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业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2642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于农业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由于农业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由于农业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由于农业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由于农业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于农业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于农业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于农业生产投入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摸清我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潜在威胁,掌握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和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和措施,减缓其对全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今年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调查,对种植业生产、规模畜禽养殖、规模水产养殖等生产活动所产生的面源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一、种植业生产面源污染源情况 全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种类和来源主要是农作物秸秆、以及种植各种农作物所施的化肥、农药、农用地膜残留等。地

2、膜残留主要是农民不进行回收,化肥、农药主要是农田残留。 1、农作物秸秆污染情况 据调查测算,全市 2009 年生产各种农作物秸秆总量 407208.6 吨。主要是粮食作物中的玉米、小麦和花生秸秆,秸秆综合利用率为60。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是夏、秋收时,极少部分农户在田间就地焚烧麦秆等,污染空气。 2、化肥污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009 年化肥(折纯)施用总量 25931 吨,其中氮肥(折纯)施用量 11587 吨,磷肥(折纯)286 吨,钾肥(折纯)305 吨,复合肥(折纯)13753 吨,主要原因一是有机肥源的减少;二是蔬菜种植对化肥的需求量较多。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占

3、损失比重的 60以上。地表径流带走和下渗至地下水中占损失比重的10左右。目前使用化肥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是氮磷钾比例不协调,且氮肥稍多,造成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 3、农药污染情况 全市 2009 年使用各种农药(折纯)523 吨,平均每亩 0.53 kg,主要是水果和蔬菜病虫使用农药较多。使用农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一是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有极少量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形成在土壤中农药残留;二是用后农药瓶、袋弃置于田边或地头。经雨水冲洗污染水体,因此在土壤和水体中偶尔有残留农药检出现象。 4、农膜污染情况 全市 2009 年地膜使用量 403 吨,地膜覆盖面积 11 万亩左右,地膜一般

4、只使用 1 年,农民基本上不予以回收,在田间和地头扔弃,是种植业主要污染源之一,可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5、有机肥施用全市有机肥施用总量 184444 吨,其中商品有机肥 6151 吨,占总量的 3.3%;人畜粪便 158357 吨,占总量的 85.9%;沼肥 19334 吨,占总量的 10.5%;其他 602 吨,占总量的 0.3%。二、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情况 畜禽规模养殖的污染主要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对生态环境(大气、水体、土壤)的破坏和损害。畜禽粪尿中含有大量降解或者未降解的有机物,经过分解成为二氧化碳、甲烷、有机酸、醇类、氨、硫化物、甲胺等恶臭的有害产物,另外

5、还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抗生素、重金属等,进入大气、水体、土壤中危害人类、动植物的健康。有的粪肥露天堆放,雨水冲淋,地表径流,污染水体。一些养殖场露天堆放粪肥淋失及臭气污染无害处理不彻底而排入大气、水体、土壤中造成污染。 根据调查,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情况如下:家禽存栏 1116350 只,出栏 1049335 只,奶牛存栏 4869 头,出栏 230 头,肉牛存栏 3130 头,出栏 3287 头,生猪存栏 89771 头,出栏 179445 头,羊存栏 410 头,出栏 797 头,珍稀毛皮动物存栏 3210 头,出栏 5680 头。2009 年规模养殖产生的粪便污水总量为 33605

6、3 吨,其中粪便为 161785 吨,污水为174268 吨,粪便污水利用量为 281651 吨,利用率为 83.8%;在粪便污水利用方式中,堆肥 130372 吨,占总利用量的 46.3%,做沼气池原料114964 吨,占总利用量的 40.8%;其他 36315 吨,占总利用量的 12.9%。在畜禽规模养殖类别中以生猪、家禽、肉牛和奶牛的粪便污水生产量较大,而家禽的利用率为 82%,肉牛的利用率为 88%,奶牛的利用率为 95%,生猪的利用率为 83%。在畜禽规模养殖类型中规模养殖场的利用率为 90%,养殖小区的利用率为 73%,养殖专业户的利用率为84%。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利用方式主要为沼

7、气池原料,而养殖专业户的利用方式主要为堆肥,也有一部分做为沼气池原料。据调查测算,有 80以上的畜禽粪尿得到收集,用于堆积发酵积肥使用到农田里和沼气发酵上,基本没有乱排乱堆污染环境的现象。三、水产规模养殖面源污染情况水产养殖尤其是高密度养殖造成的污染主要是大量的水产动物排泄物、残余饵料、消毒药剂等有机物沉淀水底,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大量有害物质,使养殖水质环境恶化;其次,养殖密度增加,水体环境恶化,养殖病害也日益加剧,许多病害已经严重威胁养殖效益;再次,面对加剧的养殖病害,消毒剂、杀菌剂和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又带来了病菌的抗药性及药物残留等问题,最终威胁到人类健康。受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市水

8、产规模养殖面积较小,主要以养鱼为主,分布在娘娘庄乡和铁厂镇。养殖面积为 84198 平方米,养殖产量 7328吨,饲料全部是人工合成饲料,总量为 14655 吨,渔药总量为 18408公斤,其中消毒剂 1243 公斤,驱杀虫剂 3482 公斤,水质改良剂 1604公斤,抗菌类 12044 公斤,其他 35 公斤。四、调查结论 通过对全市包括自然地理、气候和气象条件、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环境污染源等基本情况调查,农业生产现状调查以及重点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调查,我市的农业面源污染虽然比以前有所上升,但污染面积较小、污染危害不大,还没有危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但是,由于

9、养殖业导致的点源污染、作物种植导致的非点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不能无害化处理以及工业废水排放等问题,这些污染影响面大,而且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治理困难,如果不加以防治,必将影响到我市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名市的良好实施,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主要是: (1)影响农产品和饮用水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化肥氮磷钾比例不协调,农药在土壤和水体中偶尔有残留现象以及污水灌溉和废弃物在农业上的使用,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化肥农药流失和废弃物排放污染饮用水源,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造成河流的污染以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 (3)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 CO2、N

10、2O 等温室气体的逸失,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4)土壤结构的破坏及由此造成的农业生产能力下降。有机肥源的减少、化肥使用的增多、氮磷钾比例不协调,以及农药在土壤和水体中的残留,都将污染土壤,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和微生物结构,降低土壤的生产能力;农药的残留还会使农产品质量下降。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还会导致生产成本不必要的增加,从而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导致农民收入损失。 五、对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强对种植业污染和养殖业污染的防治,加快转变传统种、养业增长方式,改善农村生态

11、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植业清洁生产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发展步伐。大力开展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农业节水、节肥、节药、节种清洁生产,推广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科学施肥,合理用药,使种植业投入品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实现农田投入品废弃物减量化,种植业污染逐步减少。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控污技术,从生产环节入手,调整化肥农药使用结构,从源头控制种植业污染的发生。积极开发推广应用生物型、植物型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取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利用杀虫灯等措施减少农

12、药使用量,全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二)划定畜禽养殖区建立禁养区和宜养区。禁养区内不得新建任何畜禽养殖场,已建立的畜禽养殖场要搬迁或关闭。对宜养区进行规划。宜养区内以中小养殖场(户)的粪便和废水处理为重点,采用技术措施进行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行雨污分流、清洁生产、干湿分离,实现畜禽粪便能源化、肥料化利用,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污染治理。(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大力推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和以沼气工程为主的农业循环经济。在散养高密度区域通过建立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利用畜禽粪便稳步发展有机肥料厂,生产有机肥。大力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与农户“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推广“畜沼作物”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开展沼气、沼液和沼渣综合利用,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零污染排放。要鼓励建立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新建的小型养殖场要与农田、果园、山林统一布局,实行农牧结合的生态经营模式。 遵化市发展改革局2010 年 12 月 10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