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考点总结高考政治考点要点汇编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41111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政治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考点总结高考政治考点要点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年高考政治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考点总结高考政治考点要点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年高考政治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考点总结高考政治考点要点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年高考政治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考点总结高考政治考点要点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年高考政治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考点总结高考政治考点要点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政治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考点总结高考政治考点要点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政治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考点总结高考政治考点要点汇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7 年高考政治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考点总结年高考政治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考点总结常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偶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1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2014?广东高考,35A)()提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以非科学的哲学指导实践会犯错误。2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2012?天津高考,9)()提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3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2015?海南高考,21)()提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

2、么样的方法论。4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2014?全国,20)()提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有本质的差别。5雾和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2014?广东高考,34A)()提示2017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 2017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的概括。雾和霾都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体现。6人们顺应自然节律,对自然征服。(2015?北京高考,24)()提示。人们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不是征服自然。7意识是对客观对象正确

3、的反映。(2014?天津高考,4C)()提示。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8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2017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文章 2017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2015?江苏高考,27)()提示。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规律的前提条件,但不是一定能够认识规律。9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2015?重庆高考,4D)()提示。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科幻文学也源于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1全面认识哲学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

4、学与具体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基本问题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思维发散通过图表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2全面把握哲学的基本派别两大派别基本观点基本形态主要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

5、界的本原,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为唯一的实在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3.全面把握哲学的作用(1)一般哲学角度哲学与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时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时代的功能主要有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

6、人的思想。塑造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激励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017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学习总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

7、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命题角度一哲学的内涵与作用1(2016?江苏高考)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BCD答案 B解析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排除;与题意无关,排除;正确的表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且与题意相符,

8、故答案选 B。命题角度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2(2014?山东高考)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答案 C解析做好本题的关键是对朱熹和陆九渊的观点的理解。“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的观点,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的观点,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选 C 项;A、B、D 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感悟从

9、考查的内容看,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是考查的重点。从考查的题型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2017 年高考,可能会以古今中外着名哲学家、思想家的经典言论、重大科学发现等为命题载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贡献在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青蒿是我国南北方常见的植物。早在公元前 2 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它能“治疟疾寒热”;公元 340 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它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10、尽服之”。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 1972 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 500 名科研人员,筛选 2000 个中草药方,整理出 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 190 次失败。1992 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 倍的“升级版”。1978 年,经专家鉴定,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屠呦呦团队成功的文化意义。(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给了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11、3)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途径,请你就发展我国中医药文化提两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中医药文化。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又能更好地使之为人民服务 2017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 2017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亦可)(2)屠呦呦团队善于利用我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经验,最终取得成功,启示我们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2、屠呦呦团队注重细节,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启示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屠呦呦科研团队的科研人员,筛选 2000 个中草药方,整理出 600 种抗疟方剂,经历了 190 次失败。最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 10 倍的“升级版”,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同时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如果从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矛盾的特殊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否定观等角度,写方法论,言之有理均可)(3)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重视中医药文献的编纂,鼓励和推动中医药文化创新。鼓励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可知,应当从中华文

13、化、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角度分析。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从辩证法角度分析。第(3)问属于建议类题目,只要符合题意即可。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备注区别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联系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

14、永恒的相对静止有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来说,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二是事物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运动和静止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两种错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维发散正确认识相对静止(1)静止是一种不显着的运动、特殊的运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2017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文章 2017 高考政治考前知识专题突破-物质运动与意识作用出自转载请保留

15、此链接!。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2)静止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没有实现质变。(3)静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4)正确认识有关静止的三种观点类别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承认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运动,用静止、孤立、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相对主义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

16、观能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思维发散有关“规律”的常见误区(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提示这些都是规律的表现形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2)人们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提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3)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提示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据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4)规律有好坏之分。提示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命题角度一物质与运动、静止1(2015?江苏高考)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BCD答案 A解析“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住地变化,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故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