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word学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89960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word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word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word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word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word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word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人教版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word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第 2 课时课时 荒漠化荒漠化 防治的对策和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措施 学案(人教版必修学案(人教版必修 3 3)学习目标 1.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原则、重点及综合整治的重要措施;并能针 对我国常见的“暖冬”现象和北方地区春季频发的沙尘暴天气,向人们解释人类活动不当 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宣传保护植被的重要性。2.通过本节学习学会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 区域地理现象的变化。一、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人 们的_。 2防治内容Error! 3原则Err

2、or!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_。 (2)利用生物措施和_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_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 (5)控制_。 二、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1苏联垦荒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渡的_,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 且_两季多大风。 2苏联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1)大面积推广_。 (2)推广农作物的_。 (3)营造_。 (4)保留残茬,_。我的疑惑 1 。 2 3 。探究点一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探究材料】 材料一 2010 年 6 月 17 日是第十六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联合国确定的宣传主 题是“改良四方土壤,造福天下众

3、生” 。这一主题旨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 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材料二 教材图 2.11 植物固沙。 1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防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人类活动不当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要有针对性,请你针对人为因素, 提出相应的措施。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4图中植被有何特点?为什么不以高大乔木来固沙?【考例探究 1】 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 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 5%,草场土质为黏土,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 120 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 200 万以上。 20 世纪 90 年

4、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涌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内蒙古 1/5 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 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漠面积正以每年 1 000 平方米的速 度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 3 万多人被迫转移出该地区。(1)材料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是_; _。 (2)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_,形成的原因是_。 (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_”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 _。(4)结合材料,你能为该地区提出哪些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地沙漠化的措施?探究点二 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

5、的对策 【探究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正劲之时,必须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要再造中国 西部昔日之辉煌,就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开发欠发达地区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经验教训,为 我所用,加快西部建设步伐。苏联中亚地区的垦荒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农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仍很落后,畜牧 业停滞不前,农业成为影响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1953 年,苏联收购粮食只有 3 110 万吨,而供应居民的粮食则需要 3 240 万吨,结果入不敷出。为了摆脱困难,苏联抽调 了近百万人来到垦荒区,还向垦荒区提供了许多农业机械。在短短两年中,就开垦出了

6、 2 975.3 万公顷的荒地。从实际效果看,垦荒对苏联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没有根据垦区的自然条件特点采取合理的、逐步开发的方案,造 成土壤风蚀加剧。(2)把欧洲草原带的耕作方式照搬到风蚀严重的东部新垦区,使土壤松散,沙暴扩展。 (3)垦荒期间没有积极发展农田防护林,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大约 34 年发生一次严重歉 收的大旱灾。 1结合教材阅读材料,思考“黑风暴”的形成原因?2分析回答该地区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3归纳总结该地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4你认为苏联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可以被我国哪些地区所借鉴?【考例探究 2】

7、在我国大体沿长城沿线分布有一个农业和牧业的交错带,下图示意我国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 地 西部草原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西部草原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 要粮食供应基地 A B C D (3)针对该区域的斑点状荒漠化问题,提出治理措施。巧学速记 分析区域生态问题的一般步骤

8、 (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 针对某一生态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成因Error! (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分析,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 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3)分析某一生态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说明。 如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分析,自然原因有:处在过渡带,生态环境脆弱;降水集中于 夏季,多暴雨;植被稀疏;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等。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露天开矿等。【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关键点

9、总结我的反思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一个重点,两个原则,三项内容,五种措施 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四项综合防治措施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生存环境 潜在荒漠化 正在发展中 荒漠化土地 维护生态平衡 治沙 水资源 工程措施 农、林、牧 能源问题 人口增长 干草原带 冬春 土壤保护耕作制度 休闲轮作制 农田防护林带 积雪保墒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 化土地的生产力。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防治措施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相应的治理措施 过度樵采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 过度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过

10、度开垦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 水资源利 用不当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 4图中植被多为灌木丛林。高大乔木生长需水量大,根系不够发达,耐旱性差。所以固沙 植被多为根系发达且耐旱的灌木丛林。 考例探究 1 (1)过度放牧 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 (2)次生盐渍化(盐碱化)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的气候条件 (3)三北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牧,加强草场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控 制樵采;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程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营造薪炭林,开发利用太 阳能、风能等,解决本地的能源问题。 解析 第(1)题

11、,由材料中“草原放羊载畜量为 120 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 200 万以上” 可得出过度放牧的结论;材料给出的另一原因为“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行为,给环境造成巨 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 ”第(2)题,首先明确该农耕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属于灌溉农业,灌溉措施不当加上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容易在地表聚集, 形成次生盐渍化(盐碱化 )。第(3)题,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带被称 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其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第(4)题,可以从多方面提出合理化 的建议,如控制人口增长、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 探究点二 1(1)自然原因:

12、地处干草原带、干旱、降水变率大;地势较平坦,无天然屏障;冬季常 有强风,吹走覆盖地面的积雪。 (2)人为原因:大规模快速联片的“剃光头”式垦荒;深翻土地不合理;无保护措施。 2(1)大面积推广土壤保护耕作制度,作用:减少风的侵蚀力量,增加土壤水分; (2)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作用: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肥力;清除杂草,防治病虫 害。 (3)营造农田防护林带,作用: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作物产量。 (4)保留残茬,积雪保墒,作用:增加冬季积雪厚度和春季播种前的土壤含水量。 3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方向: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 4苏联垦荒区的环境特征是干旱、大风、风沙大。防治措施适合我国西北地

13、区。一些独到 的措施同样适用于我国的南方地区甚至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考例探究 2 (1)D (2)A(3)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洼地; 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 解析 第(1)题,北方农牧交错带大体位于长城沿线,降水少,生态较为脆弱,为森林、 草地过渡地带,在该区过度开垦会导致荒漠化,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退耕还林(草), 发展舍饲养殖。第(2)题,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农牧交错带既可以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 畜产品供应基地,又能将其发展为西部草原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第(3)题, 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做到因地制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