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发展促等级观念淡化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923101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5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力发展促等级观念淡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产力发展促等级观念淡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力发展促等级观念淡化(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62008年6月16日星期一责编:罗纯美编:陈思理 E-mail:ZHONGSHAN DAILY论 丛改革开放以来, 绝大部分 中国人过上了祖先们预想不到 的富足生活。 然而, 在经济迅 猛发展的潮流中, 一个已经困 扰西方世界长达数世纪的问题 也“东渡”到了中国,即身份的 焦虑。 阿兰波德顿在身份的焦 虑一书将“身份”定义为个人在 他人眼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身份 的焦虑是我们对自己在世界中 地位的担忧,担忧我们处在无法 与社会设定的成功典范保持一 致的危险中,从而被夺去尊严和 尊重,以及担忧我们当下所处的 社会等级过于平庸。 在古代的中国社会,人们很 少会因身份而焦虑。 在封建社 会占主导地

2、位的儒家思想强调 秩序、等级,不同等级的人都自 觉遵循该等级赋予他的身份定 位, 绝不会产生和自己的上级 平起平坐的期望。安贫乐道、顺 天知命的乐观性格使古代的中 国民众享有一种精神的宁静。 进入现代后,随着财富的迅 猛增加和消费用品的极度丰富, 普通民众对自己身份的焦虑不 断加剧。我们开始步入一个经济 迅速发展的商业社会,其主流的 价值标准是根据是否成功和享 有多少公众声誉来决定一个人 的社会身份。商业社会以追求物 质的无限化为目标,进而要求普 通民众具有永不知足的物质渴求,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贫穷和 地位卑微变成耻辱的印记,穷人 希望能像富人一样受人尊重。受 身份焦虑的驱使,积极者奋发向 上

3、,消极者则容易产生极端的仇 富心理。 在物质生产尚未能达到各 取其需阶段的时候,人人平等、 各尽其能的社会形态注定是一 种空想,不可否认,中国现阶段 的主流民众尚是以经济的、精 英主义的身份体系来评判人, 普罗大众尤其是社会底层民众 的身份焦虑不断加剧。 如何化 解困扰现代人的身份焦虑?笔 者认为, 用艺术来抚慰和洗涤 心灵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伟大的艺术家们总是尝试 在艺术世界中重新创立一种新 的身份等级, 而这种等级建立 在那些为世俗世界所忽略或批 判的价值标准的基础之上。英 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马修阿 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一书中指出, 艺术是对生活的批 判, 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心怀 一种

4、愿望,“致力于消除人类的 错误,澄清人类的混乱,降低人 类的痛苦, 使这个世界变得比 它原有的状态更加美好, 更加 幸福”。在文学、绘画、电影等艺 术领域中, 我们都可以发现艺 术家们对标准的社会等级制度 的攻击或质疑, 这些作品往往 摒弃了以财产和地位来判断人 的标准, 转而采用一种以道德 为依据的判断标准。 通过后一 个标准, 位高权重的人可以显 得很渺小,而那些被社会遗忘、 处于底层的人可 以 显 得 很 高 大。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往往会 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那些在 凄凉寂寞中淹没无闻的每一个 平凡人的价值, 从而认识到我 们自身作为一个 平 凡 人 的 价 值, 不至于因身份的焦虑而寝

5、 食难安。 在艺术世界中, 社会地位很高的人物可以成为道德地位 很低的人物, 社会地位很低的 人物可以成为道德地位很高的 人物。在莫泊桑的羊脂球中, 我们喜欢的人物绝对不是那拥 有地位和权势、 装腔作势的贵 妇人, 而是处于社会最底层仍 善良真诚的妓女羊脂球。 画家 让-巴蒂斯特夏尔丹投入很大 的精力来画面包片、 苹果和梨 以及下层妇女的劳动, 这些人 们普遍认为没有多少价值的东 西。他想教导我们,一只梨可以 像女人一样富有活力, 一个水 壶可以像宝石一样美丽动人。 顾长卫导演的影片立春讲述 了一个地位卑微却心怀梦想的 女人的故事, 生活的难堪并没 有磨灭她身上那种 “高贵的精 神”。这些关注

6、平凡人、描绘日 常生活的伟大艺术家们能够帮 助我们纠正一系列势利观念, 从而对我们的生活进行批判, 进而改进我们的生活。 艺术并不能奇迹般地消除 身份理想所能 导 致 的 诸 多 忧 虑, 但这并不妨碍它能在化解 现代人的身份焦虑时发挥积极 作用。 从艺术世界重返到现实 世界之中, 我们会像艺术家们 所教导的那样去待人接物,对 人世间何者应该受到尊重,何 者应该获得荣耀得到全新的认 识。 我们将在某种程度上挣脱 势利的桎梏, 学会辨认和避免 贪婪、嫉妒和狂妄,懂得去欣赏 我们自己及他人身上的美德。农业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 水平低下,生产工艺落后,管理 者和劳动者之间的身份、 地位、 等级观念都

7、非常强。 那时候,生 产资料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 关系,往往是指挥者和执行者的 关系。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任何时 候的地位都是高高在上,不容置 疑。生产资料所有者发出生产命 令的依据常常是依据经验和个 人判断,无论对错,劳动者都只 能是按照命令执行。在这样的生 产结构中,劳动者对劳动的过程 只是执行,没有参与。 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计算 机、数控机床等智能化生产工具 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社 会生产力的各要素都发生或正 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它们所 形成的智能化生产体系又给社 会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 其中 的一些变化是深层次的, 足以带 来社会的深刻变革。比如,在生产 组织的内部, 由于操作

8、知识和技术的,足以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 比如,在生产组织的内部,由于操 作知识和技术层面的需要, 劳动 者中的脑力劳动者,或者说 “白 领阶层”的比例不断增加,以至于 他们逐渐成为生产活动的主导 者,甚至成为生产活动的指挥者, 并由此导致了生产资料所有者和 经营者的逐渐分离,于是,生产资 料所有者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 的相互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 化: 生产资料所有者逐渐失去了 以往高高在上的生产指挥者的地 位,而具有高技术、丰富生产知识 的劳动者不但可以通过他们的技术获得较高的薪金, 而且可用股 权激励机制等制度获得公司股 票,从而获得生产资料。他们不再 仅仅是普通的劳动者, 他们有了 参与生

9、产的权利, 人们的等级观 念逐渐淡化了。 近些年,通过到一些国有大 型企业了解,笔者发现那里的干 群关系就因为智能化生产体系 发生了变化。 这些企业的工人, 从衣着到谈吐,都对自己有了自 信。因为掌握了技术,他们比领 导者更加了解整个生产过程。他 们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开始由 金字塔式等级形式向扁平化发展,突出表现为等级和层次越来 越不明显。无论你是否承认这种 变化,但在我们身边已经出现了 越来越多的这种趋势, 比如,许 多单位、 公司都提出团队概念, 所谓团队就是一个平等的集体, 在这个集体中,组织架构由原来 组织中的上下级关系转变为平 等关系,组织中的每个成员由原 先执行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

10、命 令转变为参与式的工作,工作方 式也从以往的努力调整自己的 行为使之与他人同步转变为充 分理解上级的意图并加强合作, 从而达到一种工作上的默契,而同事间的关系也从以前封闭在 每一岗位的同事关系转变为相 互平等的网络化关系。人处在封 闭中会滋生自大、骄傲等许多毛 病,网络掩盖了人的真相、缺点, 只提供感谢的平台, 建立平等、 亲和的观念,在处理利他关系上 提供了便利。这种变化最终将使 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平等。在 处理理利他关系上提供了便利。 这种变化最终将使整个社会越 来越趋向于平等。 由执行自己并不十分了解 的命令转变为参与 式的 工作 , 由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与 其他人同步, 转变为

11、充分理解 公司的意图并加强合作, 从而 达到一种工作上的默契, 在生 产组织相互之间, 在大生产组 织和小生产组织之间再也不是 大鱼吃小鱼的关系。 等级观念 在现今社会生产体系中, 尤其 是在智能化生产体系中越来越 淡化了。这一淡化,将推动社会 生产力加速发展, 推动社会各 个方面的变革。尽管哲学被称为统一一切 学问的万学之学,但是,哲学和 道德之间密切的关系还是超过 哲 学与其 它大 多 数 学 科 的 关 系。在很多时候,哲学和道德就 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密友, 共同 为人们指引着生存和生活的方 向:“人为什么要活着?”“我们 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 德何以必要? 它为何能成为指 导人生

12、的价值体系?”“道德成 立的根据是什么?”在哲学 和道德的双重思考下, 人们实 现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哲 学 是 研 究 一 切 存 在 之 间的相互关系的,作为存在的 “人”自然是哲学研究的课题, 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人的 存 在 方 式 自然就是哲学研究 非常重要的部 分 , 要 研 究 人 的 存在方 式就 不 能 不 涉 及 到 道德。 人 之 所 以 和 动 物 有 所 不 同, 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在 于人的生存方式人的生存 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超越 性。 动物永远只满足于自己生 存的现实世界, 只是被动地适 应世界,而毫无超越的愿望,人则不同。与动物相比,人类不满 足已有的

13、现实世界, 总是想要 超越它, 追求尚在现实彼岸中 的理想世界。 人生活在现实的 经验世界里, 又时时追求超经 验的、形而上的世界。 因此, 人类始终活在两个 世界里。一方面,人类不是神, 他们不能脱离 现 实 的 物 质 世 界,只有在物质世界中,他们才 能得到赖以生存的食物、空气、 水等物质,才能延续生命,获得 生理上的满足;另一方面,人类 又不能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在满足基本生理、生存需求后, 人类又不限于只满足于物质世界,满足于生理需求,他们还要 超越物质, 追求更高的生存目 标和意义,追求形而上的精神, 也正是因为有了对形而上的世 界的追求, 人与动物才有了本 质的区别。 道德便是

14、这种超越需求的 产物。 当人类更多地思考自己 该走什么样的路? 什么是该做 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时,道 德萌芽了。 直立行走、 制造工 具, 这是人类摆脱动物群体真 正成为人的生理表现和技能表 现,都属于外在表现;而内在表 现在于, 人类超越了自身的动 物性, 超越了兽性, 学会了自省、自制,有了道德观念,于是, 人便开始从自然界的动物群体 中分化出来,走向了文明。 有人形象地将人概括为: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在一 味寻求物质满足、 一心只为满 足物欲时, 人可能就会变成魔 鬼; 反之, 当人摆脱物欲的羁 绊, 去寻求更高境界的精神追 求,寻求精神满足时,人就会变 成天使, 因为在精神求

15、更高境 界的精神追求, 寻求精神满足 时,人就会变成天使,因为在精 神满足中, 最重要的部分就是 通过种种利他的行为使自己获 得精神愉悦, 在自己得到精神 满足的同时,也为他人、为社会 作出了贡献。 这种利他的行为 就是道德。 当然, 人类的超越表现在 许多方面, 道德仅仅是其中一 个方面, 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 个方面,由此可见,道德和哲学 结下不解之缘就成为顺理成章 的事情了。 人类总是立足生活在经验 的此岸世界, 却时时在追求形 而上的彼岸世界。 生活在物质 世界里, 却无时无刻不对理想 世界充满憧憬, 而憧憬及其实 现又必然借助于道德规范和哲 学思考的桥梁。“国故”“国粹” “国学”的关

16、系“国故” 一词包含着中国固 有的历史与文化之全体,所指范 围最为宽泛;而其中之精华者称 “国粹”,所以“国粹”所指范围小 于“国故”,乃“国故”之一部分; 以“国故”为研究对象之学问,称 “国故学”,简称“国学”。“国故” 与“国学”有相通之处,但二者又 有区别。前者主要表述客观存在 之旧物,而后者则已升华为主观 能动之学术追求。 邸永君,中国社会科 学院院报,5月20日普世价值的 现实意义普世价值是一种社会历史 现象, 是根源于人类生活所形 成的一种普世性的价值共识。 其现实意义和作用就在于,它 为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沟 通 与 合 作 提 供 共 同 的 价 值 前 提, 也为人类生活提供基本价 值导向。 胡玻,重庆邮电大学 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2期共产党宣言 的哲学语境在哲学层面上,共产党宣 言 所揭示的是一部建立在实 践这一原初基础上的人类学本 体论悖论的展现史, 是对人的 存在的二重化的历史地 “现 象”的哲学把握。宣言的总体 命意, 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 的现象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