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版教案2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67946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版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版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版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版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版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版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版教案2(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辨认生活中遇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说说生活周围常见的种图形。引出长方形,正方形,并揭示课题。观察两种图形。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它“四边形”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认识长方形的特征。 出示一长方形木板,指出它的边在哪里?如何来区分这四条边? 同桌讨论:可以怎样把这个长方形的形状画下来?还有其它方法吗? 观察教师演示。 四人小组讨论。画长方形。 同桌讨论:根据长方形的

2、特征,想一想可以怎么来画长方形。 反馈说说自己的各种想法,并先出优秀可行的方法进行演示。 学生尝试画一个长厘米、宽厘米的长方形。 教师小结:首先画一条长方形的长(或宽)边,再以两个端点为顶点,画两个直角,然后取相等的两条线段为宽(或长) ,把两个端点边接起来。认识正方形的特征并画正方形。 教师演示:把一长方形剪去一部分变成了正方形。 四人小组讲座。 反馈归纳。 学生尝试画一边长为厘米的正方形。 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作图方法的异同。开放创新学习。用学过的图形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或物体。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新的收获。四、作业作业本 P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目

3、标:理解周长的概念,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突破难点。用动画“第二次龟兔赛跑”导入新课,引出周长的概念。师生共同概括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叫做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叫做正方形的周长。 (板书:周长)动手操作:演化对周长的理解。 指名用手指把数学书的封面围一周。指出:从封面角上的一点出发,沿着它的四条边围一周,又回到这个点。然后引导学生表述:这封面一周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 指定学生说说课桌面的周长。 推论:一个平面图形也是这样,只有当这个图形围满一周时,它一周的长才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概括出

4、周长的定义。 给出几个图形说说哪几个图形有周长,哪几个图形没有周长,为什么? 概括周长的定义。 举例说说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学生参与,突出重点。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出示图形: 小组合作,比比周长谁长?可以有哪些比较方法。 反馈。 小结,揭示课题。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标出上图中的长、宽、边长的长度,求它们的周长。 学生尝试计算。 反馈。分析比较哪种解法简便。 小结。 试一试。三、新知应用。课本中练习。发展练习。四、课堂总结。五、作业作业本 P2练习一教学目标:熟练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5、二、基础练习,复习整理。计算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分米,宽分米。 边长 60 米。独立完成,提问得出公式,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正方形的周长边长。根据下列信息你可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计算?一手帕的边长是 20 厘米, 。练习本长 19 厘米,宽 17 厘米, 。正方形的周长是分米, 。判断下面各题,对的打“” ,错的打“” 。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分米,宽是 30 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70 厘米。 (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比正方形的周长长。 ( )周长是 16 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厘米。 ( )三、发展练习。四、课外实践练习。五、作业作业本 P3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目标:掌握两位数

6、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口算。准备题。 口答。20 是几个十?40 是几个十?60、70、80 呢? 准备题。10 个是( ) ,怎样列式? 1010 个是( ) ,怎样列式? 10反馈,找规律,揭示课题。二、探索新知。教学例。口算:1410 指名回答:10 个 14 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自学课本例,和你想的一样吗? 说说如何算,板书:10101001040100401402练习。独立完成后,说说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3教学例 2。口算:2330 尝试练习。 说一说,怎么算? 试一试。9050 3120 口算30

7、3 906 194 2423030 9060 1940 2420独立完成,比较分析。4引导学生小结口算步骤:一乘,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二添,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一个 0。三、巩固练习。1口算。4080 2630 3420 12501370 1540 3060 29202书中练习。四、作业作业本 P4练习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口算。2领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重点: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口算:682 6820你是如何想的?2练习口算。703 572 326 364195 119 217 74

8、83620 6050 1370 2840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重点练习。1口算,比较异同。2口算。3540 2560 2150 62107420 9410 1630 3140三、巩固练习。1文字题。2应用题练习。四、作业作业本 P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2笔算: 743 366 589指名板演,反馈,说说笔算方法。3、列式计算。4 个 21 的和 7 个

9、 56 的和 3 个 48 的和20 个 21 的和 20 个 56 的和 60 个 48 的和引出课题。二、教学新知。1引入例题。2124 的积是多少,说说理由。2学生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用竖式怎么计算。3学生反馈,选取几种典型格式讨论。4得出最正确的书写形式。5试一试。2143 5627 48636自学课本,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分几步计算?怎么算?怎么写?三、巩固练习。1完成书本中的练习。2找出学生中的错例进行改错练习。四、课堂总结。五、作业作业本 P6练习三教学目标:1能较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能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和解答有关

10、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4090 3080 2060 2050344 273 1840 16605420 2110 1470 1770二、笔算练习。1计算。56 4827 63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反馈,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2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 2 题。 同桌互相批改。 分析错误,讨论错误原因。 引出调换两个因数的位置,两算出的得数相同吗?3完成练习三第 3 题。三、两步计算练习。1投影出示两步计算式题。2应用题练习。3完成思考题。四、作业作业本 P7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逐步

1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此类型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 (卡片出示)2笔算。 指名板演。 指名说说其中一题的解题方法。二、教学新知。1把 1874 改为 11874。2观察因数有什么变化?引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3独立尝试练习。4小组讨论。 如何列竖式?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自学课本,对照比较。5反馈,你是怎么想的?6试一试。45619 20837 指名板演。 引导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 总结方法。三、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指名板演后集体评议。2笔算。17944 34827 24638 1235910793 23536 20548 6181

12、53完成课本第 18 页练一练第 4、5 两题。4小结。四、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2完成作业本。P8练习四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一个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364 496 279 043 532 843 398 0822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后,说说你是怎么算的?3笔算。 (书本中的练习)二、两步计算式题。1计算下面各题。24537 41538 70022161558612 113174 87630124 说说运算顺序。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2应用题练习。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分

13、析数量关系。 列式解答。三、发展练习。四、作业作业本 P9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教学目标: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归纳两个因数末尾都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 0 的乘法简便算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 (卡片出示)3020 4060 1304 59203840 7250 6080 48602笔算。3引入课题:如果把“14706”换成“14760”你会计算吗?揭题: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二、教学新知。1教学例 3:14760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1

14、4760,也可以讨论解决。 反馈,找原因。2试一试。20230 18640 130673教学例 4:18050 你会算吗?尝试完成。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4试一试。5比较例 3、例 4 有什么异同?6小结得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 0 的乘法,可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 0。三、巩固练习。1说出乘得的数的末尾有几个 0?再列式计算。24029 28034 7850 1195012080 25040 26030 190502根据 1557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1550 1505015005 15053课本第 21 页练一练第 5 题,同桌按要求相互编题计算。四、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2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五、作业作业本 P10练习五教学目标:1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算法。2掌握一个数乘两数之和(或差)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教学过程:一、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