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初一语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224712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捅马蜂窝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初一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捅马蜂窝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初一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捅马蜂窝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初一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捅马蜂窝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初一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捅马蜂窝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初一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捅马蜂窝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初一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捅马蜂窝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初一语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捅马蜂窝捅马蜂窝2捅马蜂窝 【教学构想】 本课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是充满情趣、深入细致的描写。文章每处的描写都有其明显的作用,抓住它们,就能很好地建构整个课堂的流程。文章开篇的描写,为马蜂窝提供了存在的背景,又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爷爷的后院, “很少人去”, “里面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成了“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那里有“筷子粗肥大的蝗蚓”,有“团团飞舞的小蜢虫”,自然也就有了马蜂的踪影,有了爷爷窗檐下壮观的马蜂窝了。这充满生机的自然环境既给了马蜂

2、生存和活动的机会,也滋养了一个活泼好动、顽皮莽撞的“我”,这就使“捅马蜂窝”事件的发生成为了可能。 文章对话描写共有两处,都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一处是爷爷姐姐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马蜂真有那么厉害吗?“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多简童啦,于是便有了下面的故事。一处是爷爷与“我”的对话。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的这句话,在还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它“真像一个英雄”,敢于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一个死”。 文章最精彩最细致的是心量描写。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

3、条红线贯穿情节的始终,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我”的成熟和长大。听了爷爷奶奶的对话, “我”心中“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渴望,那多么有趣啊!那颗好奇的心,在爷爷“捅不得,捅不得”的劝阻声中,越发鼓动起强烈的愿望。虽然, “我”曾因胆怯而迟疑过,最后, “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终于不顾一切地冒然行动了。可是,当“我”看到马蜂拼死的气势时, “我惊呆了”。被蜇之后, “我”再也“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我”。听了爷爷的一番话, “我”先是暗暗吃惊,后又赞叹它“真像一个英雄”,最后“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头”。带着这种愧疚疚和罪孽感, “我”为

4、马蜂的无家可归而担心,期待着它们能回来重建家园。三年的等待唤回了赤黄色的马蜂, “我”在开怀大笑之余,不由地暗暗告诫自己:“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从好奇渴望到胆怯迟疑,由胆怯迟疑到浑然不顾,这段心理活动真实地再现了一个顽皮孩子幼稚好奇的心理,由遭到马蜂反击后的心悸害怕,到听了爷爷的话后的吃惊、赞叹,进而产生的懊悔、自责和盼望马蜂归来的心理过程,则表现出孩子单纯可爱、真诚善良的心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入细致、充满情趣的语言。 3结合自身体验,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学安排一

5、课时 教学步骤 1导入 说说“曾经冒失的童年” 提请学生思考:由于我们的幼稚,这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为什么呢? 2以读作为进入文本的路径,让学生走进文章,也走得作者的情感世界。 一读(整体阅读)自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师自语,语速放慢,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原来这篇文章写了作者童年时一件难以忘怀的极其有趣的事,刚才大家读了书,想一想老师的说法对吗?有没有什么不妥? 学生反应:“有趣”似乎不妥,到底哪儿不妥一时还拿不准。 教师:用“有趣”来形容中心事件不妥,为什么呢?我们将这个问题先放一放,那在这篇文

6、章中,有没有写到“有趣”的事? 学生:文章开头部分“爷爷的后院是儿时的乐园。 ” 教师:“堆放杂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却为何是“我”的乐园? 学生:有树,有鸟儿、蝶儿、虫儿 教师:那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园呀! 学生:好奇心,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使我觉得有无穷的乐趣。取蝉衣,挖蚯蚓,驱蜢虫 教师: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正是由于好奇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二读(分解阅读)朗读2至7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奶奶也要捅马蜂窝,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 学生:为了通风和安全的需要。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 (对话描写) 教师:“我”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

7、找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渴望”、 “有趣”、 “难以抑制” 教师:而且奶奶的话中还教给我方法(头上蒙块布,竹竿一捅。 )捅之前,有没有害怕或是别的什么心理? 学生:“迟疑”、 “胆怯” 教师:但最终好奇心战胜一切。假如你是一个电影导演,让你将“捅马蜂窝”这部分拍摄下来,再现当时的情形,你该怎样拍?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镜头,模拟再现。 活动汇报: 一个全景(一个手持竹竿,头蒙小褂的小子正在紧张的使劲摇撼。 ) 一个近景(“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 ) 一个特写(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扑过来,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 教师:“捅”是紧张、刺激、有趣

8、的,那“捅”过之后呢?又进行了哪些描写呢?(继续关注文本) 三读(精选阅读)带着问题选择阅读 问题:与爷爷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我”对马蜂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为什么我会有沉重的“罪孽感”呢? 问题解决:捅了马蜂窝之后, “我”对马蜂的看法是:马蜂不再只是一只令我好奇的小昆虫,而是会“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英雄;马蜂虽然是一只小虫,但“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园,它能够视死如归,直至壮烈牺牲。 “我”产生这样的看法,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切身感受,在捅了马蜂窝之后,一只“不顾一切而拼死的”马蜂狠狠地蜇了我。另一方面是爷爷的讲述。爷

9、爷告诉“我”,那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的一只马蜂,就是因蜇“我”而死的。爷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那句话,让“我”对小小马蜂有了新的认识。 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马蜂不是害虫,你不惹它,它也不会蜇你,但是一旦你毁了它的家,它会不惜生命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个一死的。现在“我”毁了它们的生活,使它们成了一群无家可归的小生灵,所以“我”就有了一种沉重的“罪孽感”。 教师: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学生:“无家可归的一群”“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始终没能等来一只马蜂”“空空

10、又是一年”。 教师:这件事后便有了“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的教训。回到前面我们提到的问题,能用“有趣”简单地概括整个事件吗?显然不能,因为“我”为自己的冒失行为而后悔、内疚,希望马蜂能重回家园,弥补自己的过失。 3用辩论作为走出文本的跳板,让学生能跳出文章本身,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教师:结末的教训。有人认为,这个教训对我们很有意义,它教育我们不做伤害他人的事,要关爱一切生命,要有爱心,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有人认为,这个教训对我们没有意义,因为我们很难做到不伤害其他生命,比如踩死蚂蚁,比如咬伤我们的蛇我们会打死它,再说马蜂如果威胁我们的安全,我们是应该捅窝的。 结束:对于学生的辩论,老师不必多说,可用动画片狮子王中的一段台词作结。 小狮子:我以为国王是可以随心所欲。 狮子王:你错了,作为国王我们也不能随心所欲。 小狮子:不能吗? 狮子王:辛巴,所有的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仅要去了解所有的生命,而且要去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小狮子:爸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狮子王:我来告诉你,我们死后势必会变成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我们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