曲艺 B.着火着迷着笔着凉 C.丧命丧偶丧志丧葬 D.落脚落座落魄落榜 6 6、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股分公司份内份外省份年份一份文件 B.反应灵活反映情况反应强烈反映真实 C.致命一击致关重要闲情逸致专心致志 D.理屈词穷曲突徙薪能曲能伸屈打成招

5、7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B.刘勰的文心雕龙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 ,既然是经典著作,都不适宜选作中学语文教材。 C.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D.所闻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或各方面的本质 联系。 8 8、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现实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

6、甚至阻挠改革。 B.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 备自己。 C.每日上班无事可做,月月工资照拿不误,常使他有尸位素餐之感,心中颇不安宁。 D.外援和主教练在出场费和转会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9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他利用这个机会,参观访问了伦敦、华盛顿、东京等一些大学、科研机构和工厂,并同科技界的 同行就这个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B “先生, 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的时候,赶忙问。 C、 “不许这么没礼貌!”爸爸打断我的话,严

7、厉地说:“他是你的长辈,即使有不对的地方,也轮不到你 这样盛气凌人的指责。 ”D要在城西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101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若是有人因为列宁说托尔斯泰“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笃信基督 的地主” ;若是有人因为恩格斯说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 ,同时又在艺术上取得“现实主义 最伟大的胜利” ,就认为 ;就认为 ,那是天大的误解与曲解。 A.艺术和思想可以分割 作家的世界观和他的艺术内容无关 B.

8、艺术和思想不可以分割 作家的世界观和他的艺术内容无关 C.艺术和思想可以分割作家的世界观和他的艺术内容相关 D.艺术和思想不可以分割 作家的世界观和他的艺术内容相关 二、二、 (6 6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11111313 题。题。 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 。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 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 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而从另一方面看,人 的一切精神性不良也都

9、是有多巴胺方面的生理根源的。看到了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 间的关联,必然产生这样的追问:通过技术手段寻求人的精神幸福的前景如何?既然多巴胺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能够人工合成多巴胺,将其植入缺少它的 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从而也增强了人的幸福感。在目前人们的物质财 富急剧增长而幸福感如此匮乏的年代,如果技术能为我们解决幸福感的问题,无疑是发挥了最重要的人 文功能。传统的精神幸福是靠人文手段解决的,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果具有丰厚的人 文追求,人也是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所以印度人才能拥有和新加坡人相同的幸福指数。这表明,至少在 目

10、前,人文手段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问题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技术在将来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这种技 术手段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这种幸福感的真实性问题。这种幸福感可恰当地被称为“人工幸 福” ,因此多少带有“虚拟幸福”的性质,甚至与“虚假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它是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 幸福?二是这种幸福感的内容问题。由技术手段造成的幸福感似乎是无对象无原因的幸福感。与在人文 手段中,由有人文内容的对象激发了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导致了一种愉快的感觉不同,它是仅有多巴胺而 无内容所导致的高兴。这种无原因、无对象的喜乐是否还属于精神正常的范畴?三是这种幸福感的持久 性问题。因为较多

11、的多巴胺从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不平静,而不平静就是一种消耗,就是付出生理和心 理代价而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原则上不可能持久的幸福感。四是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首先, 采用技术来解决心情好不好的问题,很可能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 ,这类似于药物依赖和成瘾,这 就是吸毒成瘾和上网成瘾的道理。其次,如果我们在多巴胺的控制下,无论面对什么境况都保持幸福感 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无视现实的阴暗面或忘掉人世间的罪恶而保持幸福感是否就成了阿 式的精神麻木?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所以说,无论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在造就幸福感时多么有效,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从 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以

12、创造精神内容为圭臬的人文手段的作用。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 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摘自社会学家茶座总第 16 期)1111、下列对、下列对“多巴胺多巴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多巴胺是一种控制人情绪(尤其是幸福、快乐的情绪)的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 B多巴胺是一种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的化学物质。 C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植入人脑内就能解决人们精神或情绪问题的化学物质。 D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很可能使人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的化学物质。 1212、下列表述不属于、下列表述不属于

13、“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 ) A.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人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从而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B.从生理根源方面来说,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都是与多巴胺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C.在多巴胺的控制下,人们总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 D.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造就幸福感是有效的,但它不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 1313、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 ) A.文章探讨了运用技术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及这种技术是否会带来新问题等内容。

14、 B.作者在对技术手段和人文手段的比较中,提倡要合理追求一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适度融合。 C.人文手段和技术手段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但两种手段所引起幸福感的具体内容却是不相同的。 D.采用技术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尽管有负面作用,但也不必担心多巴胺就此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 三、三、 (6 6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14141616 题。题。再造小麦再造小麦作为全球 30 亿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小麦这种作物正面临危机。除非人类采取重大行动,气候变化、 疾病和干旱将令它遭遇浩劫。幸运的是,一种挽救小麦的策略正在浮出水面。它既不需要基因工程,也不需要改变种

15、植技术。相 反,科学家正在从零开始重新创造这种作物。这些“人工合成”小麦的试种已令人们看到希望:它们将 有很强的适应性,直到下世纪末仍能继续为数十亿人提供食物。约 3 万年前,两种并无亲缘关系的野草乌拉尔图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自然杂交,形成 二粒小麦。时隔约 2 万年,二粒小麦又与另一种野草粗山羊草杂交,从而诞生了今天的普通小麦。机缘 巧合使小麦成为六倍体植物。但这也是它现在的问题所在:这样的植物不能与其它通常只有两个或四个 染色体组的物种杂交。如此一来,引入抗盐、抗旱等新特性几乎不可能。基因渗入法可以将近缘植物的 部分染色体导入小麦,但它的效果不是很显著。因此,植入人员一直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小麦自身的 基因潜力,不断挑选产量越来越高的新变种。但现在,就连这有限的操作空间也即将用完。小麦天然的基因可变性逐渐耗尽,而这种作物面临着 迅速改变的环境。新的真菌病正在出现;而在美国中西部,农场主正遭受一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科学家正为避免灾难而加倍努力。他们在 15 年前取得了重大突破,当时,墨西哥国际小麦和玉米改 良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让二粒小麦的野生变种与山羊草的野生变种杂交的办法,其结果就是一种不育的 三倍体(它有三个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