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介绍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83072 上传时间:2018-03-25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辽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辽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辽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介绍(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 第一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 第二课大自然的力量 第二单元珍惜人类共有的家园 第三课我们的家园 第四课共同的责任 第三单元走进地球村 第五课世界上的国家和民族 第六课环球采风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同志们,今天我们专门来研究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教材。通过以往的教学我们知道,课标及教师用书规定的课时量与我市每周节不符,这就给我们一线老师备课带来许多问题。那么,在学期初始,大家一定要先做好教学计划。因此,我们首先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爱的中国” 、 “悠悠中华情” 、 “腾飞的巨龙” ,也就是说,初步了解了我国的地理和历史常识,从下册开始,

2、我们要进入世界地理的初步了解阶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教材观。首先要清楚,品德与社会教材具有以下几方面功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教学内容。 ()为教学活动提供方式的指导。 ()为教学活动提供适宜的评价方式和方法。 ()蕴含着本课程的多方面的课程目标。因此在使用中,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教材也是课程资源的观点,对教材进行研究并恰当地使用,认真理解与把握教材中所承载的考察目标与教育理念,将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引;另一方面,教师更应该跳出教材、超越教材用自己的智慧去完善和建设教材。教师要注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正确把握单元、主题的教学目标,结合地区差异,对教

3、材内容进行取舍,对教材进行补充和二度创作,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如教材中没有及时更新但又能体现课程目标且符合学生实际的新材料,教师可以随时补充。、备课要立足于课程目标的落实,充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确定学生现有的基础和差异。从而以此为依据,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如本册教材中对许多地理知识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一定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切不可过高过难。、要客观分析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

4、的学习方式。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在教学中只有学生全身心投入、主动参与,才能够真正保证课程目标的落实,因此,教学中还要充分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设计,按照教材指引,根据本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切实可行的活动。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力求使教学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有效。、要充分估计学生差异,为学生构建弹性学习方案。教学中可能会生成新问题,教师要及时根据目标灵活处理,教学设计中也要对这一点充分进行考虑,这样,既可以生成新目标及时解决,也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下面我想就各个单元中各课进行具体介绍: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我们生活的地球一、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

5、容,是完成课标中“走进世界”中的第 1 条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识而设置的。单元的主要目标是初步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识,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的科学探索精神。了解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破坏性,认识大自然的不可抗拒的一面,体会危难之中人们团结互助的重要性,学习灾害中自救、互助的方法,提高自救自护的能力。 二、单元结构和课时安排本单元在三四年级了解祖国和家乡的基础上主要引领学生了解世界。是认识世界的起始单元,作为有关地理知识的开始,本单元共设置两课。第一课第一课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揭开地球神秘的面纱1、主要目标:知道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了解

6、地球有生命存在的原因,进而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漫长过程,通过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及主要地形。通过本单元使学生初步体会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感受前人用语探索的精神,形成保护地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科学的求知探索精神。2、具体课时内容安排:原定 12 课时,现建议 7 课时。第一课时: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第二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大小、感受人们认识地球的大致过程。第三课时:了解我国对太空认识的发展过程。第四课时:了解地球上的大洋和大洲分布。第五课时:认识地形。第六课时: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第七课时:活动课。三、教学建议:三、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应引导学

7、生搜集与地球相关的资料,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课上教师首先带领学生从宇宙的角度认识地球,可先在班级内开展依次交流活动: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系以及地球的知识。进而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除了地球,宇宙中其它星球还有没有生命存在?根据学生在生活中所了解的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和见闻,引导学生探索地球影响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环境因素。2、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水、温度、空气等环境因素对生命的意义,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即“植物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小实验,提高实践操作与观察记录,了解空气、温度、水等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一实验需要作好材料准备,并且耗时较长,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即安排学生开展此项实验,这样,教学

8、进行到此处就可以让学生直接交流实验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了。3、 “地球图片展”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全貌的直观认识,初步体会地球海陆分布的特征,因此这项活动要在课前作好布置,在学生广泛搜集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展示地球全貌的记录片,同样可以收到以上效果,还可充分激发西红柿的学习兴趣。4、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的学习,可以通过一系列阅读、讨论以及模拟活动逐步达成,将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我国以及世界的航天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另外,还可以开展“探索的征程”故事会,搜索为航空航天事业付出努力的科学工作者的事迹,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受到教育。5、对地球的海陆分布

9、的认识与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中要由浅入深地进行,并需要利用地图或地球仪开展学习。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不断地建立对地球仪的认识,可以先让他们通过颜色的差异,比较明显和明确的各种图例判别海洋、陆地等一些比较简单明显的地理事物,在这样初步干支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认读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南北极以及赤道等主要的点和线。整个教学过程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6、关于地球上多样地貌的学习,要结合学生的资料搜集与生活经验展开交流与讨论,如“举例说说,不同的地形地貌使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或“请你说说你的家乡属于哪种地形?这种地形给你家乡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

10、怎样的影响?”以上两项探究活动要在课前做一定的资料准备工作,可以拿那种凸凹不平的地形图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触摸感受地球形态的个异,课堂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形成认识。7、地球的海陆变迁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前要有意识安排学生查找科学家们分析海陆变迁的资料,结合教材呈现的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动手操作的活动,要提前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依据“知识点滴”中的介绍和“活动建议”中的方法进行操作,验证科学家的观点,再现科学事实。8、本课内容知识性较强,不要随意加深教学难度,要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和使用地图能力的提升。第二课第二课大自然的

11、力量大自然的力量一、主要目标:初步了解大自然的力量,它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制造危害,了解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懂得这种灾害的不可抗拒性,同时学会遵循自然规律做事的重要性,学习灾害中的自救方法和自护能力。本课使学生初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能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二、具体课时内容安排:原定 8 课时,现建议 5 课时。第一课时:利用大自然的力量。 第二课时:了解地震。第三课时:认识泥石流、滑坡、雷击。第四课时:了解台风和洪水。第五课时:活动课三、教学建议:三、教学建议:1、交流活动:带领学生围绕利用大自然力量造福人类的具体事例搜集资料,结合搜集的资料与教材2122 页的内容展开交流,即:从古

12、到今,人类是怎样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的?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谈谈对于人类今后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有哪些设想。2、探究活动:围绕“自然灾害都有哪些?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又应当怎样做呢?”开展小组探究活动。整个活动环节,教师要适时适当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包括信息技术方面、资料筛选方面、展示形式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能力的提升。3、展示活动: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组织学生开展展示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举办“自然灾害与人类”的墙报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资料的整合与内容的梳理,是教材充分、内容清晰,以获得最好的信息互递效果。4、模拟活动:“学习自然灾害中自救、

13、互助的方法,提高自救自护能力”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因此,开展模拟活动提升学生自救自护能力尤为重要,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地震自救演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洪水来临时的自救与自护办法的讨论与模拟实践。第二单元第二单元珍惜人类共有的家园珍惜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设计思路和主题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完成课标中“走进世界”中的第 6 条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而设置的。单元的主要目标是以爱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以只有一个地球为出发点,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人口增长过快、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

14、题。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渐认识到地球家园在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体会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也是有限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世界的每个国家、民族。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环保意识,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二、单元结构和课时安排本单元在第一单元认识了我们生存的地球的基础上主要引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给我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人类随意的破坏,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课标中提出的重点。本单元共设置两课。第三课第三课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家园一、主要目标:了解自然资源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环境恶化的社会现状及其原

15、因,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二、具体课时内容安排:原定 4 课时,现建议 4 课时。第一课时:宝贵的自然资源。第二课时:了解生态平衡。第三课时:黄色警灯已经亮起。第四课时:活动课三、教学建议:三、教学建议:1、本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抽象的概念和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地球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哪些物质条件”这一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究,并且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自学讨论的形式来研究。在学生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地球是人类唯一的

16、家园”这一结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人与环境是鱼水相依的关系。、对于本课“知识点滴”中的内容,教师要作必要的讲解,但不要讲的过深,只是让学生明白相关的概念及特点就可以了。教师要多查阅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也可让学生列举一些例子,这样不但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加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培养举一反三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与思考”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去完成。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并要检查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调查结果。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自然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如果无节制地消耗和破坏环境会使人类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节约小妙招”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想,也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讨论会,让学生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奖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教材中列举的具体数据和一些触目惊心的实例,教师要引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