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花木兰》教学设计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64223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花木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花木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花木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音乐五下《花木兰》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庄镇付窝小学 音乐 学科电子备课稿课题:花木兰 课时: 1 课型:欣赏 主备人:王莎莎二 备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 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 ,进一步感受河北梆 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 ,学习了解豫剧的历 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 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 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豫剧 (1)发展历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 ,俗称“河南讴” 、 “讴戏” 、 “土梆戏” , 是

2、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 200 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 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 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 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至 80 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 多方面跃居全国 300 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2)艺术特点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 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 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

3、论,大致以真声为 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 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 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 。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 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 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4)代表剧目 拷红 花木兰 朝阳沟 好队长 打金枝等。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问的问题: 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设问的问题:揭示曲名:花木兰 乐曲的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绪怎样?分 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这首戏曲的主要伴奏

4、乐器是什么? 猜一猜:这首乐曲采用哪个戏种的基本音调? 6、小组介绍:河北梆子 (1)发展历史 河北梆子是河北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 演化而成,最早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850 年) 。山陕梆 子是由到河北经商的商人带来的,流入河北后,在长期的演出 过程中,为了赢得当地观众的喜爱,根据当地的语言习惯、情 趣、爱好等,在艺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创造,随着时间的 推移,本地演员逐渐增多,导致河北梆子这一新剧种的形成。 (2)艺术特点 高亢、激越、慷慨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 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3)音乐特点 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 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 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常用曲牌约有一百五十余首,其中,弦 乐曲牌五十余首,管乐曲牌百余首。除在个别剧目中用于歌唱 外,大部分曲牌(尤其是弦乐曲牌)主要用来渲染剧中的环境 气氛以及为人物舞蹈动作伴奏。 7、背诵古诗木兰辞 8、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