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语文长春版第八册《宿建德江》说课稿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48335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语文长春版第八册《宿建德江》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3年语文长春版第八册《宿建德江》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语文长春版第八册《宿建德江》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语文长春版第八册《宿建德江》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位老师上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宿建德江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 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选自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属于山水田园诗, 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或闲适或愁苦的情怀,这正是山水田园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主要特点。有趣的是这首诗的景语中的“明月” ,寄予的情感是:落 第而归,仕途无望,暮霭旷野使诗人旧愁更添新愁。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

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藏的情感,感受 “诗眼”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情感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并学习“知人论诗” 、 “想象”等赏析方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 的体会以及对山水田园诗特点的了解和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进而了解山水田园诗“一切景 语皆情语”的特点和“知人论诗”的赏析方法。 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七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1、喜欢新奇刺激的事物; 2、课堂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思维

3、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 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古诗词基本的学习方法就是多读,所以我充分地让学生读诗,努力做 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由初读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读出画面、读懂意思,再到读出 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用朗读的方式与诗人对话与文本 对话,培养语感,体会诗情。 2、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等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古 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远比知识的传授重要,那将使 学生受益终生。所以,我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导入新课时便引导学生朗诵积累的 课内外的古诗,并回顾学习方法,即多读、借

4、助注释和联系语境理解诗意。鼓励学生去独 立阅读,加强积累。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这首诗诗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和可感知性,这两诗具有山水田园一般特点,我设计了 “整体通读,把握诗意分步解读,品悟诗情”这一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步骤。1、在 “整体通读,把握诗意”这一环节中,由朗诵积累的古诗引入,既复习旧知,也 激发了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再引导学生多次的有要求有层次的多种形式的读,让 学生从读正确、读出停顿读出古诗的韵味、到默读勾画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现了 读的目的性和层次性。接着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首诗描写了是夜晚的景色,有那轮赋予文人 墨客无数灵感的“明月” ,对这首诗有个整体的了解。更

5、交流了作者生平,为后面了解山水 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和学习“知人论诗”的赏析方法打下基础。 2、在“分步解读,品悟诗情”这一环节中, 宿建德江重在扣住“山水田园诗的 宿建德江写了哪些景语呢?这些景语又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语呢?”这一问题自读自悟, 抓住诗眼“愁”字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愁啊?”从而体会诗人的羁旅之思、仕途失意寄情山水的满腹惆怅。 “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些景物?”这一问题的设计,再次引导学生体会 到山水田园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 3、深刻体会作者人生经历,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归纳出“知人论诗”这一赏 析古诗的重要方法,也再次感受到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送给学生新 的山水田园诗,鼓励学生多读多积累,也多体会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多运用“读、看注释、 想象、知人论诗”这些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也紧紧扣住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和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把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为主板书 五、教学反思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 感。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核心,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 生在本堂课中会读会学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