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梁施工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91134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梁施工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架梁施工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架梁施工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架梁施工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架梁施工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架梁施工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梁施工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架梁施工安全保架梁施工安全保证证措施及措施及应应急急预预案案 一、架梁前准一、架梁前准备备措施:措施:1、架梁前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有监督检查、有整改措施。2、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完善监控检查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以确保施工安全有序可控。3、严格各工序安全操作细则、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编制专项相应应急预案,逐级交底。4、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以凭证上岗和实行定人、定机、定责任。5、T 梁装上运梁车前应通过质量全面检查,并具备相关技术证明。6、架桥机及配套设备、运梁车、提梁机等在场内应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完成型式试验、试运转和荷载试验,

2、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由架梁队验收再投入使用。7、运梁车经过的便道必须满足运梁荷载要求,通过的界限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8、运梁车运送 T 梁,应根据运梁时总重量、轴线布置、轴线荷载、单轮胎荷载、轮胎着地面积等资料检算路面承载能力。9、提、运、架设备组装必须按说明书进行。组装完成后对动力、液压、电气系统进行调试。1二、安全防二、安全防护护措施:措施:1、提、运、架设备停留点应有人监护,严禁非工作人员走进及走上架梁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操作室。停留时采取防溜措施。2、作业时,施工现场设专职防护安全员劝阻围观架梁人员避到安全距离外,严禁非作业人员上桥进入作业点。3、起重工、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必须

3、是经过国家指定的培训机构经过培训且考试合格的人员、方可持证上岗。4、作业人员上班前及工作中严禁喝酒,并应有充足的睡眠,不得连续疲劳作业。5、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穿防滑鞋、栓安全带,在墩台处栓挂安全网。6、架梁作业人员进行双层作业时,上层人员应将工具、材料堆放在可靠地方并采取防止掉落措施。7、梁吊起后,严禁有人在梁下停留。正在移动或起落的梁上不应进行其他作业。8、架梁机、桥墩台及梁上作业人员上下地点应设置上下扶梯,梁体横向张拉及湿接缝施工时应设置吊篮或工作平台。严禁作业人员利用吊钩上下。9、脚手板及捆绑材料等应经过检查,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三、施工安全措施:三、施工安全措施:1、架梁

4、设备应具备自锁、互锁、联锁功能,并应在架梁前进行试运2转。2、提、运、架梁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操作证书后,方可持证上岗。3、操作人员应全面掌握提、运、架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及其他技术参数和安全操作规程。4、提、运、架设备及墩台专用千斤顶应采用四点支撑三点受力平衡装置。5、运梁车载梁通过道路的标准和质量应符合要求,运量前应有专人负责对所经过的道路路面和和已架桥梁进行检查确认。6、运梁车运梁时,应有专人在运梁车前方两侧引导和观察路面情况,发现路面异常变化时应立即停车检查,必要时应采取应急措施保证运梁安全。7、运梁路面遇有冰雪或路面湿润时,应采取防滑措施,坡道上行驶

5、应适当降低速度。8、架桥机及导梁拼装、架梁作业,架桥机过孔、导梁前移过孔、架桥机変跨、解体驮运转移以及首末跨梁的架设等均应符合该机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规程和相关规定。9、架桥机変跨等需进行拆解作业时应设置作业平台,作业平台不应与被被拆除部件有联系,并应有专人监护和指挥。被拆除部件应预先与起吊设备的吊具捆绑好,做好起吊准备工作后方可进行作业。10、移动被拆除部件时,应先检查被拆除部件与架桥机有无联系,作业人员撤离作业平台避到安全场所后,方可移动。311、操作人员在架桥机运转中应注意观察、监护架桥机运转状况,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转和在运转中进行维修和保养。12、落梁就位时,应注意观察起重小车卷扬机钢丝

6、绳的运行情况,墩顶临时支撑用的千斤顶的型号及位置必须符合工艺设计要求。四个临时支撑应受力均匀。顶、落梁时每一端的千斤顶应同步起落。13、架梁设备停留或架梁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溜、防火、防盗、防冻、防滑措施。14、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随时掌握天气状况,风力达到 6 级以上、中雨、雪以上等恶劣天气时不得进行架梁作业,停止架梁后应及时采取措施对运、架梁设备进行防护。(1)4-6 级风中架梁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架梁单位与当地气象部门及时联系,配备风速仪,掌握风向、风力情况,并密切观测风速变化。2)作业人员在风中架梁必须有可靠的安全设施,墩台顶面应装围栏、设置安全网。3)吊梁行走及落梁时应选在风力较

7、小时进行。4) 架桥机应让摆臂钢丝绳处于受力状态,以平衡风压。(2)暴雨后或长期阴雨中架梁时、应根据路基质量、连续下雨的天数,总降雨梁和排水等情况,采取下列安全措施:1)运梁和架梁前、应检查作业范围的路基、涵洞有无病害,并进行加固或整治。2)雨中作业易发生漏电及电气短路等故障、应检查防护。43)已压过道或已架过梁的路基,在暴雨或久雨后,必须整修加固重新压道后方可继续架梁。四、大型机械四、大型机械设备设备倒塌倒塌应应急急预预案案1、目的为及时有效处理大型机械设备倒塌事故,防止事故恶化,减少损失,特制定本预案。2、组织机构及职责项目部成立应急响应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组 长:副组长:、成

8、员:、 具体分工如下:1) 负责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伤员。2) 责组织人员进行机械设备倒塌处理。3) 负责立即组织同医院、劳动部门及分部有关部门的联系,说明详细事故地点、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4) 负责现场物资、车辆的调度。5)、负责立即组织人员和设备对现场进行抢救,对事故进行妥善处理。3、大型机械设备倒塌应急措施1)事故发生后,在现场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发动机。2)组织人员抢救伤员尽快解除重物压迫,减少挤压力综合症的发5生,并转移至安全地方。3)若挤压部位有开放创伤及出血者,应及时止血。4)若有骨折时应及时用夹板等简易固定后立即送医院。5)立即拨打 120 急救中心讲明事故地点、受

9、伤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6)及时拨打负责人电话和通知项目有关负责人员。4、应急物资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5、通讯联系医院急救中心:120 项目部值班电话:项目负责人: 手机:安全负责人: 手机:技术负责人: 手机:6、注意事项1)事故发生后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 120 急救电话和通知有关负责人。2)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3)对伤肢不应抬高、按摩或热敷。五、五、高高处坠处坠落事故落事故应应急急预预案案61、目的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为及时、有效的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

10、预案。2、组织机构及职责项目部成立应急响应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及协调工作。组 长:副组长:、成 员:、 具体分工如下:1) 负责现场,任务是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2) 负责立即组织同医院、劳动部门的联系,说明详细事故地点、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3) 负责维持现场秩序,隔离事故现场,并做好周围人员的问讯记录。4) 负责现场物资、车辆的调度。5)、负责立即组织人员和设备对现场进行抢救,事故原因的调查及对事故进行妥善处理。3、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措施1)发生坠落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应急响应指挥小组,由组长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并由安全员组织施工人员对现场进

11、行施救。2)迅速将伤员脱离危险地方,移至安全地带。73)视伤情采取报警进行简单处理后去医院检查。4)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由安全员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最大努力抢救伤员;若有骨折时应及时用夹板等简易固定后立即送医院。5)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窒息者,应及时解除其呼吸道梗塞和呼吸机能障碍,应立即解开伤员衣领,消除伤员口鼻、咽、喉部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呕吐物等。6)伤员有骨折、关节伤、肢体挤压伤、大块软组织伤要进行简易固定。7)若伤员有断肢情况发生,应尽量用干布包裹,转送医院。8)记录伤情,现场救护人员应边抢救边记录伤员的受伤部位、受伤程度等第一手资料。9)立即拨打

12、120 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医院在附近的直接送往医院),应详细说明事故地点、受伤程度、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10)项目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开展抢救和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11)维护现场秩序,严密保护事故现场。4、应急物资常备药品:消毒用品、急救物品(绷带、无菌敷料)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等物资。5、通讯联系8医院急救中心:120 项目部值班电话:项目负责人: 手机:安全负责人: 手机:技术负责人: 手机:6、注意事项1)事故发生时要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 120 急救电话和通知有关负责人。2)重伤员运送应用担架,腹部创伤及背柱损作者,应用卧位运送;胸部伤者一般取半卧位,颅脑损伤者一般取仰卧偏头或侧卧位,以免呕吐误吸。3)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便于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