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要善于对西方叙事方式进行民族化改造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609823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66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文学要善于对西方叙事方式进行民族化改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要善于对西方叙事方式进行民族化改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要善于对西方叙事方式进行民族化改造(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22015年8月10日星期一理论与争鸣责任编辑: 周玉宁电话:(010) 65914510电子信箱: 重视美育的 “化人”“成人” 作用林巧在海洋文明代替陆上文明、 海洋交通取 代陆上交通之前, 丝绸之路始终是东西方之 间最重要的动脉, 并由此衍生出了长达两千 多年的经济贸易、 文化交流史, 长期发挥着草 原文明、 沙漠绿洲文明与中原文明之间的桥 梁作用, 佛教文化、 伊斯兰教文化与儒教文 化、 道教文化之间的纽带功能, 创造了无数文 化的、 文学的、 艺术的辉煌, 一直承担着世界 义务、 国家责任、 民族道义, 说不尽的光荣与 梦想。诚可谓: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城度 春风。铁马金戈

2、纷入梦, 本佛回教铸心魂。 羌笛霓裳果蔬盛, 瓷器丝绸玉茶丰。四大发 明远域惠, 地灵人俊遗嘉声。今天, 当中国改 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中华民族又一次 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之际, 丝绸之路文学的 创造力、 想象力、 审美力又一次被新的时代所 激活, 我们也以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的身份 参与到这一历史进程之中而为荣。 毋庸置疑, 丝路文学是丝路文化的一个 部分, 泛指一切与丝路有关的文学创造。由 于丝绸之路及其文化、 文学具有极鲜明的久 远性、 国际性、 区域性及其民族性、 多语文 性、 多样态性、 多宗教背景性, 我们的研究必 然会带有漫长的时间深度、 辽阔的空间维 度、 复杂的文化广

3、度。在丝路文学背景下审 视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 有助于我们确立 作为中国文学半壁江山的少数民族文学在 丝路文学中的作用、 地位, 发现它曾经的辉 煌、 现实的创新、 未来的使命, 以及它对汉文 学与周边国家、 地区、 民族文学的吸收与影 响, 从而进一步丰富丝路文学的内涵、 提升 丝路文学的品质, 为中国文学乃至亚洲文 学、 世界文学作出新的贡献, 真正做到不忘 本来、 面向未来,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百花 齐放、 推陈出新, 让丝路重新绽放和平、 和 谐、 和美的鲜花, 让丝路沿线国家、 地区、 民 族共享通气、 通路、 通货、 通情、 通心的物质 与精神成果, 并强化各自的国家认同、

4、 历史 认同、 文化认同、 世界责任。 审视的目的在于发展, 而发展离不开充 分的自信, 自信则来源于伟大的历史创造。 回首相望, 中国少数民族曾经在丝路文学史 上奉献过众多的精神财富: 昆仑神话、 英雄史 诗、 长篇叙事诗是它们的绝响, 阿肯弹唱、 花 儿歌会、 行吟游诵是这里的奇观, 翻译文学、 经籍文学、 文论探微是其亮丽的风景, 英雄主 义、 尚武精神、 和平理想是它不变的坚守, 国 家统一、 民族团结、 社会和谐的旋律跃动在各 地域奔流不息的文脉里, 礼敬自然、 崇尚上苍、 热爱生活、 忠诚爱情与友谊的主题贯穿于 各民族的口头与书面创作中, 神秘、 奇丽、 粗 犷、 豪迈、 幽默的文

5、学色香处处流溢, 从而有 了 格萨尔王 江格尔 玛纳斯 荣获世界记 忆遗产,有了 福乐智慧 真理的入门 突厥 语大辞典 乌古斯传 吉别克姑娘 等经典 作品西走伊斯兰世界,有了喀什噶里、 居素 甫 玛玛依、 纳瓦依、 哈拜、 仓央嘉措、 扎巴、 玉 梅等大师峰峦叠翠,也才有了哈努曼、 阿凡 提、 灰姑娘这样的文学形象东传西送, 印度文 学、 希腊神话、 罗马史诗、 阿拉伯传奇与中国 文学结缘。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少数民族曾 经是丝路文学的创造者、 传播者、 坚守者、 享 有者之一, 她有志气、 有能力、 有智慧继续为 它的再创辉煌而文心雕龙。 自信还来自于伟大的现实。这是因为在 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

6、导下, 今天的中国少数 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离国家富强、 民族振 兴、 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更近。随着改革开放 伟大事业的滚滚向前, 中国重新进入到世界 的中心, 中华民族又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 古 老的丝路及其文化、 文学复受到全球性的关 注。最重要的是, 从新中国建立起, 我国各族 人民彻底根除了民族压迫、 民族歧视的政治 制度, 并且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 尤其是改革开放, 实现了经济不断发展、 文化不断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共同团结奋 斗、 共同繁荣进步的目标逐步确立, 平等团 结、 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初步形成, 为当 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兴旺, 提供了强有力 的政治条件

7、、 经济保障、 精神支撑、 方向引 领, 以及更加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 人物形 象、 时代主题、 创作灵感、 表现形式, 先后涌现 出了铁依甫江、 克里木霍加、 伊丹才让、 玛拉 沁夫、 张承志、 乌日尔图、 阿来等一批批文学 大家, 收获了 黑骏马 心灵史 尘埃落定 瞻对 七岔犄角的公鹿 这样的文学精品, 创 办了 民族文学 等近百家文学期刊, 成立了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 学会等众多文学团体, 实施了 “中国少数民族 文学发展工程” 等一个又一个文学项目, 开展 了大量有声有色的对外文学交流活动, 已拥 有一千多名中国作协会员, 已出版 “少数民族 文学史、 文学概况丛

8、书” 等一批批学术成果, 已建立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这样的 学术单位、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民族文学系 这样的教学部门, 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 这样的展示场所, 从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 平 台提供、 创作推动到学术研究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 乃至丝路文学、 世界文学 再创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及体制机制保 障, 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发 展道路更加充满自信, 对多国家、 多地区、 多 民族共同参与建设的丝路文学再度繁荣, 使 之从各自孤立的、 片段化的自然存在, 转化为 有机的、 联系的、 整体的、 自觉追求的文学生 态充满期待。 在丝路文学背景下, 对中国当代少数民

9、 族文学的审视, 应该审出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应该发现我们的优势与不足, 应该明确我们 的方向与前景, 应该振奋我们的精神与力 量。所谓责任与使命, 就是确证自己是中国 文学的一个部分, 自己是世界文学的一个单 元, 自己与丝路文学息息相关。这种责任与 使命中既有文学的内涵, 又有政治的、 社会的 使命, 亦即有关文学活动必须有利于世界和 平、 人类进步、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 有利于社 会向和、 向美和人心向善、 向上。这需要远大 的目光、 宽广的胸怀, 既立足于自己的民族与 本土, 又能超越狭隘的族群意识、 疆域意识, 努力亲诚惠容、 尊重多样、 包容异端, 用文学 的力量化干戈为玉帛,

10、 用美学的春雨 “润物细 无声” 。至于优势与不足, 前者指我们的历史 文化优势、 文学传统优势、 生产生活优势、 社 会制度优势、 所处时间空间优势, 从哲学的、 美学的高度深刻发掘文学价值与意义, 充分 活化与转化其资源潜质, 创作出无愧于时代、 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 努力攀登文学高峰, 为人类文学画廊增添奇光异彩; 后者指我们 要清醒意识到自己在深入生活、 体验生命、 感 悟人生、 世界眼光、 人类情怀、 国家责任、 美学 修养、 创作技能等方面尚存在种种缺欠与幼稚, 从而必须尽快改善自己的思想、 品格、 境 界, 让自己的创意、 表达、 驾驭主题与题材的 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敢于作

11、大制作, 有能力 创大品牌, 在世界文学之巅与全世界最优秀 的作家及最尖端、 最前卫的美学思想、 观念、 流派平等对话。所谓的方向与前景, 就是坚 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文化性与美学性 相联袂, 力求做到国家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历 史性与现实性相联通、 民族性与人类性相贯 穿, 去开拓丝路文学的新天地。所要振奋的 精神和力量, 就是爱国主义、 崇尚真善美、 礼 敬团结友爱、 实现公平正义、 追求真理科学的 精神, 以及促进互相理解、 互相尊重的力量, 推动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的力量, 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 目前, 我们对丝路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 之关系的研究刚刚开始、 有关探

12、讨尚十分有 限, 但它对丝路文化、 中外文学交流史、 尤其 是对进一步发展繁荣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具有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一次文化之 旅、 审美之旅, 更是一次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与 大突围。它历史空前地让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在空间上、 精神上与世界贴得更近, 并深感自 己为中国文学承担的义务巨大。我坚信, 只 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 中央周围,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感 知时代、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并继承中外优 秀文学传统, 进行艰苦的美学创造, 我们就一 定能够收获更多有道德、 有筋骨、 有温度、 有 高度的文学成果, 在振奋民族精神、 推动社会 进步、 促进世界

13、和平, 尤其是在推动一带一路 经济、 文化合作方面, 作出少数民族文学的独 特贡献。当下时代美育何为?近日部分学者、 专 家在北方工业大学举行了 “美育与人生学术 研讨会” 。大家认为, 美育必须回归人生本 位, 以审美的精神去建构人生、 发展人生, 实 现 “以美育人” 、“以美化人” 、“以美成人” 的目 标。 当前审美教育面临严峻挑战。李田提 出, 这个时代对我们美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 历史性课题, 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我们能 否取胜, 关键在于能否将美育定位到为人生 的原点上。孙伟科认为, 现在社会生活中存 在的一些丑恶现象, 既造成社会危机、 精神危 机, 也造成美育危机。美育要面对人

14、生, 也必 然要面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困境。与会专家 认为, 如何让人树立正确的美丑观、 审美价值 观, 建构高雅、 高尚、 高远的爱美之心, 是美学 美育必须面对的时代要求和应当承担的社会 责任。 学者们提到, 美学美育本身存在与人生 脱节的倾向, 这种脱节的一个重要表现, 就是 美学成了一套纯粹的理论体系, 美学研究成 了纯粹的学术研究, 而美育则成了一种纯粹 的知识学习或技能传授。与人生的脱节, 是 美学美育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原因之一。 这种二分法、 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可能是导 致美学美育与人生脱节的内在原因之一。近 现代美学美育强调灵肉、 精神物质的二分, 并以心灵、 精神的自由、 超

15、越为其旨归。二分 法固然带来表述的方便和认识的深刻, 但有 一个不可避免的弊端, 就是忽视了人的灵 肉、 精神物质的有机统一。美学美育一方 面来自人生, 一方面为了人生。这种来自人 生、 为了人生, 虽然主要是从精神的层面来说 的, 但也不能脱离物质的层面。当美学美育 片面追求其精神性、 抽象性、 理论性的时候, 也就带来了其脱离物质性、 现实性的危险, 也 就与其出发点、 落脚点渐行渐远。所以, 看起 来美学美育与人生的关系是清晰的、 明确的, 但实际上还是存在一个反思、 重新定位的问 题。美学美育应当落实到人生。这个落实, 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实施或操作性的问题, 但实际也涉及美学美育的核心

16、问题。当美学 成了一种纯粹的学术研究的时候, 当美育成了一种纯粹的知识传授的时候, 美学美育之 为人生就极易成为一句空话。当普通人对美 学美育敬而远之的时候, 美学、 美育就成了自 说自话。美学的理论建构当然是必要的, 美 育的知识传授当然也是必要的, 但更重要的 是美学美育应当与人生统一起来, 为建构和 谐、 健康、 雅致的人生发挥作用。中国古代美 学美育中所强调的 “天人合一” 思想值得我 们借鉴。而某些文学艺术教育则不一定是 真正的美育。人们一般认为, 文学艺术教育 就是审美教育, 就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 文学艺术也确实具有审美功能, 从而发挥其 审美教育的作用。但事实又表明, 当前的某 些文学艺术教育并非真正的审美教育, 而是 一种知识的传授或技能的培训, 与全人的教 育、 与健康和谐品格的培养还有相当距离。 孙伟科认为, 艺术教育在我国大多数时候变 成了技能教育, 艺术教育很多时候变成了谋 生手段, 没有起到健全人格的塑造、 高雅文 化的创造与和谐氛围的营造的作用。在情 感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