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和留下了宝贵的文献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4402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叔和留下了宝贵的文献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叔和留下了宝贵的文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叔和留下了宝贵的文献(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陆游也是 “老药工”说, 是一种古代论说文体。唐代韩愈的 师 说 写的是为师之道, 是千古传诵的美文。虽然宋 代张杲 医说 、 明代俞弁 续医说 、 清代吴师机 外治医说 等医著得以传世, 但都不是 师说 马 说 爱莲说 那种意义上的篇章。 唐代孙思邈的 大医精诚 则说透了为医之 道, 将 “医” 字, 用 “大”“精”“诚” 3个字来解读。这 3个字实际上浓缩了众所周知的三句话:“医者, 易也”“医者, 意也”“医者, 艺也” 。 “医者, 易也” 。医易相通。日月为易, 象阴 阳也, 医之大道, 本于阴阳。故清代名医章虚谷 说:“易为大道之源, 医理、 儒理俱在其中。 ” 老子 曰:“有物

2、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 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 强 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 中医离不开中国传统 文化这一母体。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论药 人、 方人, 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论天象、 气 象、 病象, 皆是以整体观方法论与形象整体思维 为基础的中国哲学方法, 其中自有一种波澜壮阔 的大气象。 “医者, 意也” 。这句话出自 后汉书郭玉 传 。该书记载:“医之为言意也, 腠理至微, 随气 用巧, 针石之间, 毫芒即乖, 神存乎心手之际, 可 得解而不可碍言也。 ” 大意是说, 医生看病需要聚 精会神, 才能明察秋毫。日吉益东洞 古书医 言 则认为,

3、“医者, 意也” 当源于 子华子 里的 “医者, 理也; 理者, 意也” 。“意” , 就是要精益求精, 格物致知, 匠心独运, 传承创新。李鸿章硬要把中医的 “意” 说成 “臆” :“以 意 进逻病机, 凭虚构象, 非实而得其真也。 ” 这是说中医不究 病理, 全凭主观想象。这是颠倒黑白、 强行泼在中医头上的脏 水。国医大师干祖望的解释十分精当, 他认为 “医者, 意也” 是 治病三部曲: 一是回忆 灵枢本神 中所谓的 “心有所忆谓之 意” ,“把你过去读过的包括经典著作在内的医药文献好好地回 忆一遍” ; 二是思维 (意用) ,“把眼前的病和固有的技术综合起 来思考斟酌” ; 三是决策 (

4、意断) ,“从攻从补, 取温取凉来制订你 的治疗方案” 。 “医者, 艺也” 。中医是技术也是艺术 (人文) , 和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琴、 棋、 书、 画、 儒、 释、 道、 兵息息相通。医学是 “人” 学, 有两个支撑: 一个是技术的医学, 另一个是人文的医学。 医乃仁术, 医家人文思想、 人格魅力、 仁心大爱是医生成为最 美、 最高尚、 最神圣的职业之一的原因。笔者认为,“医者, 艺 也” 盖出自宋代沈括 良方 序:“医诚艺也, 方诚善也, 用之中 节也, 而药或非良, 其奈何哉! ” 沈括的原意是治病五难中的 别药之难。最早将医和艺相连的可能是西方 “医学之父” 希 波克拉底。他说:“医

5、学是一门艺术, 这门艺术包括疾病、 病 人和医生三者。医生是艺术的仆人。医患要同心协力抗击病 魔。 ” 耐人寻味的是, 希波克拉底所说的 “医生是艺术的仆人” 与 黄帝内经 所谓 “病为本, 工为标” 完全一致, 真是 “英雄之所 见略同” 啊! (朱 杰)中医药周刊杏林82017年9月26日星期二责编 刘静娜美编 马丽娜本报地址: 郑州市金水东路与博学路交叉口东南角邮政编码: 450046电话区号: 0371广告经营许可证号: 豫工商广字第 014-1/1 号照排: 本报美编设计中心印刷: 河南日报印务中心定价: 全年 190 元征 稿您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说您与中医药的那 些事, 或者

6、写一写身边的中医药故事, 推荐您喜爱的 中医药书籍。 中医学说 养生堂 中药传说 读书时间 等 栏目期待您来稿!中医学说 养生堂 中药传说 读 书时间 等栏目期待您来稿! 联系人: 刘静娜 投稿邮箱: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中药传说中药传说在中医界, 有两句非常著名 的俗语, 一句是:“不读王叔和, 临 证疑难多” , 另一句是:“熟读王叔 和, 不如临证多” 。这两句看似矛 盾的俗语, 恰恰揭示了医学中行 (实践) 与知 (理论) 的关系。如果 不学习医学理论知识, 盲目进行 医学实践, 就会疑难重重, 甚至误 人性命; 如果只学习医学理论知 识, 不进行医学实践, 就会茫然无 所得。千百年来

7、, 在普通百姓心 中, 王叔和就是医学理论的代名 词, 就是医学的坐标系、 参照物。 然而, 如此一位医者, 由于历 史年代的久远、 古代历史学家的 偏见, 我们对他的认识是如此模 糊。王叔和, 名熙, 高平人, 至于 高平在哪里, 有山东说和山西说 两种观点。至于王叔和的生卒年 月, 一般认为出生在公元201年至 210年之间, 去世于公元280年左 右。但这个大致的出生年代也存 在问题。 四库提要辨证 及现代人公 认的说法是: 王叔和少年时代为 了躲避战乱, 远离中原家乡, 到较 为安定的刘表治下的荆州过活。 在荆州期间, 王叔和巧遇在南阳 行医的张仲景, 并拜其为师, 和卫 汛一起学习医

8、学。曹操平定荆州 后, 已经在医学上小有名气的王 叔和被曹操带入军中, 从军医做起。由于医术高超, 王叔和逐步 升任王府侍医、 皇室御医等职, 后 又被提升为太医令。如果王叔和 真的出生在公元201至210年之 间, 那么在曹操平定荆州的 208 年, 王叔和在2岁至7岁之间。在 这个年龄段, 发生避难荆州、 拜张 仲景为师, 并且在医学界已经小 有名气显然不可能。既然出生年 月不能确定, 那么他在公元280年 左右去世也便也不能确定。但有 一点可以确定, 王叔和比张仲景 年幼, 比皇甫谧年长。至于王叔 和的官职, 传说为太医令, 至于是 哪朝哪代的太医令, 现在仍旧争 论不休, 有曹魏说和西

9、晋说两种 观点。 虽然王叔和的身世如此模 糊, 但并不能因此否认王叔和在 杏林中的泰斗地位。王叔和有两 大历史贡献, 一是整理了张仲景 的 伤寒论 , 二是自己著述了 脉 经 。 张仲景生活在汉末乱世。生 前, 张仲景的名气并非十分巨大, 后汉书 和 三国志 中都未对张 仲景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这使得 张仲景和他的伟大医学著作极有 可能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 杳无 信息。值得庆幸的是, 王叔和出 现了, 他看到了张仲景和他的伟 大医学著作闪烁的万丈光芒。更为幸运的是, 王叔和有太医令的 政治地位, 这为他整理张仲景的 伤寒论 提供了难得的政治保 障。王叔和在整理中医古文献时 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

10、 为后世留 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是值得我 们称赞的。若没有王叔和的整 理, 我们今天也许就很难知道张 仲景在医学上的成就。他这种承 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功绩, 是值得 我们铭记的。 后代学者对王叔和整理 伤 寒论 给予了崇高评价。金代成 无己说:“仲景 伤寒论 得显用 于世, 而不堕于地者, 叔和之力 也。 ” 宋代林亿曾说:“仲景之书 及今八百余年, 不坠于地者, 皆 其力也。 ” 清代徐大椿说:“苟无 叔和, 焉有此书? ” 当 伤寒论 处 于存亡危急之际, 王叔和编次 伤寒论 的确有千古之功。由 于王叔和的编次,伤寒论 保存 并得以传世, 其贡献之大, 不可 泯灭。 王叔和的另一大贡献

11、, 是著 述了 脉经 。脉学是利用切脉诊 治疾病, 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项 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 了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 并且发 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的 病变, 有关情况在 周礼 黄帝内 经 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著名医学家扁鹊 总结前人经验, 创立了脉学。司 马迁曾赞扬他说:“到今天下言脉 者, 由扁鹊也。 ” 但同时, 和当时的 许多人一样, 司马迁对神奇的脉 学提出来怀疑:“扁鹊以其言饮药 三十日, 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 病, 尽见五脏症结, 特以诊脉为名 耳。 ” 使司马迁产生怀疑的原因可 能就是脉学的繁杂和零散。 扁鹊之后, 我国脉学知识经 过多年积累而

12、越来越丰富, 但也 更加繁杂、 零散, 需要进行一次较 全面的总结, 并使之规范化, 以便 于学习、 掌握和临床运用。担负 起这一光荣使命的正是王叔和。 王叔和治病非常重视切脉, 对脉 象一直保持浓厚兴趣, 每次看病 总是仔细分辨不同病情的脉象, 记下来后认真加以研究, 久而久 之便总结出许多经验。做了太医 令后, 他更是有条件阅读到许多 医学典籍, 并潜心钻研。在对医 学史上有关脉学的资料进行认真 鉴别和整理的基础上, 他撰写了 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 脉经 。脉经 吸收扁鹊、 华佗和 张仲景等古代著名医学家的理 论, 首次总结了两晋以前的脉学 经验, 对脉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 献。它的问

13、世, 对我国和世界医 学都有很大影响, 使中医诊脉、 脉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 奠定了脉 学的诊断基础。 脉经 对脉象进行了系统的 归纳整理, 提醒医生要注意脉象 的区别对照, 对后世医家对脉象 的鉴别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脉 经 的脏腑定位, 历代除大小肠、 三焦脉位略有分歧外, 一直沿用 至今, 成为中医脉学诊断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脉经 在脉学上保 存了晋以前大量的有关诊脉方 法、 脉象病理、 脉诊意义等方面的 资料, 成为后世脉学研究的重要 参考。同时,脉经 中几乎转录 了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的全部内 容, 成为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的 古传本之一, 对研究仲景学说有 重要价值。 脉经 不仅在

14、国内有深远的 影响, 对国外医学的发展也有一 定的贡献。隋唐时期, 这部书便 随着中国医学的外传流入日本, 以后又传到阿拉伯、 欧洲、 波斯等 地。18世纪英国的著名医学家芙 罗伊尔, 在 脉经 的启发下研究 脉学, 发明了切脉时的脉搏计数 表, 还写了 医生诊脉的表 一 书。可见, 王叔和 脉经 在世界 医学发展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位,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 生委)醉鱼草, 马钱科醉鱼草属 植物, 花芳香而美丽, 为公园常 见的优良观赏灌木, 别名很多, 有闭鱼花、 痒见消、 鱼尾草、 雉 尾花、 防痛树等。 有一年, 隋炀帝南下赏鱼 遇见了怪事, 从河间到江都, 好

15、 几处赏鱼大会刚进行一半, 大 群鱼肚就翻了白。更奇怪的 是, 那些鱼每每在皇帝败兴走 后又能奇迹般地活过来。皇帝 恼羞成怒, 便以当地官员包藏 祸心问罪。眼看再过两天龙舟 就将抵达余杭, 县令张士衡揣 着一封信唉声叹气。师爷不 解, 接过信来看, 写信的人自称巫师, 可驱灾避难, 保证赏鱼大 会不出差池, 条件是好处费黄 金五百两! 如果有钱, 可以先把好处 费给了, 事后再顺藤摸瓜查下 去。可张士衡上任以来两袖清 风, 根本没什么积蓄。赏鱼大 会两天后如期举行, 数千尾金 鲤在清澈见底的河里绕船抢 食, 深得皇帝欢心。一旁的张 士衡却大气不敢喘, 死死盯着 河面。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 刚进

16、行一半, 远处的几尾金鲤 突然腾空一跃后, 竟背鳍落水、 鱼肚朝天。 就在张士衡不知所措时,上游出现一排渔船, 渔民们往 河里抛撒着东西, 而指挥他们 的正是师爷。张士衡注意到, 没多久, 那些翻白的金鲤竟都 复活了, 重新加入了抢食行列。 事后师爷告知, 那天他本打算私 下为张士衡筹借资金, 但在说 起游鱼翻白后又复活时, 渔民 听出门道, 怀疑有人借醉鱼草 使坏。醉鱼草是渔民的宝贝, 将其捣碎撒入水中, 可使鱼儿 中毒, 如醉酒一般, 而防风和甘 草是醉鱼草的克星, 于是渔民 们自发购买大量解毒克星, 从上 游撒下, 为好县令排忧解难。 本草纲目 记载: 醉鱼草, 南方处处有之, 多在堑岸边作小 株生, 七八月开花成穗, 红紫色, 如芫花一样, 结细籽。渔人采花 及叶以毒鱼, 尽围困而死, 呼为 醉鱼儿草, 池沼边不可种之。此 花色状气味并如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