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2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87017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12 飞向太空的航程飞向太空的航程1能了解中国航天发展的基本历程,体会作者蕴涵其中的自豪之情。 2能了解本课使用的倒叙手法,会分析这种手法的优点。 3能分析本课的语言特点,能分析这种语言特点对表达中心的好处。 4会分析在叙述中有条理地穿插议论和抒情的手法。1连线作者 贾永,新华社高级记者。从一个普通的边防士兵,到一名优秀的记者,一名优秀的军 事记者,一名优秀的新华社军事记者贾永走过了不同寻常的艰辛而又曲折的奋斗之路。 贾永的作品,以歌颂军人职业的神圣之情纵论全球风云,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之情深深打 动读者,以所包含的很大的思想信息含量以及机智、细致、精巧的手法吸引读者。曹智、 白瑞雪,也是新

2、华社记者。 2.探寻背景 2003 年 10 月 15 日上午 9 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 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寻常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 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当举国欢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时,我们更多的是喜悦 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本文记录了这 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并着重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本文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是 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翌年( ) 橘红( ) 云霄( ) 横亘( ) 揽月( ) (2)多音字2字形辨认3词语释义 (1)一鼓作气:

3、_ (2)辉映:_ (3)不同凡响:_ (4)扭转乾坤:_ (5)尘封:_ (6)酝酿:_ (7)立项:_ 4词义辨析 (1)树立 竖立 辨析:两者都指事物立起来。 “树立”着重在使新事物在人的思想里建立,对象一般是 信心、作风、思想、理想、观点、威信、榜样、旗帜、目标等抽象事物,多用于积极方面。 “竖立”着重在使物体立起来,对象多为杆子、广告牌、烟囱、井架、高楼等具体事物。 判断正误: 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丰碑,也为我们树立起了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他们的 业绩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 ) 它另外一个独特的地方便是它在机身的背面镜头处设计有一个支架,可以让手机竖 立在桌面上观看电影视频时用。

4、( ) (2)审定 审订 辨析:两者都有检查核对的意思。 “审订”侧重在仔细阅读审查并加以修订,对象多为 教材、书稿等。 “审定”侧重在检查核对并决定,对象多为方案、计划、条例等,审定者多 为上级部门。 判断正误: 我在审定译稿的时候发现,许多句子的译文不顺,究其原因, 往往是定语没有处理 好。( ) 位于襄樊的古隆中风景名胜区在 1994 年就已经由国务院审订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 ) (3)震动 振动 辨析:两者都指物体运动。 “振动”是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摆 动多次。 “震动” ,指颤动,使颤动,物体受外力影响而迅速、剧烈地颤动,多指一次; 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

5、使人心情难以平静。 判断正误: 电动汽车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频繁更换电池和车辆颠簸振动的情况,且电池更换全 过程自动完成,无须人工辅助。( )政策的出台,在各经销商的圈子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不少经销商都感到了巨大的 压力。( ) (4)一鼓作气 一气呵成 辨析:两者都有一口气把事情完成的意思。 “一鼓作气”偏重于鼓足干劲。 “一气呵成” 偏重于结构安排紧凑,迅速完成,多用来形容写文章或做事过程中不间断,不放松,一口 气把它写完或做完。 判断正误: 中国队备战充分,临场发挥出色,大大振奋了士气,终于扭转劣势,并一鼓作气地 打败所有的余敌。( ) 流线型的楼体拔地而起,圆润的身形向上渐变为花瓣形,简

6、洁大气,一气呵成。( ) 答案:答案:1(1)y j xio gn ln(2)b p pn pn mn mn 2诞生/涎水/蜿蜒 辉煌/惊惶/彷徨 翌日/后羿/青翠 鉴定/签字/监狱 边疆/缰 绳/僵硬 嫦娥/蛾眉/吟哦 3(1)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2)照射;映射。(3)比喻事物(多指文 艺作品)不平凡。(4)比喻从根本上改变已成的局面。(5)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6)原意 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7)确立(研究或建设等)项目。 4(1) (2) (3) (4) 1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又有什么特点? 2.这篇报道的导语部分是哪些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 3中国人的

7、飞天梦想经历了哪些阶段? 4本文描述的是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而第 5、6 段却写了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 事,这有什么作用? 5相对于全文来讲,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手法?有何好处? 要点导读要点导读 答案:答案:1提示: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 天飞船飞向了天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 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好的标题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这则新闻的标题富有动感,巧 用动词“飞” ,唤起动作的联想, “飞向太空”是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梦想,

8、是我国航天发展 史上的里程碑, “航程”是一个历史的流动过程,我国的航天发展史在此拉开帷幕,一一呈 现于读者面前,航天精神深入人心。 2提示:本文的导语部分是第 1、2、3 段,主要交代了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 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同时对此事作简 要评论:“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这些评述一方面点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 另一方面指出了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3提示:中国人的飞天梦想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1958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

9、也要搞人造卫星” ; (2)1960 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4)1992 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4提示:这样写就把中国飞向太空的航程放到了世界航天历程的大背景中。 “苏联成 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中国“最早具有飞天梦想” , “中国是嫦娥的故乡” ,中国诞生了“真正的航天始祖”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不能服输,不 能落伍。苏联的成功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迎头赶上,才能对得住祖先和祖先创造

10、的灿 烂文明。这样,在对比烘托中能激发出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豪迈的上进心。 5提示:这篇通讯的写作目的不是报道“神舟”五号的发射实况,而是展现我国航天 事业的发展历程,因此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写“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 照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借 以表现成功之不易。首尾照应,重点突出发射的历史意义。课堂合作探究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 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1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 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11、3.本文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性的语言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请赏析下列句子, 体会这一特点。 (1)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 力了近半个世纪。 (2)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3)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 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4)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答案:答案:1提示:(1)语言富有诗意。文章中用了许多诗意浓浓的语言,如“朝阳辉映 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

12、的发射架” “面对天疆的呼唤” “飞天路上的 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在这个金色的秋日”等等。这些句子洋溢着 散文与诗的美的意境,给人以浪漫的想象,也增加了新闻的文采。 (2)语言充满鼓励性与自豪感。这篇通讯,不只是报道了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一事 实,更在于让人们从这一事实中给全国人民以鼓舞。如:“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 不能再一次落伍。 ” “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 “在万户的 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这些鼓舞性的语言读后令人振奋,在自豪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2提示: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

13、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 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 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 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而且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 一步,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想知道的。本文提供的翔实的资料,更 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 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14、。 3(1)提示: 这句话言简意赅,很好地概括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明朝的万户 想用自制的火箭飞入天空,已有几百年了,从那时起,中国人便有了飞天的梦想;而从 1958 年毛泽东决定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到 2003 年 10 月 15 日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科技 工作者已辛勤工作了将近半个世纪。这句话写出了无数中国人为了实现飞天梦想而持之以 恒、努力工作的情况,很有感染力。从结构上讲,这一句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衔接句, 起着过渡作用。 (2)提示:第一句用整句,第二句用散句,整散结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 人的精神融合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同时告诫国人,我们不能再落后了,从而激发起 中国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让中国人团结起来,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3)提示:句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比 喻,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努力,中国的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 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中国人民的航天路非常曲折,但中国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而在不断地走下去。 (4)提示: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调,热情讴歌了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讴歌了我们 民族取得的辉煌成就。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 章锦上添花。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