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word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80766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word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岳麓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word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岳麓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word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岳麓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word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岳麓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word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word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八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word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近代化的起步检索课标基础知识检索课标基础知识洋务运动1、背景 :(1)清内忧外患,迫使一部分地主阶级主动改革。 (2)封建主义的衰落。 (3)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现洋务派。2、代表人物:(1)中央:奕诉 (2)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3、时间:19 世纪 6090 年代。4、主要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3)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军。 (4)介绍西方文化,举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5、结果:破产,标志是 18

2、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根本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6、影响:它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戊戌变法1、背景:(1) 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更严重(社会基础) (2)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传播(思想基础)2、经过:(1)揭开变法序幕: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 。(2)高潮:百日维新施政纲领: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开始:1898 年 6

3、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宣布变法主要内容:经济上: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文化上,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3、失败: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4、性质和意义: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1、背景(1)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2)清

4、末新政的影响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2、准备:(1)思想上: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是其指导思想 (2)组织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广泛建立和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3)军事上: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保路运动出现3、高潮:(1)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成立 (3)颁布临时约法4、结果:(1)1912 年 2 月清帝退位,清统治结束。 (2)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5、失败原因:一是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绞杀的;二是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妥协性。6、性质和影响: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

5、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它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新文化运动1、背景:政治上辛亥革命后,民族危机和军阀混战加剧 经济上中国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 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直接原因:当时社会上出现一股尊孔复古逆流。2、过程:(1)兴起的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2)口号:民主与科学;(3)主要代表: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等(4)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6、;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发展: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3、新文化运动初期的性质和意义: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的热情,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检索课标重点和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认识1、 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

7、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2、 洋务运动的失败之处: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说明洋务运动增强国防力量的主张没有实现。3、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掌握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一些外国工匠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勒索,谋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2)清政府内部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3)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中心,力量分散,难成大器。 (4)洋务运动企图单

8、纯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就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敌强我弱。维新运动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虽有初步发展,但还极其微弱。甲午战争后严峻的民族危机迫使民族资产阶级仓促上阵,这个阶级的经济势力、理论体系、思想酝酿、政治主张都准备不足。而其面对的封建顽固势力却很强大。脱离群众。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采取脱离人民群众的方针,活动范围仅限于地主阶级开明派和知识分子中。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戊戌变法既要维护民族独立,又试图从列强那里寻求对变法的支持,既要反对封建顽固势力,又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

9、缕的关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破坏和镇压。袁世凯出卖。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兴中会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格地说,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而孙中山开始革命,又以他创设革命团体兴中会为标志。1894 年,孙中山去美国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反清革命,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通过了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 ,其斗争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第一次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中国同盟会1905 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公推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总庶务,协助总理主持工作

10、。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以民报为机关报,宣传革命思想,同盟会成立以后,曾多次发动武装起。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在成立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向前发展。1912 年,同盟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孙中山在 1912 年 11 月的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 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贵族物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侵略势力。民权主义是孙中国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指创立民国的内容,就是进行政治革

11、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的内容,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民国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民生主义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三民主义是旧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因此又称为旧三民

12、主义武昌起义胜利的原因(1)全国革命形势高涨,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2)保路运动发展为武装斗争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 (3)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4)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为革命党的骨干。 (5)武汉地区是帝国主义较早入侵的地区,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使人民群众的反抗思潮不断高涨,而成为武昌起义的群众基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春,孙中国在南京颁布了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主要内容是: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13、;它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1)帝国主义的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等手段,对孙中山的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2)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其时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实际上已十分涣散,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临时政府中的立宪派、旧官僚力主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妥协。 (4)袁世凯本身的军事优势和软硬兼施的政治手腕。基于上述四方面原因,辛亥革命的果实

14、最终被袁世凯篡夺了。简述袁世凯称帝的步骤袁世凯在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在镇压了二次革命后,他破坏了先制定宪法,后选举总统的法定程序,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当上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加快了称帝的步伐,主要步骤有:第一,1913 年 11 月,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 年初,下令解散国会。第二,1914 年 5 月废除临时约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第三,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大总统任期十年,连任无限制,总统继承人由现任大总统推荐候选人等。至此,袁世凯已将民主制度破坏殆尽,中华民国仅剩一块空招牌。第四,出卖国家主权,接受日本提出的

15、旨在的“二十一条” ,为做皇帝,袁世凯接受了除第5 号部分内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第六,宣布称帝、改元。1915 年 12 月 13 日袁世凯下令 1916 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探究实践案例案例 1 顽固派和洋务派的观点有什么异同?提示:同: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异: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而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如何对待西方事物。案例 2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采用大机器生产,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你认为该

16、怎样看,为什么?提示:本题实质上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观点,全面、客观、正确地去评价。可以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去评价。 (1)进步性: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和机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对中国的封建教育也起了冲击作用。 (2)局限性:由官府兴办,为维护清朝统治服务,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因为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不能救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原料等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所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案例 2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譬犹地雷四伏,药线交通,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而不可得矣故当今日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 。1、 上述材料中“割台” 、 “两载遂有胶州”分别指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