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义和珠峰结缘的人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589639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登义和珠峰结缘的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登义和珠峰结缘的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登义和珠峰结缘的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登义和珠峰结缘的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登义和珠峰结缘的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登义和珠峰结缘的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登义和珠峰结缘的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刊特约记者高登义: 和珠峰结缘的人高登义, 1 9 3 8年 1月生于四川。高山、 极地、 海洋气象科学考察专家。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 极 (指南极、 北极和青藏高原 ) 科学考察的人。 中国 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 科学探险协会主席。 1 9 6 6年初, 高登义为中国登山队预报珠穆朗 玛峰气象。1 9 7 5 年 3 月至 6月, 首次采集了从珠 峰峰顶至海拔 4 0 0 0米间各个高度上的冰雪样、 水样和土样,为分析世界极高海拔地区的环境本 底值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样品。1 9 8 3年 7月至 8 月,发现了雅鲁藏布江水汽通道是青藏高原周边 的最大水汽通道,论证

2、了水汽通道对气候和自然 环境的影响, 并与地理学家合作, 发现并论证了雅 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1 9 9 1 年秋至 1 9 9 2年发现了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的最大降水分 布带, 改写了我国西南降水分布图。 发现和论证了 喜马拉雅山脉和天山山脉分别对南支西风急流和 北支西风急流中心高度影响的事实和原因。 高登义曾先后在 中国科学 、 美国 天气月 刊 等中外学报上发表论文 3 0多篇, 主要执笔的 著作有:气象与太阳辐射 、气象与环境 、南迦巴瓦峰考察论文集 、青藏高原气象学 、西太平 洋海气相互作用观测研究论文集 等。 高登义曾获 1 9 7 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1 9 7

3、 9年度、 1 9 8 1年度中科院自然科学成果二等 奖, 1 9 8 6年度中科院自然科学成果特等奖, 1 9 8 7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种科学奖项。看到他们冻伤的手指脚趾被锯掉后, 我流眼泪了早在 2 0 世纪初期, 地球上的各种地貌就被绘 在地图上, 但有三个地方绝少有人涉足。 它们是北 极、 南极和珠穆朗玛峰。 在人类到达南北极之后, 被称为 “第三极” 或 “第三女神” 的珠峰就成了最后的探险之地。 从 1 9 2 1年开始,外国登山队多次尝试从北 坡攀登珠峰, 每次都遭到失败。 人们称从北坡攀登 珠峰为 “死亡之旅” 。1 9 2 4年 8月 6日, 英国登山 队在到达 8

4、 5 0 0米附近的第二台阶时,因氧气不 足被迫下山, 队员马洛里和欧文坚持继续前进, 一 去不返, 成为世界登山史上的 “马欧之谜” 。直到4本 刊 特 稿1 9 5 3 年 5 月 2 9 日,英国登山队两名队员希拉里 和丹增从南坡登上珠峰,人类才首次站在了地球 第三极上。 1 9 6 0年 5月 2 5日凌晨 4点 2 0分,中国三 位登山队员登上了世界之巅,这是人类首次从北 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 但这次壮举, 因登顶时间是 在凌晨 4 点, 没能拍下照片, 因而留下一个难以弥 补的遗憾。 按照国际登山界惯例, 确认登顶成功至 少要两个证据:一是在峰顶保留具有标志性的纪 念品;二是必须在

5、峰顶拍摄环视 3 6 0度的照片。 由于从珠峰北麓攀登路途更为艰险,而且此前外 国登山者从北坡攀登均未成功, 因此, 当时一些国 家质疑中国人是否真的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为 此, 周恩来总理指示: 一定要再次攀登珠峰。 1 9 6 6 年,年仅 2 6岁的高登义接到一项绝密 的科研任务:他被选中参加当年从北坡攀登珠峰 的科学考察。记者: 您当时是不是毫不犹豫、 非常兴奋地 说:“没问题!” 高登义: 1 8 0 0 多人, 最后就选上我一个人, 可 以说是非常光荣。 为了这事, 我们团支部还专门给 我开了一个欢送会,欢送会上有一个北大毕业的 学生写了一首诗, 其中有一句是:“高登去登高, 志

6、气冲云霄。” 可是会开了一半, 就被党支部书记制 止了, 因为这是绝密任务, 不能开会的。但大家还 是非常羡慕我。 因为我出身不好, 能够去执行绝密 任务, 我觉得受宠若惊。 记者:您说您的出身不好,怎么还选上您 了? 高登义: 我估计有三个原因, 一是我身体好; 二是我在大学时的学习成绩好; 三是我比较听话, 也许组织上觉得我能完成这个任务吧。 记者: 不允许您跟家里联系吧? 高登义: 对, 让我不要跟家里联系。高登义 1 9 6 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天气动 力学专业。 他这次赴珠峰的任务, 是研究和考察珠 峰地区的天气和特征。 当时在国际上, 山地环境气 象学还是一个空白领域。 1 9

7、6 6年珠峰登山科考队, 约 1 0 0多人, 队长为地质学家刘东生先生。任务主要是为 1 9 6 7年 正式登顶运送给养物资。 在这次行动中, 高登义获 得了另一个机缘, 他受登山气象组邀请, 担任气象 预报组副组长, 专门负责高空风的预报。 这个机缘 也成了他科研生涯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当时中科 院只做研究, 不搞天气预报。这让他在研究之外, 有了更多实践的机会。记者: 那次去珠峰, 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是 什么? 高登义:印象最深的就是在 1 9 6 6 年 4 月 2 2 日, 我当时做了四个工具, 这些工具现在来看不先 进, 但当时来说还可以。根据我的工具测定, 4 月 2 3 日可能有一

8、次冷空气带来大风。我们组长就问 我, 你说这个大风大概有多大?维持多久?我没把 握。 因为我毕竟初出茅庐。 这个意见就没有得到全 组通过, 所以这个预报就没有报。 当时登山队张俊 岩副队长带着队伍已经到了 7 6 0 0 米高处, 他们从 那里往上出发的时候遇到大风。于是他们就往下 撤。往下撤的时候, 正好经过大风口, 结果 4 个人 的登山包被吹到山崖下去, 1 6 个人手指、脚趾都 有不同程度冻伤。 这次任务本来是要把物资运到 8 1 0 0 米, 没有 完成任务。 我们组长带着我去看他们的时候, 看到 他们冻伤的手指脚趾被锯掉, 我流眼泪了。 记者: 手指脚趾都锯掉? 高登义: 手指脚趾

9、都锯掉, 医生马上处理。我 流眼泪了, 我希望他们能批评我, 因为这本是我负 责的事情, 但是他们没批评我。 一个老同志说:“我 担心明年的登顶任务能不能完成。 ” 所以从那以后 我确实下决心了, 一定要把登山天气预报做好。这次沉痛教训之后,高登义注意到,在珠峰 7 5 0 0米左右的这个大风口, 正好有一条狭窄的地 形通道, 呈东西走向。每当有西风或西北风时, 这 里风速比相同高度的其他地方快 1倍至 2倍, 登 山者往往在这里被冻伤, 或坠入谷底。他怀疑, 这 就是所谓的 “狭管效应” 。 “狭管效应” 是指流体在运动过程中, 因通道 突然变窄而产生加速流动现象。高登义顶着缺氧 带来的头疼

10、和大脑迟钝,将自己的推断写成一篇55 0 0 0字的论文,科考队长刘东生 看到后, 批示 “文章写得很好, 请全 队参阅” ,并把这篇文章推荐到报 上发表。 回忆起当年受到刘东生的赞 赏, 高登义笑着说, 当时太年轻, 心 高气盛, 得到表扬就忍不住流露出 骄傲的情绪来, 结果在科考总结会 上,许多同志都提出相同的意见: “希望高登义同志戒骄戒躁。” 这次为 1 9 6 7 年正式登顶运送 给养的行动, 在两个月之后顺利完 成。 高登义对珠峰的天气状况也有 了初步认识。回到北京后, 他在珠 峰进行气象资料收集的笔记, 引起 气象学家陶诗言的重视, 他要高登 义将其写成文章, 并要高登义在实 践

11、中不断认识珠峰山地特殊气候的规律。这成为 高登义后来创立山地环境气象学的起始之点。记者:这说明陶先生认为您做的工作很 重要。 高登义:当时登山队员对我们说,他们登山 时, 常常感觉到下午的风比上午大。 但是没有理论 依据。我就把资料拿来分析, 结果发现, 一个背风 波谷中, 有中小尺度高压和低压, 它在高压的时候 风大, 低压的时候风小, 中间只隔三四个小时。在 不同海拔高度上, 下午比上午风大的变化情况, 会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越来越明显。 举个例子, 比如 在海拔 1 0 0 0 米的时候, 下午的风比上午风大 2 个 秒米, 可是在海拔 5 0 0 0 米的时候, 下午的风比上 午的风要

12、大 1 0 多个秒米。那么我可以推断, 在海 拔七八千米上风更大。 记者: 1 0多个秒米相当于多大的风? 高登义: 1 5 个秒米就是 6 级风了。 记者: 那就是说, 如果早晨起来没风, 下午 就会有 6级风? 高登义: 我给他们提出一个行军规律, 就是 “早出发、 早宿营” 。队员登山早晨 4点出发, 下 午 4点必须停下来。这个规律现在被登山界采 纳了。记者: 这是实践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高登义: 所以陶先生当时就比较支持我。主旗杆倒了, 邬队长滑到了山下但是, 原定于 1 9 6 7年正式登顶珠峰的计划, 由于 “文化大革命” 一直被推迟到 1 9 7 5年。这年 春天,中国科学院

13、再次派出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 考察队, 与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配合, 进行大气科 学、 地质学和高山生理学的综合科学考察, 并测绘 珠穆朗玛峰的精确高程。这一次,高登义身兼数 职, 他在担任大气科学组组长的同时, 还任登山气 象预报组副组长。高登义: 我还兼科考队的学术秘书。 所谓学术 秘书, 就是要我负责和登山队联系。 因为当时登山 队登山任务重了以后,他们就不大照顾科考队的 工作了。 记 者: 严格来说, 你们的科考任务, 实际上要 通过这些登山队员做? 高登义: 当时刘东生先生提出一个任务, 从珠 穆朗玛峰顶一直到大本营, 甚至于珠峰周围, 都要 采集雪样、 冰样, 也就是生物样品、 土壤样

14、品, 他要 研究珠穆朗玛峰环境本底的情况。 有了这些以后,高登义等人在进行科学考察6本 刊 特 稿今后我们就可以研究它的环境的变化了。 记者: 当时科考队最高能登到多少米? 高登义: 我们当时就是到 6 5 0 0 米。1 9 7 5 年登 珠峰因为是邓小平批准的任务,各部门都非常重 视, 但带来一个后果, 就是工作重复: 我们大本营 在做天气预报, 西藏气象局也做预报, 四川气象局 也做预报, 中央气象局也做预报, 到底听谁的?当时, 这种状况非常混乱, 最终导致了严重 后果。高登义: 关于这次登顶, 我们大本营预报有两 个好天阶段: 一个是 4 月下旬, 一个是 5 月中旬。 登山队就按照

15、我们的预报,把登山主力队员分成 两部分。登山队之所以将主力队员分成两个小组, 是 准备分别利用 4月下旬和 5月中旬的好天气登 顶。 倘若第一小组失利, 第二小组在 5 月中旬还可 以再作尝试。高登义: 可是 4 月 1 8 日, 这是我一生中记的 最清楚的事情, 国家体委发来电报, 当时是主任庄 则栋签字发来的。 说是根据某某预报, 今年雨季提 前来临, 5 月 7 日以后没有好天,登山队务必于 5 月 7 日以前完成登顶任务。 这个很重要啊,因为从来没有国家体委主任 签字说你要什么时候登山的。这个电报命令下达 以后, 王富洲政委、 许竟副队长就拿着这个电报到 我们气象组, 跟我们商量, 你

16、们报 4 月下旬和 5 月 中旬是好天气, 可是 5 月 7 日雨季就来临了, 你们 所报 5 月中旬是不是有问题? 记者: 那个预报是谁做出来的? 高登义: 后来我们一问, 这个单位以前没有预 报过登山气象。 记者: 纯粹把它当成一个政治任务, 忽视了 科学性。 高登义: 不同意也要同意, 因为这是命令。 记者: 因为领导签字了。 高登义: 是的。 所以当时登山队就把已经分开 的两组主力又集中到一起, 4 月 2 2 日,离开大本营出发了。高登义从 1 9 7 0年前整整 9 0年的历史资料 中发现, 珠峰的雨季从未在 5 月上旬出现过。 但上 级的命令不可违背。登山队决定将两个登顶分队 主力队员合在一起, 组成一个突击队, 由邬宗岳任 突击队长, 要求一定要在 5 月 7 日前登上顶峰。5 月 2 日这天清早,国旗和觇标被交到突击队长邬 宗岳手上。大本营鞭炮齐鸣, 锣鼓喧天, 欢送登山 队员出发。高登义:可就在这时出了一件事。这一放鞭 炮,把牦牛惊吓了。大本营有几十头拉东西的牦 牛, 全都惊得乱跑。大本营中间有个主旗杆, 是 4 根钢丝拉起来的, 1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