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语文中考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3955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语文中考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语文中考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语文中考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语文中考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语文中考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语文中考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语文中考复习资料汇编:文言文阅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20 01 12 2 年年湖湖南南省省郴郴州州市市语语文文中中考考复复习习资资料料汇汇编编文文言言文文阅阅读读文段一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

2、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下列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B. 不以疾也(快)C.从流飘荡(顺、随) D. 负势竞上(势力)2.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_(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译文:_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

3、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4.对甲乙两段文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B. 乙文不仅写出了江流婉转、随流飘荡的情形,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丽大自然的闲适心境。C. 两文都写山水,所描绘的景色奇特秀美,山之奇、水之异给读者以深刻印象。D. 形色相依、动静相杂、虚实相应、骈散相间是两文在写景上的共同特点。5.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

4、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答: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6.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湍急 ,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清澈 ;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写山高谷深 ,乙文以“有时见日”来写山上树木葱郁。文段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

5、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

6、闻 而名之不可 莫能肖也 8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 “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 10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11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香味:莲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12. 甲文以莲为托物

7、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的品性。文段三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 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亻及

8、 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 ,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_16.文段理解。(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 “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叙述。(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_文段四 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

10、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文: 1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 “陋室”就不陋。2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对于作者

11、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文段五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

12、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 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2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宠辱偕忘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2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