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10584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240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册)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0页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册)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册)全册教案(2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课文内容:课文内容:桂林山水、林海、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 、积累与运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二、通过领悟祖国风景名胜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三、学习作者认真细致的观察方法和情感细腻的造句技巧。四、背诵相关章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范读,自读,情感体验。教学时数:教学时数:12 课时1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

2、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 “文”对照,多向导读。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桂林山水桂林山水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3、学生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

3、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

4、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 “秀” “险”这三个特点。(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2)理解“画卷” “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二、朗

5、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三、自拟题阅读作业。例:1、找近反义词;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3、分层(写句序) ,写出层意;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水静水清水绿山奇山秀山险舟行碧波画中游,桂林山水甲天下。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2 林林 海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了解大兴安岭的美景。二、二学习环境描写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环境描写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学准备:音乐、幻灯片。教学时数: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

6、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1、今天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林海这篇课文。2、我们先听一遍这篇课文的范读。二、学习课文 15 段。1、出示问题,讨论:(1)找出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林海?标出课文哪几个字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深切感受?(2)作者第一次感到亲切舒服是因为什么?(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的,找出各自的特点。2、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阅读。(1)喜欢“岭”这一部分的同学来说理由。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2)喜欢“林”的同学来谈谈体会。a.可以用课文中哪个字来形容?b.为什么把大兴安岭的林称作“林海” 。它到底哪个地方像海呢?(3)小结学习“岭”和“林”这两部分的学习

7、方法,并根据这个方法默读第五自然段。(4)大兴安岭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赞美大兴安岭的?背诵相关句子。(5)写花的部分为什么还要写小红豆?三、总结。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复述林海的的特点,分“岭” “林” “花”三个方面说, 、 。二、背诵最喜爱的段落或句子。三、按课文填写。 (投影)1目之所及,哪里都是_。的确是_,群岭起伏是_。多少种绿色呀:_,_,_,_,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2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_。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_。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_,树干是_。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_,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3兴安岭多么会

8、打扮自己呀:_,_,_。4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_、_,小至_、_。_,_, 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_, 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_、_。四、背诵课文第 3 至 6 自然段。五、作业。1课后练习第 1 题。2继续背诵课文第 3 至 6 自然段。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字、词。秦岭 银裙 空隙 缺乏广厦 伐木 良材 高不可攀盛气凌人 综合利用 兴国安邦 2检查背诵课文第 3 至第 6 自然段。二、学习课文第 3 段。1指名读第 3 段。2 “综合利用”是什么意思?3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

9、意义”? 4齐读第 3 段。三、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是怎样表达这种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四、归纳中心思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对祖国建设的巨大作用和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作业。找出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想一想,它在表达作者感情上的作用。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林海岭林花温柔像海可爱喜爱(兴国安邦)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本文结构清晰,写景部分脉络分明,抒情部分有层次感,是学生写景的范文。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读懂三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歌咏的事物的特点,从中受到美的情操的熏陶。二、体会每

10、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四、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教学时间: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3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 ,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讲读第一首古诗墨梅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1)解题。板书题目。这首诗是王冕写的。诗中描写了洗砚池的墨梅,表达了对乐于奉献的精神的赞美。题目的意思是:

11、有着像墨一样黑的枝干的梅花树。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指名朗读。(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第一句,交待了什么? 读“朵朵花开淡墨痕” ,体会“痕”在这里的意思。诗人在诗中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些句子?(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背诵墨梅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竹石 。1初读指导。(1)解

12、题。板书题目。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在重阳节怀念家乡的兄弟。 )(2)引导学生自学。(仿照学习第一首的方法:初读,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细读,逐句连起来讲解;精读,想象情景,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3)思考、讨论、交流。指名朗读全诗,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逐句试讲。 (注意书上注解。 )讲述全诗意思。抓住以下关键字:咬、立根、千磨万击、任。2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3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讲述诗的意思。2试着背诵。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前边我们学习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两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

13、习宋代著名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二、讲读第三首古诗石灰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1)解题。板书题目。吟:歌唱。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2)教师范读。(3)学生试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 (注意书上的注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读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说一说“若等闲”在这里的作用?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方法,说一说在这里的作用?(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

14、达的?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三、巩固练习。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1)千锤万凿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若等闲。(2)粉骨碎身全不怕全不怕,要留清白清白在人间。2欣赏三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3背诵三首古诗。4默写。(四)总结: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的三首古诗。这三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同学们,我们要在读懂诗句、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掌握诗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诗人朴实无华的文风。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墨梅(清气) 竹石(坚劲) 石灰(清白) 借物抒情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背诵课外选诗望洞庭 。二

15、、阅读练习。三、看图作文。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看清图意,推前想后。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四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回忆诗歌,背诵。1、教师点诗,全班背诵。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二、欣赏、背诵望洞庭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2、学生齐读。3、教师讲述洞庭美景及相关的神话故事。4、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5、检查。三、课后背诵有关洞庭的诗歌。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2、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3、珍稀动植物的处境。二、阅读短文为银杉保险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1)解释“植物熊猫” ,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2)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3、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4、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介绍教师节的来历,教师职业的伟大。二、读题明确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