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作家具 成也繁复,败也繁复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8744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作家具 成也繁复,败也繁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作家具 成也繁复,败也繁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作家具 成也繁复,败也繁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作家具 成也繁复,败也繁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作家具 成也繁复,败也繁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作家具 成也繁复,败也繁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作家具 成也繁复,败也繁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作家具广作家具 成也繁复成也繁复,败也繁复败也繁复2009 年年 12 月月 30 日日 来源来源: 南方都市报南方都市报广作家具以图案繁复、雕工精细而著称,但也正是这种繁复影响了它与现代生活的对接, 以致它日渐式微。图为两名工匠正在制作广作家具。 工艺流程(部分) 1 雕刻家具时,要先从大体入手,确定好所雕物体的比例安排,按图 纸纹样雕出轮廓。 2 粗雕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虽粗但要得体。 3 精雕讲究的就是有虚有实、生动活泼。 4 家具雕刻完毕后,就进入打磨这个非常重要的工序了。 广州名片文化遗产系列总第 93 期 候选名片 92 号广作家具提名辞广作家具是广东著名文化品牌之一,也是足以

2、代表中国家具文化最高水准的艺术流派之 一。它深具岭南文化底蕴,又“润物无声”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索引广作家具以繁复、精细、华丽、大气著称,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其用料宽大,家具雕 刻宽广而纵深,有的家具雕刻装饰面积高达 80%以上;为适应南方漫长的夏天,广作家具独 创性在坐具背板上镶嵌了大理石或螺钿;而受西方文化影响,广作家具的雕花纹样与功能也 都较早实现了中西合璧。从它身上可看到,广州是国内最早“洋为中用”,具备创新与改良智 慧的城市。唯心创新,广作家具的精神内核18 世纪的英国,一个名为汤姆士齐潘多尔(其著作颇丰,对当时英国家具工艺的影响很 大)的家具工艺师,在对中国明式家具做了深入研

3、究后,预测中国家具洛可可化的可能性较大。 后来,这种可能性果然实现了,最早践行的城市就是对外文化交流较早的广州。17 世纪末至 18 世纪,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也是清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时期。在欧洲文化史 上,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艺术风格正如火如荼。这时,广州得风气之先,是中国最早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最早具备洋为中用的条件。于是,广州人在继承中国数千年家具工艺传统 的基础上,融合西方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最早实现了中西合璧,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广作家 具”,看造型、看雕刻,广作家具比西方的洛可可式家具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个老外真有远见。所以,从最初诞生,广作家具身上雕刻的西番莲或卷草纹里,其实都流淌着

4、广州人“敢为 天下先”的血液、敢于创新的因子。创新,不停地创新,其实才是广作家具的精神内核。马未都说“中国家具自古是舒适让位于尊严,古代家具工匠要严格遵循封建礼法的约束 从事设计。 ”这是实话,比如有些传统的中式椅子看起来漂亮,坐起来真要命,笔直的椅背、木 椅脚下挡腿的横板,在你最疲倦的时候仍提醒你要“正襟危坐” 。广州人显然不吃这一套,他 们几百年前就从西式家具中吸取了“家具的人本主义”和人情味,让家具首先要好用,比如, 清代以前的桌台桌沿四周都有拦水线,很硌手,广州人则借鉴西方家具让桌沿有缓缓的坡度, 这样就既好看又实用了;再比如创新出“角椅”,不仅改变了以往座椅方方直直的取材,而且 让扶

5、手弯曲,更符合人体工学。而这样洋为中用的例子在广作家具中俯拾皆是。其实,广州人的智慧远远不仅是洋为中用,比如将云南的大理石或岭南的螺钿镶嵌在坐具 背板上,不仅为家具添上绚丽的光彩,而且能让南方漫长的夏天更凉快这就是美丽与智慧 并重、因地制宜的创新了。但为什么广作家具到了今天,却走得这般吃力,路越走越窄?也许我们并没真正弄懂过它 的精神内核。如果说传承,就是对已有样式一成不变的模仿或照搬,这恰恰是对广作家具精神 内核最大的否定。时代在变,审美口味也在变,而广作家具不变,还能有市场么?广东红木家具 界眼下提出,要重振广作家具当年雄风,就得倡导“新广式风格红木家具”,虽然听起来抽象, 但还是让人心动

6、,期待 ing。现场传真东朗红木家具厂 20 年坚持“广作”要在广州找红木家具厂,容易,但要找有明显“广作”烙印的红木家具厂,难!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的主编赵夫瀛今年曾在一次家具论坛上感叹,“我去过广东的几 大红木制造基地,发现广作的红木家具很少,广东更像一个京式宫廷家具的制造基地。 ”还好, 坐车 1 个多小时到神山镇,还是找到了这家 20 年来一直坚持“广作”的东朗红木家具厂,在 广州红木家具业,这样的厂家为数不多了。见过现代板式家具厂的机器轰鸣,还有电脑控制的流水线生产流程,你就会发现红木家具 厂虽然同属家具制造地,它竟然是那般安静红木家具的诞生大部分都借助于手工作业,它需要的是一锤一凿的耐

7、心,将“花朵”的每一个细微、深凹处都打磨得如绸缎般光滑、将木 头雕琢出花的灵性的耐心,讲究慢工出细活,哪里能有太多机器的噪音。走进东朗家具厂的雕刻车间,会不自觉放慢脚步,每个年轻或年老的工匠,面对手中的家 具构件,脸上都有让人不忍打扰的认真和虔诚。不论是在木板上按图纸纹样浅浅雕出最初的 轮廓,还是以绣花的精神雕出一朵“牡丹”绽放的姿态,每个雕刻工匠们看起来都像艺术家; 有年轻的女工将砂纸伸进家具雕花的细缝里,正在一遍又一遍地打磨,招赞惠摸了一下沙发的 靠背,感觉光滑度还不够,弯腰捡起一块 7 号砂纸跟我说“三分做工,七分打磨,打磨得好坏也 非常关键。 ”我问招赞惠如何看待眼下红木家具厂引进机器

8、雕刻的现状,招赞惠很释然,“这很正常, 我们前几年也引进了机雕,机雕在某些雕刻的精确度上远远超过手工雕,但我主张是机雕和手 工雕相结合,比如某些浅浮雕就先用机器初雕,其底板的平整度是手工赶不上的,但后面还是 需要人工来精雕修饰,这样的家具才会是有感情的家具。 ”“20 年了,从最初的 10 来人到现在的 200 多人,跟别人比起来,我们步伐肯定不算大,但 东朗走得很稳,在广州、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还是有很多的人喜欢。 ”招赞惠这样总结 自己创业的 20 年。穗红木家具卖场“广作”难觅,苏作、京作、仙作登台唱戏跟广州砖雕或榄雕日渐衰落的命运相比,广作家具显然要幸福得多,因为有家具产业为依 托,

9、再借着近年来红木升值的东风,优秀的广作家具仍然可以身价倍增。这是广作家具的幸运。 但不幸的是,在眼下广州各大红家具卖场里,真正的广作味道越来越淡薄,广作概念也越来越 模糊,没有几个消费者弄得懂哪是京作、哪是苏作、哪是广作。对商家来说,哪种货畅销就卖 哪种,管你是京派还是这两年崛起的仙游派,这就是市场的王道。别说苏作、京作与广作抢地盘,就连近年来杀出来的“黑马”仙作(福建仙游是仙 作家具的发祥地,前两年仙游县被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也快速上位, 占领了广州红木家具市场 1/3 的领地,广作踪影难觅。东朗红木在吉盛伟邦红木馆开店有 3 年了,近期“因为租金压力大,我们原准备撤场。

10、 ” 招赞惠说,但正欲撤场时,遇上锦上名店(广州家具界颇具实力的经销商)的董事长张邦肯,他正 欲发展红木家具产品线,对东朗红木的品牌与品质都很认可,两人顿有相见恨晚之感,眼下合 作正在洽谈中。招赞惠坦陈,“在家具市场里,要打出市场还需要借助于强大的经销商渠道,锦上名店代 理我们的产品,对他们来说是产品线的完善与丰富,对东朗来说是将广作家具市场做大的一个 契机,我们都很期待这次合作。 ”一直钟情欧式家具的锦上名店则属首次涉足红木家具,张邦肯承认红木家具有文化内涵, 但他说“我觉得眼下的广作家具市场不大的原因是太过传统,我希望能将红木家具的消费群 年龄降低 5 岁,让更多的人关注广作,喜欢红木家具

11、,这样才能真正的传承。 ”传承传承人:招赞惠,1943 年生,番禺人,广东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广 州东朗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家具制作传承人,现正申报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8 岁入行,设计广作家具近半个世纪为什么就进了红木家具行业?现在想来,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1959 年,招赞惠进入广 州建筑工程学校学习,不到 3 年学校就解散了,怎么办?当时他想学一技之长,就去广州木雕家 具工艺厂当学徒,学的是木工。那时候,木工学徒的基本素质普遍偏低,像他这种中专生已被当作高级知识分子看了。毕 竟以前在学校里学过设计、制图,在当学徒

12、3 年后,他被厂里抽调去专门做传统家具的设计, 在 62 名学徒中,他是第一个“晋升”为设计员的。今年已是招赞惠踏入红木行业的第 48 年,近半个世纪他从来没离开过红木家具的设计 与工艺,这在业界绝无仅有。木工和雕刻是两码事,但雕刻与木工结构加在一起便成就了家具。图案来自雕刻,造型来 自于木工,两个艺术体系不同,很难在整体上有一个统一的构思,所以,很多高等院校人士对红 木家具设计都不敢涉足。招赞惠说,他得感谢那时木雕厂的师傅们,他们教会他很多图案设计 上的知识,加上他自身对木工结构的融合,很快就独立或参与创作设计了很多家具。印象最深的作品?很多。1972 年,他跟连六、胡枝、杨虾一起创作的“宝

13、鼎床”一问世, 就被当时驻美联络处的黄镇相中了。他们将中国古鼎形状作为沙发靠背的主题,家具看起来 很威风、很贵气,在形式上是从未有过的创新。而且因为图案复杂,他们还研发了新的工艺, 这可谓是现代以来广作家具首次大胆地突破传统。当时,业界“谈红木,言必宝鼎”,而且引 起其他厂家效仿,在东南亚、台湾卖得很火,这股“宝鼎风”至少热了 20 多年。后来设计的家具越来越多,像九龙床、如意床、龙凤大厅、大宝熏、九狮会金龙拿到国 家展会上参展,大都属于“压轴戏” 。当然,这都得益于团队的力量,广作家具没有个人英雄主 义。招赞惠记得宝鼎床获奖后,厂里给食堂做饭的人都发了一套茶具。自创“东朗”,让家具设计与市场

14、接轨改革开放以后,国营厂的效益开始下滑,旧厂已不太适合新的市场机制,于是很多人开始 出去开厂,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红木家具厂在广东遍地开花,而老的广州木雕厂可以说成了红 木家具行业的“黄埔军校” 。招赞惠自称是很谨慎的那类人,所以直到 1989 年才自己开厂,取名东朗红木。自己开厂 后,他觉得自己发挥的空间更大。考虑到市场需求,他在传统广作家具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设计,像梅花大圆台凳,售到台湾被送到“总统府”内陈设;还有麒麟客厅组、新建国客厅组、 牡丹大座屏、黑檀宝瓶餐台,都是不同形式的创新,在市场上反应也不错。“广作”式微,崛起有待市场培育但眼下红木市场里,纯正的广作家具越来越少。眼下广

15、州人买红木家具,根本不问你是哪 个派系,2007 年买的是木头,那时只要是红木就升值嘛;今年看的是价格,低价就好卖。广州 人对家具背后的文化似乎并不在意。招赞惠说,有时候在店里碰到有顾客感兴趣,他就跟客人 讲广作家具的文化与特征,客人听得进去,对“广作”有点了解了,爱好就慢慢产生了,成了广 作家具的消费者,但这样的人在广州实在少得可怜。以前大三元、陶陶居、迎宾馆、北苑、泮溪酒家都摆纯正的广作家具,后来重新装修,很 多都没有了,可以说,广州缺乏广作家具生存的土壤,要让市民对之有感情,是需要熏陶和培育 的。招赞惠的两个女儿都不愿做这一行,他也不愿意强迫她们。他说,作为广作家具的传承人,他 只能尽自

16、己的能力,一是款式上的继续创新,二是渠道上的拓展。传奇清朝中后期广作家具成为清式家具代表明代时中国家具以苏作家具最为风骚,但以“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规律来看,清代一定会 有新的流派来抢占地盘。果然,进入清代,尤其是清代中后期,以繁复华丽、雕工精湛著称的 广作家具异军突起,迅速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据史载,雍正年间就有罗元、林斌、贺五、梁义、林志通等多位广东硬木家具名匠奉召 进京供职。光绪皇帝成婚前夕,广东名匠梁埠特地被召入宫中,为光绪定制了大婚用的龙床。 一时间,广州工匠在京城的身价和受宠程度大大盖过了苏州工匠。清代广州的家具行集中在濠畔街(今大德路一带)的几条长街,那时从海外运回的巨大硬 木干材,由本地“山寨”(行会)分头进行开料、抖榫、雕花,再到刮磨、上漆,最后分两路销售 出口或者转销内地。清末以后,上下九路扩宽了马路,濠畔街一带的商业逐渐西移,上九路的西来初地、新胜 街同时出现了许多红木家具商行和作坊,而当时广作家具堪称百年前的“广交会”十三 行里最大件的买卖。“文革”期间酸枝家具改名为红木家具近百年的战乱和运动,让广作家具行业和其他手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