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027173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我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走进了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一流学府清华大学,参加了“清华大学武威市中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学习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8天时间,但通过体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汲取名校丰富的知识营养,使我体会深刻、受益匪浅。初识清华大学清华园位于京西北,北四环路与圆明园路交汇处,向南步行10分钟,是全国另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向西步行15分钟,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历史记载,明朝时这一带是一片园林区,清华园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清华园里处处都是文明的气息。无论是在教学区,

2、还是在生活区,时时都是宁静祥和,井然有序。清华校园很大,初来几天不识路,总会有人热情地为你指路。遇到年少的清华学子,总是把我们尊称为“老师”,尽管心里有点虚,但面子上还是蛮受用。在食堂就餐,尽管偌大的餐厅高峰时有几千人同时进餐,但从不喧哗,且整洁、有序。在课堂上,如果同学们偶有倦意,教授们马上会讲个小笑话,播个多媒体短片,或者玩个小游戏,既为你提神,又让你受到启迪。可以说,清华园里这样一种文明的气息、一种人文关怀,会让你时时感到温暖,受到教益与启迪。激活固有思维这次学习培训的授课老师,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科研机构,他们个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

3、论精深,每个人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第 2 页 共 6 页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时时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享受豁然开朗的喜悦。提升能力境界这次学习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宏观经济、招商引资、城市化和城市规划信息化管理、现代服务业、新闻媒体和危机公关、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党建工作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中青年干部来说,特别是对于教育管理者的我的确是一次高层次、系统化的理论学习和全新

4、的知识拓展机会。通过聆听资深博导教授、名家大师们的精心授课,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无不使我眼界大开,受益匪浅。9个专题讲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时代发展的最前沿,从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提升领导综合能力的盛宴。特别是那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剖析,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的授课使我掌握了更多的领导技能,从而使正确认识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果断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传承清华精神学习期间,我们深深感受到,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

5、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无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成为国家栋梁,社会英才。清华人之所以第 3 页 共 6 页长期蜚声中外,就是在于这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我想这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给人以行动的力量,给人以前进的勇气,给人以成功的信心。对我工作的启迪主要有:一是工作中要有激情与思想。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做到激情不老,务实肯干

6、,积极进取,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你我他。二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和声音表达自己的理念,与全校师生共同开启学校美好远景,提升感召力。把握机遇,质疑现状,促进合作团结,更新学校。关注收获,培养后继人才。三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四是建设健康校园文化。文化是无形的,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良好的学校文化比说教更有效。校园富有朝气,让教职工有充分的更高的期望,改变学校面貌,改变其价值追求,改变一个学生更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让师生更添智慧,适应学生,学生才能适应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更会符合目标性,符合规律性。学校更具美感,员工非常和谐,

7、即善待师生,崇尚宽容,善于妥协,学会善待,追求高尚,淡薄名利。在市委、市政府精心组织安排下,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乌苏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这是市委、市政府重视人才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工业优先、富民强市”战略的有力支撑。带着组织和领导的嘱托,我们首批培训班一行40人于9月1日到达清华大学,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时间虽短,感触却深,受益匪浅。清华大学是我国著名的一所高校,及至在世界也是最重要的大学之一。钱学森、季羡林、钱钟书第 4 页 共 6 页、华罗庚等上百位在各个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伟人出自清华。走进清华园,不仅欣赏到了清华秀美雅气的校园环境,更感受到了清华

8、特有的精气神。清华校园以清华园为主体,西部还有近春园。在清华校门(东门)外的绿地正中,横卧着一块巨大的卧壁,正面是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背面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校训源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此次培训,聆听了1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的专题讲座。总体感觉课程设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的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增强了学习紧迫感。参加学习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已经工作多年,谈不上有什么好的经验,但工作还能有序推进。

9、随着年龄增大,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新不是那么迫切,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更高要求,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但此次参加清华学习班,真正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实在是太少,而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老师所讲的那些课程内容与我们的实际工作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上课时我总是认真听讲、生怕听漏了哪个环节而影响了学习,能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自觉遵守学习班制度,课后还和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学习永无止境,今后要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业余时间多看一些书籍,系统地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坚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解决主客观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统一起来,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去分析、研究和解决

10、实际问题。通过在行动中解放思想、实第 5 页 共 6 页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的理论素养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不断丰富、改进和完善。二是通过所见所闻,拓展了眼界和思维。在清华的培训学习以及和其他学员的沟通交流,使我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明白了新形势下做好各项工作的难得机遇、严峻考验和尖锐挑战。世界格局的变化由单极走向多极,决定了未来世界的复杂多变,现代科技突飞猛进,这对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出清华,回到工作岗位,我将秉承“行胜于言”的校风,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作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

11、到工作实际中,真正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历程中成为一名勇于创新、扎实工作的基层干部。三是通过学习,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肩负的是社会责任,不仅仅是自己。因此,我们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自身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保持良好的心态。要立志有所作为,淡泊名利,一定要十分珍惜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一定要十分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岗位,一定要对组织、对群众,也对自己负责,走好每一步。要在复杂多变、充满诱惑的特殊社会环境中,既成就事业,又健康成长。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新疆发展,召开了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新一轮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机遇。我们一定要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勤沟通

12、、多交流,在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政策向中西部倾斜的有利时机,抓住国家支持新疆发展的优惠条件,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古尔图镇(牧场)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共同发展的镇(牧场)。地域第 6 页 共 6 页广阔,铁路、公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水利和旅游资源丰富,草场资源以及原始森林资源等也很丰富。今后,古尔图镇(场)党委、政府以市委、市政府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做精一产、做优、调活二三产业为工作主线,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细化旅游业发展路线,大力开展土地整合、设施农业、农业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作用,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本着扎实务实的精神,推动全镇各项事业的发展。总之,这次学习对我本人触动颇深,我将以此为起点,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发展信心,努力为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