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下《小教练-统计》教案2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83102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三年下《小教练-统计》教案2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岛版三年下《小教练-统计》教案2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岛版三年下《小教练-统计》教案2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岛版三年下《小教练-统计》教案2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岛版三年下《小教练-统计》教案2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三年下《小教练-统计》教案2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三年下《小教练-统计》教案2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小教练下册小教练统计统计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地位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地位第一学段在每一册教材里都安排了“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册数教 学 内 容一上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一下一格代表一个的条形图(无箭头,有单位如(人) ) ,用符号记录(如画符号、对勾、画正字等) 、收集、整理数据,简单的统计表。二上简单的分类统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二下分段统计。三上等可能性和不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三下出现标准的条形图,有标题、箭头、各项目等,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本单元是今后继续学习平均数知识的基

2、础。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的价值。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教材特点三、教材特点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打篮球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所以本单元信息窗选取了以学校篮球队比赛中场换人为素材,为平均数的意义、求法、作用提供了现实的背景;同时在自主练习中,也选择了一些现实的素材,这样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平均数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

3、现实问题的过程,体验统计学习的必要性。在教材的信息窗中,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改换谁上场呢?”这一问题,感觉到利用求总分的方法不合理。四、信息窗解读四、信息窗解读信息窗呈现的是篮球比赛的场景。蓝队需要换人,教材利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了 7 号、8 号两名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通过教练提出:“改换谁上场呢?”引出对平均数的学习。平均数是常用的统计量,本单元教学平均数,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教学平均数的目的不限于求平均数,更在于用平均数进行比较,用平均数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特征。平均数的概念和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如把

4、15 个苹果平均分给 5 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分得 3 个,这个“3 个”是每个小朋友实际分得的数;如果说 5 个小朋友一共有 15 个苹果,平均每人有 3 个,这个“3 个”就是平均数,因为不一定每个孩子都有 3 个。又如一个班的同学们的平均身高、火车的平均速度等。为什么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平均数说明了什么?这些都是例题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例题的编写线索。五、教学建议及注意事项。五、教学建议及注意事项。1、结合问题引发讨论,引入平均数。例题“改换谁上场呢?”这一问题,通过比总分,不合理,怎么办?又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应比两个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虽然两个队员平

5、均每场的得分是个新概念,但由于学生有“平均分”为基础,又在现实情境之中,他们是能够接受的。怎样计算两个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可以在条形图上移多补少,使每场的得分同样多;也可以把每场的得分合起来平均分。无论哪种方法,都能清楚地体现了平均数的意义在 7 号队员 3 场得分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重新分配,让每场得分都相同。学生在探索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过程中,领会了平均数的意义。求得 7 号队员平均每场得 11 分后,继续求得 8 号队员每场得分 10分,这时 7 号队员每场得分多些就很清楚了。在这道题里,学生学到了计算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到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状况,体会到平均数作为一种统计量的作用。2、问题

6、情境要浓,认知冲突要强烈。充分利用“打篮球”这个学生喜欢的运动和“改换谁上场呢?”这个学生喜欢的问题,迅速形成欲求不能,欲罢不甘的矛盾状态,在原有的方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心理氛围中进入“分别求出 7 号、8 号队员平均每场的得分”这个新课题的学习中去。3、让学生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当学生分别求出 7 号、8 号队员平均每场得的分后,不要急于讨论或讲解“平均每场的得分”的含义,因为还不具备理解平均数意义的条件。要先让学生去求 7 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得分,无论他们采取哪种方法(在图上移多补少或先加后除计算) ,都能体会到是原来每场得分不同变成每场得分相同,而且得分总数不变,这就是平均

7、数的意义。这个意义不是讲给学生听的,是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的。所以,教学平均数的意义的理想时机是求得 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以后,让学生讲方法,悟体会。4、重点关键处设疑,引发讨论,加深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充分利用“10 分是 8 号运动员哪一场的得分”引发讨论,7 号队员的呢?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而不是一个数据的水平。有时可能恰好和某一数据相等,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等的,它是一个统计量,是一个“虚拟”的数。5、不要给出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要重点放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加上应用,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建立求平均数的模型,但无须死记硬背。6、通过

8、本信息窗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平均数也可以作为不同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实际上在考虑换人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每场得分只是一个方面。六、关于自主练习六、关于自主练习第 8 题是一道用平均数解决现实问题的练习。练习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妞妞的身高和体重平均每年增加多少” ,学生有可能将每年增加的数量求出来,相加之后除以 6,还有可能直接用 6 岁的体重减去出生时的体重,用所得的差除以 6。教师要进行合理地评价,让学生明确哪种方法更简便。要注意是除以 6 还是 7?人教教材中类似的题目是:利用线路图提供信息:第一天走了一段是 75 米,第二天走了两段分别是 25 米、35 米,第三天走了一

9、段是 81 米,求平均每天走的米数,是除以 3还是 4?(三下第 45 页)第 9 题是一道课外实践活动的题目,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图中的小资料,引发学生想了解自己单脚站立时间的欲望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进行实验统计,求出小组内平均每人站立的时间,并与其它小组进行比较。“课外实践”是一个实践性的活动。组织学生活动时,先要准备好活动所用的温度计与器材,再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可分小组活动,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完成第二个问题,了解温度变化规律。统计统计素质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能力教学点:能力教学点:发展学生解决

10、问题的能力。 德育教学点德育教学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展示台,情景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一、理解平均数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 6 颗,妹妹 4 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 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 27 枝送给 23 个女同学,23 枝送给 23 男同学,学生动手 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 5 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

11、均数。25 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 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 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 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 13 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 都是收集 13 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 15 个,小伟收集 16 个,小朋收集 12 个,小新收集了 13 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 三(1) 三(2) 三(3) 三(4) 踢的次数 632 654 668 646 四、小结: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 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