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设计标准及案例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119642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46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建设计标准及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绿建设计标准及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绿建设计标准及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绿建设计标准及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绿建设计标准及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建设计标准及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建设计标准及案例(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南京城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南京城镇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主讲人:钱正超主讲人:钱正超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2 场地要求场地要求 5.3 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5.4 场地规划设计与室外环境场地规划设计与室外环境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1 5.1.1 场地规划应符合江苏省各地城乡规划的法定要求,场地规划应符合江苏省各地城乡规划的法定要求, 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控制要求。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控制要求。 条文来源依

2、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案例:某小区(含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某小区(含工业遗产保护) 5.1.25.1.2场地规划应综合分析场地资源,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并场地规划应综合分析场地资源,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并 采用适宜技术,满足绿色建筑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采用适宜技术,满足绿色建筑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5.1.3场地规划应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场地规划应

3、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并符合下列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1.住宅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宜满足:住宅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宜满足:3层及以下不大于层及以下不大于41、4 6层不大于层不大于26、712层不大于层不大于24、1318层不大于层不大于22 、19层以上不大于层以上不大于13;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1.住宅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宜满足:住宅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宜满足:3层及以下不大于层及以下不大于 41、46层不大于层不大于26

4、、712层不大于层不大于24、13 18层不大于层不大于22、19层以上不大于层以上不大于13; 5.1.3场地规划应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节约集约场地规划应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节约集约 利用土地,并符合下列规定:利用土地,并符合下列规定: 2.公共建筑容积率应满足城乡规划要求且不宜小于公共建筑容积率应满足城乡规划要求且不宜小于1.0 ;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1年版年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5.1.3场地规划应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场地规划应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节约

5、集约利用土地 ,并符合下列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比率不宜小于居住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比率不宜小于5%; 公共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不宜小于公共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不宜小于0.5。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5.1.4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 居住建筑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居住建筑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 300m, 到达小学、商业服务设施的步

6、行距离不宜超过到达小学、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500m, 公共建筑资源及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应与周边区域共享公共建筑资源及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应与周边区域共享 和互补和互补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案例一:某绿色小区案例一:某绿色小区 案例二:某公共园区案例二:某公共园区 5.2 场地要求场地要求 5.2.1建筑场地选址应优先选择已开发用地或废弃地,并符建筑场地选址应优先选择已开发用地或废弃地,并符 合下列规定合下列规定: 1.对原有的工业用地、垃圾填

7、埋场等可能存在健康安全隐患的场对原有的工业用地、垃圾填埋场等可能存在健康安全隐患的场 地,应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与再利用评估地,应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与再利用评估 2.利用盐碱地时应进行盐碱度检测与改良评估。建筑基础处理和利用盐碱地时应进行盐碱度检测与改良评估。建筑基础处理和 建筑设计应有预防盐碱侵蚀破坏的技术措施建筑设计应有预防盐碱侵蚀破坏的技术措施 3 选用废弃地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地区环境影响评估选用废弃地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地区环境影响评估 和全寿命期成本评价,采取场地改造或土壤改良等措和全寿命期成本评价,采取场地改造或土壤改良等措 施;施; 4 改造或改良后的场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

8、要求。改造或改良后的场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5.2.2建筑场地宜选择基础设施良好的地段,并根据市政设建筑场地宜选择基础设施良好的地段,并根据市政设 施承载能力对场地建设容量进行复核。施承载能力对场地建设容量进行复核。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5.2.3建筑场地应安全可靠,并符合下列规定:建筑场地应安全可靠,并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开可能产生洪水、泥石

9、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段;避开可能产生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地段; 2 .避开地震时可能产生滑坡、崩坍、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地震避开地震时可能产生滑坡、崩坍、地陷、地裂、泥石流及地震 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等对工程抗震危险的地段;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等对工程抗震危险的地段; 3 .避开容易产生风切变的地段;避开容易产生风切变的地段; 4 在建筑场地范围内无危险化学品等重大污染源,无易燃易爆危在建筑场地范围内无危险化学品等重大污染源,无易燃易爆危 险源威胁及有害有毒物质危害;险源威胁及有害有毒物质危害; 5 当场地选择不能避开上述安全隐患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场地对当场地选择不能避开上

10、述安全隐患时,应采取措施保证场地对 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或次生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或次生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 6利用裸岩、塌陷地、废窑坑等废弃场地时,应进行场地安全性评利用裸岩、塌陷地、废窑坑等废弃场地时,应进行场地安全性评 价,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价,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5.2.4场地周边电磁辐射和场地土壤氡场地周边电磁辐射和场地土壤氡dong浓度浓度 的测定及防护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的测定及防护

11、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5.2.5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5.3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5.3.1 应对建筑场地资源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估分析,确定应对建筑场地资源进行生态环境的评估分析,确定 合理利用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合理利用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1 保持利用场地

12、原有的地形、地貌,通过优化场地规划与设计,保持利用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通过优化场地规划与设计, 降低开发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开发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 保护地表水体,不得破坏场地与周边原有水系的关系,尽量维保护地表水体,不得破坏场地与周边原有水系的关系,尽量维 持原有水文条件,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持原有水文条件,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3 妥善回收、保持和利用无污染的地表土。妥善回收、保持和利用无污染的地表土。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案

13、例案例1某山地公建某山地公建 5.3.2可再生能源利用应进行资源勘查和评估,并符合下列可再生能源利用应进行资源勘查和评估,并符合下列 规定:规定: 1.优先利用太阳能,并根据场地及建筑条件,确定合理的太阳能优先利用太阳能,并根据场地及建筑条件,确定合理的太阳能 利用方式;利用方式; 2.利用地热能时,应对地热能资源可利用量进行调查评估,地热利用地热能时,应对地热能资源可利用量进行调查评估,地热 能开采不得对地表水和土壤造成不利影响;能开采不得对地表水和土壤造成不利影响; 3.利用风能时,应对场地周边风力资源及风能利用对场地声环境利用风能时,应对场地周边风力资源及风能利用对场地声环境 的影响进行

14、调查,风力发电设施的选型及安装应避免噪声干扰。的影响进行调查,风力发电设施的选型及安装应避免噪声干扰。 案例案例:某示范公建某示范公建 。 5.3.3 利用地下水、地表水资源时,应取得政府相关部门利用地下水、地表水资源时,应取得政府相关部门 的许可,并对地下水系和形态进行调查评估,不得对地下的许可,并对地下水系和形态进行调查评估,不得对地下 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5.3.4 场地内有利用和保护价值的既有建筑应纳入场地内有利用和保护价值的既有建筑应纳入 规划统筹设计。规划统筹设计。

15、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新版报审稿新版报审稿 案例一:石头城某旧厂区改造案例一:石头城某旧厂区改造 案例二:门东某某旧厂区改造案例二:门东某某旧厂区改造 5.3.5 场地内生物资源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场地内生物资源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保持用地内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土宜保持用地内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土 地的生态价值;地的生态价值; 2.调查场地内的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场地原有植被;调查场地内的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场地原有植被; 3.保护原有湿地和地表水体,采取措施恢复或补偿场地保护原有湿地和地表水体,采取措施恢复或补偿场地 及周边原有的生物生存条件。及周边原有的生物生存条件。 条文来源依据条文来源依据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