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七下《上海的弄堂》教学设计2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86953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七下《上海的弄堂》教学设计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教版七下《上海的弄堂》教学设计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教版七下《上海的弄堂》教学设计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教版七下《上海的弄堂》教学设计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七下《上海的弄堂》教学设计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七下《上海的弄堂》教学设计2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的弄堂 教学目标:1、通过细节描写理解作者笔下的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2、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文化散文的简易方法。3、了解文中弄堂的发展演变历史这一内容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分析弄堂生活的情趣和特点,把握作者对弄堂生活和弄堂文化的感情。2、理解本文谋篇布局的特点。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时间:2007 年 6 月 11、12 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关于上海弄堂的图片,使同学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圈划总结上海弄堂的特点。 1、散读课文,边读边圈划细节,并总结出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 2、边读边圈划细节,并总结出弄堂人的生

2、活观念。 3、在分析细节的基础上,交流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以及弄堂人的生活观念。 明确:安详实用、实实在在的生活特点; 精明实惠、不卑不亢,不过分地崇尚新派的生活观念。 4、作者对弄堂人的认识评价及感情倾向是怎样的?(对弄堂生活情趣的赞赏) 三、朗读 7-10 节,回答下列问题 1、朗读 7-10 节,说一说这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上海弄堂建筑的发展史) 2、作者为什么会把弄堂的演变历史放在中间部分写? 明确:弄堂建筑在发展演变中中西结合的特点,从而理解弄堂人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中求生 存而逐渐形成的“中庸” 、 “务实” 、 “不卑不亢” 、 “不过分崇尚新派”的生活观念。 四、齐读文章最后一段,理

3、解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弄堂生活最真实地展现了上海人的生活本质,因此作者选择通过弄堂生活来展现上 海这个地域的生活特点。 五、总结归纳阅读文化散文的方法:阅读细节分析特点体会感情 六、作业布置1、完成点击练习2、说一说你心中的上海人有哪些特点,300 字左右。设计: 我在上海的弄堂教学过程中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 通过品读文本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2、 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之所以如此设想首先是因为本单元教学内容世俗风情的需要。同时本文反映的是同学 们熟悉的弄堂生活,容易引起共鸣,因而要比较多的关注到人文的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内 容。因而了解

4、弄堂生活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就成了教学中 不可回避的内容。但是,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要在文本的研读,句子、词语的揣摩上下功夫,要关注到阅 读和写作的方法,所以在教学重点上,我确定以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中的词句”来了 解弄堂生活的情趣和特点。这样在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关注情感价值观的同时,可最大限 度地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反复研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家自读课文, 圈画出感兴趣的词句,初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在课堂上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圈划的词句及 其圈划的理由,意在使学生理解关键词句在文章思想的表达上起的作用。养成学生通过抓 住文章中

5、的具体词语、句子来分析课文的好习惯,并提醒他们在自己的阅读、写作实践中 关注具体的细节,学会使用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至于采用“自由圈划”的方式旨在使 学生习惯于在常态下关注文本,并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是就一节课而言,学生的理解肯定达不到十分的全面和深刻,因而在教学时我也不求面 面俱到,有些问题如果学生没涉及到我就回避一下。比如:对“弄堂的形成”这一部分在 文中作用的理解,对弄堂文化现象的理解等等。反思:我没有弄堂生活的经历,对上海人的了解也还很不够,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开课也是想给 自己一些压力。通过课前准备,读了一些书,看了一些资料,使自己的底气足了一些。这 使我感悟到,教师不断

6、挑战自我,充实自己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较好地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利用课间播放 的短片能有助于突破难点,对学生理解弄堂的形成,居住的成员,对弄堂生活情感等都有 帮助。Ppt 中选用的照片有助于对课文中心内容和主题的把握。直接在电脑上圈划词句、 解释词语使学生感到更加直观,印象深刻。我感觉到整个教学环节基本上能按预设进行,学生思维也比较活跃,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去,但是也有两点有待提高。1、由于学生圈划的范围较广,有时感到要讲的东西比较多, 就离文本远了一些,涉及到的人文的东西多了一些。、对有的词句处理的不好,深度不 够。比如学生圈划出弄堂口的小店物品摆放是“错落

7、有致”的,却随口说成了“错落无致” , 当时我只是提醒他改正而已,却没有注意到其实这是对词语乃至对弄堂生活特点没有理解 造成的,若能进一步追问下去效果会更好。上海的弄堂简案求是中学张英教学目标:1、 通过品读文本理解作者笔下上海弄堂生活的特点。2、 体会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中的词句了解弄堂生活的情趣和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议论性语句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对“弄堂的形成”这一部分在文中作用的理解,对弄堂文化现象的理解(学生在自由发言 时可能会涉及到,若不涉及就不展开。 )教学过程:预习:、 熟读课文,圈划出感兴趣的词句,并能说出圈划的理由。、 通过上网查阅、向长辈询问等渠道了解上海弄堂的生活。一、新课导入二、品读文本,理解词句含义说出所圈划的词句及圈划的理由。三、从整体上把握文本思考:1、通过大家感兴趣的这些词句能否看出弄堂日常生活的特点?2、课文在哪些段落集中描写了这些特点?3、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这一点的?4、文中议论的语句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5、能说说它的作用吗?四、拓展补充文中所写的弄堂生活肯定是不全面的,能否就你的了解进行一下补充? 五、作业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写一段你所熟悉的弄堂生活。六、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