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接一步走稳脱贫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4362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步接一步走稳脱贫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步接一步走稳脱贫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步接一步走稳脱贫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13 社会社会2017年 6月 29日 星期四民生观R纵横对比看民生脱贫R中 越 边 境 沿 线 , 山 高 林 密 路 远。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 州绿春县境内, 拉祜族直到上世纪 50 年代才走出密林。作为从原始 社会直接迈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 过 民 族 , 发 展 的 道 路 注 定 不 会 平 凡: 更习惯山林生活的拉祜族, 如 何脱贫直接迈入现代社会?记者 近期在云南省绿春县探访拉祜人 的脱贫之路。搬新居 “再也不用担心大 风吹走房顶了”除了本地媒体, 很少有记者踏 足红河州绿春县至今未通高速 公路, 从州府蒙自到绿春县城要近 4 个小时。而记者探访的绿春县平 河镇大头村村委会

2、拉祜寨地处中越 边境, 距离县城还要两个多小时。 平河镇的拉祜人, 当地人称其 为 “苦聪人” 。新中国成立以前,“苦 聪人” 过着食不果腹、 衣不遮体的丛 林生活, 后来政府工作队屡次进山 搜寻, 才渐渐搬出山林, 大多数人逐 渐定居在拉祜寨周边。 拉祜寨有 33 户 167 人, 全是建 档立卡贫困人口, 大部分住在简易 棚, 有些群众甚至还不会说汉话, 2015 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 2000 元, 人均存粮不足 100公斤, 是全县 最典型的 “民族直过区” 特困村, 也 是云南的深度贫困地区。 “小时候常常外出打猎, 晚上就 睡在树干上; 后来搬出大山, 才真的 算是有了房。 ” 平

3、河镇大头村拉祜寨 村小组长王先山说。 “要干, 就从最难的干起。 ” 为啃 下这块 “硬骨头” , 绿春县县委书记 李国民挂联拉祜寨, 以易地搬迁、 安 居工程为抓手, 2016 年统规统建 20户, 改造提升 13 户, 实现了人畜分 离、 厨卫入户。 走进拉祜寨, 坐落在山头的两层 抗震安居房显得挺气派。房子由政府 出资建设, 连床都是政府出钱购买。 即便买了床, 起初不少拉祜人却 没睡在床上。“有的睡在火堆旁, 有的 干脆睡在床底下。 ” 王先山告诉记者, 习惯了野外生活的拉祜人虽然搬了 新家, 最初原有习惯却并未改变。“睡 了大半辈子, 想改哪那么容易? ” 不 过 , 搬 家 那 天

4、 全 村 人 挺 积 极。“冬天冷, 新房子好歹能遮风挡 雨。 ” 王先山解释。 寨子里的拉祜人搬家简单, 半个 小时内全部搞定。“说家徒四壁都过 了, 那会儿是家无四壁。 ” 王先山告诉 记者, 搬家前, 绝大多数拉祜人家里 最值钱的家当就是屋子中间做饭的 那口铁锅,“全部家当不超过百元。 ” 让王先山最高兴的是,“住了新 房, 再也不用担心大风吹走房顶了。 ”待得住 “从解决最基本的 温饱问题出发”政府给拉祜寨群众盖过好几次 房, 可此前几次, 他们是住了走, 走 了住, 始终没定居。 “哪有吃的, 就去哪里; 住得好 歹, 并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当 生产力只能维持生存的时候, 根本 没

5、有生活以及发展的思想。 ” 平河镇党委书记李成昆告诉记者,“帮扶拉 祜群众, 要先从解决最基本的温饱 问题出发。 ” “以前虽然政府给了房子, 可是 粮食不够吃, 不得不进山打猎、 采 药, 甚至挖木薯充饥。 ” 王先山说, 之 前即便定居, 可家里没有存粮, 人还 得跟着食物走不是? 不过, 随着近 30 年来自然保护 工作日益严格, 特别是收缴猎枪, 想 要进山找吃的已经越来越难,“年年 送米年年缺粮” 。 为了劝导大家定居耕种, 乡政 府也曾送去了耕牛, 可后来耕牛离 奇失踪。这次搬迁, 政府送来了 “铁 牛” , 还安排了两位驻村干部。通过 创建 “乡村干部教育实践基地” , 以 “小

6、基地” 破解脱贫 “大难题” , 有效 提升 “自我造血” 功能, 走出一条党 建促脱贫攻坚新路子。 “示范不行, 就手把手教! ” 平河 村委会党总支副书记、 驻村队员朱 福忠说,“拉祜群众游耕惯了, 根本 没有田间管理的概念, 为了教他们 种地没有手把手教的韧劲不行。 ” 一开始, 村里组织全体村民到 田间观摩, 怎么育苗、 怎么施肥、 怎 么除草, 可不少拉祜人技术到手, 却 很少种田。朱福忠无奈, 只能组织 村民集体劳动, 通过长时间的集体 出工, 慢慢形成耕作的劳动模式和 习惯。 前不久李成昆进村, 王先山犹 豫半天开口,“能否给点良种化肥? ” 这让李成昆欣喜不已:“对于拉祜寨的居

7、民来说, 知道有困难找政府就 是进步。 ” 经过一年辛苦劳作, 今年拉祜 寨的老百姓终于不再缺粮。“家家种 着稻谷玉米, 我们大头寨人的温饱 算是解决了。 ” 王先山说。 不再愁吃, 如今不少年轻拉祜 小伙子开始外出务工。“一个月高的 拿到 3000 多元, 出去的多了就不怕 村民再回到丛林。 ” 李成昆说。 留下的村民也开始有了自己的 产业。“主要还是种植板蓝根, 栽种 后基本不用怎么管理。村民才会种 庄稼, 田间管理太精细的还不会, 直 过民族脱贫还得一步步来。 ” 朱福忠 解释。转观念 “思想上脱了困, 才能给物质上脱贫提 供动力”丛林生活, 生存、 吃饭最重要。 可定居之后, 理发、

8、剪指甲、 刷牙, 甚 至洗脸洗澡, 对拉祜寨人来说, 都得 重新学习。 “定居、 温饱, 实际上只是脱贫工 作的第一步。如果思想上不脱困, 拉 祜人稍有不顺便会回到山林。 ” 除了 产业在发展, 让李成昆更有成就感的 是拉祜群众的观念在改变。 “原来缺水, 不具备条件; 现在 装 了 太 阳 能 , 洗 澡 成 了 大 家 的 日 常。 ” 朱福忠说。不过, 起初普及这些生活习惯并 不顺利。“为了教村民刷牙, 我们起初 给村民配了牙具, 还示范给村民看, 可后来却发现村民拿着一把牙刷轮 流刷。 ”驻村队员盘忠福说, 一天不 会教两天, 两天不会教三天。“要是一 直不会嘛, 那就一直教! ” “

9、原来有的领了低保就换酒, 三 五个人在家围着一桶方便面也能从 早喝到晚。等到第二天要出工了却 起不来, 后来我们只能连哄带劝。 ” 朱福忠说, 为了让大家养成耕作习 惯, 驻村队员没少想办法。 村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认识到 知识的重要性。尽管生活清苦, 可 村民白福山依然 “不管咋苦, 也要让 孩子上学。 ” 而为了让孩子不辍学, 绿春县 党委政府也想尽了办法。 由于习惯了山林生活, 起初拉 祜寨孩子晚上睡不惯单人床, 常常 等老师睡着后溜出宿舍。“有次老师 找了半天才发现孩子在操场篮球架 上睡着了。 ” “副科级以上干部一对一辅导, 确保孩子把初中念完。 ” 李成昆告诉 记者, 除了享受生活补

10、助, 政府还专 门联系了社会公益组织给拉祜孩子 生活补贴。“周围村子孩子买得起的 零食, 让拉祜孩子也能吃上。 ” 实际上, 拉祜寨并非绿春县唯 一的拉祜人聚居村。在距离县城 更远的半坡乡, 如今已经基本实现 脱贫。半坡乡驻村扶贫工作队 “第 一书记” 佟君云认为, 直过民族思 想上脱了困, 才能给物质上脱贫提 供动力。 “这里的很多事情, 放到东部可 能都是玩笑, 可这就是我们脱贫必 须要解决的现实难题。 ” 李成昆说, “我们当地多努力, 也希望社会抛 掉猎奇, 给予直过区民族帮扶更多 关注。 ”搬新居、 学种粮、 搞产业, 云南深度贫困地区的拉祜族群众 一步接一步 走稳脱贫路本报记者杨文

11、明核心阅读云南绿春县的拉祜族直接从原始社会迈入现代社会, 他们的聚居区属于深度 贫困地区。当地政府通过易地搬迁、 教授耕种、 发展教育等方式, 从物质到思想, 引 导拉祜族群众逐渐摆脱贫困。一封写给清华大学的求助信进 入到公共视野。 残疾考生魏祥, 幼年失怙, 下肢 运 动 功 能 丧 失 , 没 有 独 立 生 活 能 力。母亲不放弃, 这些年一个人扛 起生活的重担; 他自己也争气, 高考 考出 648 分, 眼看要上清华。他恳 求学校能够为他们母子提供一间栖 身的宿舍, 继续这种手拉手才能完 成的生命攀登。校方不负众望, 给 他回信, 承诺学校会妥善安排、 解决 后顾之忧, 对他的自立精神

12、也表示 激赏, 请他放心, 给他打气。 这件事有两个地方特别动人。 一是这对母子的自强不息。“世 界以痛吻我, 我仍报之以歌” , 我们往 往从 老人与海 这样的名著中读到 的精神, 活生生来到身边。生命的小 草顶起生活的巨石, 其壮美则何如? 二是自强得到的公共呵护。自 强不等于拒绝帮助, 更不等于社会可 以袖手旁观。学校接到求助, 马上做 出安排; 各界看到坚毅, 纷纷伸出援 手, 这是另外一份动人。现代社会, 也是一个社会共担风险的公共社会, 并不放任自己的成员自生自灭。各 界实实在在行动, 让人心安。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快, 活动半径大, 不确定性也随 之增强, 人生命中遭遇的各种震荡似

13、乎显得越来越随 机和无常。仅仅坚韧已经不够, 坚韧不过是遇挫后迅 速恢复的能力; 学者描绘了一种更好的应对状态: 反脆 弱。简单说, 就是每次阻碍我们的危机, 都能变成自我 成长的营养, 越挫越勇, 愈败愈强。也就是尼采所说 的:“凡不能杀死你的, 最终会使你更加强大。 ” 如何做到呢?不外乎上述经验的延展。 个人需要更坚毅。“士不可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 重压来了, 这招不行换那招, 使出浑身解数, 总之不屈 服, 在搬山的时候, 不知不觉就增长了力气。 社会需要创造好的环境, 进行鼓励, 提供支撑。对 于超越生命局限的壮举, 各界都如今日一样襄助、 赞 叹, 这就是传奇层出不穷的土壤。有了土壤, 一个个自 强的个体才能成众, 一棵棵自立之树才能成林。 魏祥母子, 可以做每个人的镜子; 学校的呵护, 何 尝不是负有公共责任的机构及社会各界的镜子呢?当个体坚强遇上公共温存晁仁魏祥母子可以做每个人 的镜子; 学校的呵护, 何尝不 是负有公共责任的机构的镜 子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