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我国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58794 上传时间:2017-02-02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我国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我国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我国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我国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我国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我国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农艺融合促进我国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金黎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014年 07月 12日 农机农艺融合 促进我国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 主要内容 我国生产概况 增产模式技术 农机农艺融合 是第 5大粮食作物 , 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贫困地区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作物 西部地区支柱产业 是可将国家增粮和 农民增收 有机统一的作物 环境资源利用的优势作物:耐旱 、 耐瘠薄 、抗灾 , 生产同量干物质需水比小麦少 30%左右 马铃薯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增产潜力大 , 可周年供应 利用冬闲田 、 高寒山区 、 干旱地区 , 扩大面积 , 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 , 单产水平可大幅提高 不与水稻 、 小麦 、 玉米争地 全营养健康食物

2、, 种类多 , 满足市场需求 消费需求增加:鲜薯 、 加工产品 、 半成品 加工产品多 、 产业链长 在中国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马铃薯近 10年生产情况 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收获面积(千公顷) 总产量(万吨) kg/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收获面积 总产量 近年生产概况 年份 面积 (万 产量 (万 t) 平均单产 ( t/ 2011 011( +鲁、豫 ) 2012(统计) 012( +鲁、豫) 0106 013(估计) 0380

3、 分布广,种植模式多 周年生产:冬作、秋作、早春作、春作(主产季) 栽培技术改进,增产能力增强 主产区 生产条件差 ,投入少、单产低 小规模农户山坡地、机械化水平低 脱毒种薯应用率低、干旱 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严重、防控能力差 生产特点 分布情况 主产区集中,占全国总产量的 70% 冬作生产 占总种植面积的 5%左右。 秋作生产 占总种植面积的 3%左右 早春生产 占总种植面积的 10%左右 北方一季 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 48%左右 西南一季作占全国总面积的 34%左右 分布情况 种植面积占 48% 种薯、加工原料薯、鲜食薯 可应用大型机械面积: 1500 西北大部中小型机械 0% % 用 7

4、% 食 陵 产省份 按总产量计, 2013年主产省份情况:四川、甘肃、贵州、内蒙古、云南、山东、重庆和黑龙江,占全国总产量的 72% 60%种在干旱和半干旱无灌溉地块上 四川 14% 甘肃 12% 贵州 10% 内蒙古 10% 云南 9% 山东 6% 重庆 6% 黑龙江 5% 其他 28% 各主产省份占全国总产量的 % 2013年各省份平均单产水平 2013 年共育成了新品种 430多个, 其中 2001年以来选育审定了新品种 190多个 面积 5万亩以上的品种 118个 ,包括 6广应用规模,其中 1000万亩以上的品种 1个 100万亩以上的品种 15个 50万亩以上的品种 30个 10万

5、亩以上的品种 91个 新品种应用 种薯生产规模 2014年 原原种( 微型薯 ) 产能达 45亿粒,实际生产 15亿粒 ; 种薯 300180多 个企业 , 从 10几万粒到 4亿粒 ,年产1000万粒以上和 生产万 亩以上的种薯企业分别 有 70和 40余个 优质种薯覆盖率 35%左右 据报, 种薯生产面积 332万亩,其中规模化面积 100万亩左右 主要栽培技术 北方机械化高产配套栽培、旱作覆膜集雨和膜下滴灌 西南平播后起垄、覆膜、间套作等 早熟地膜覆盖设施高效栽培 与粮棉瓜菜果等作物多样化间套种复种 稻薯水旱轮作,南方冬闲田轻简化种植 目前消费利用 61 10203040506070%

6、( 2009 鲜食 种用 加工用 出口 损失 主要消费:蔬菜 、 粮食和加工原料 估计 2010年大陆的人均占有量大约 44 我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现状 机械化程度偏低,总体水平不超过 30%,国际先进水平约 70%。 分布区域广,地势地形地块大小复杂,不同区域机械化水平差异大。东北和华北水平较高,基本机耕,机种机收 50%以上。其他区域近年来有所发展,但大部分仍是手工耕作。 种植模式多样,管理水平差异大,农机农艺融合难度较大。 不同区域种植模式与机械化 东北和华北一季作 地势平坦、地块大 企业化种植发展速度快 宽行种植,髙垄单 /双行,部分地膜覆盖或膜下滴灌 大部大型机械 全程机械化水平较高

7、不同区域种植模式与机械化 西北一季作 70%以 上 山坡地、农田设施差 , 地块 较小 农村合作社较多 种植模式多、耕作粗放地膜覆盖或膜下滴灌 机械化水平低,大部需要中小型机械 不同区域种植模式与机械化 西南一二季混作 山区居多,大部分小地块,部分较大坝区 种植模式丰富、耕作较粗放 机械化水平低,需要小型机械为主 不同区域种植模式与机械化 中原二季作 地理跨度大 , 地块 ,大小中等 种植模式多 , 精耕细作 , 保护地 、 设施种植发展快 机械化水平较低 , 需要中小型机械为主 不同区域种植模式与机械化 南方 冬作 区 多数 冬闲 稻 田种植 ,地块小而平,土壤粘重 垄作或畦作、覆盖 机械化

8、水平较低,小型机械为主 农机农艺融合是提质增效的出路 生产方式 正在改 变。机械化 是出路 , 迫使 种植习惯 、 栽培制度 和农艺技术改变 经营方式 正在改 变。农业专业合作社 、 种粮大户和企业 等规模化生产 ,将 有利于 农艺技术标准化 。 科研人员思想观念 改变 。 农业生产要求省事、省时、增产和增效, 不能实现机械化 的 农艺 技术 ,很难 推广 应用 。 农机与农艺 融合并非指所有技术,而是关键环节的技术 机械化水平与 产业 快速发展 需求 严重不符 劳动密集型,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60%以上种植于山区坡地、 自然条件和 农田设施差的 中小不规则地块上, 机械作业困难 相关机械

9、 装备 研发滞后 , 耐用适用中小型机械缺乏、大型机械依赖进口。 仿制国外机具多, 但性能与效率以及钢材等 差距大 现有机具低端产品多、先进产品少; 保有量少、区域适应性 和 可靠性 差,缺乏专业企业。 马铃薯农机农艺融合面临的挑战 缺乏 机械化 种植品种、 机械损伤大 。缺乏块茎机械碰撞损伤机制和耐碰撞性研究数据 生产体系难以标准化 和规范化 分布广、种植模式多,种植技术千变万化 小农户种植, 大部分仍然采用传统的栽培模式,种植习惯改变困难 种植技术研究与机械化严重脱节 马铃薯农机农艺融合面临的挑战 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滞后 ,农艺和农机专家缺乏真正意义上联合,农机专家少; 生产上缺乏农机农

10、艺融合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 种植者缺乏技术培训。 劳动力缺乏与小 农户 购置 全套农机具能力低的矛盾 马铃薯农机农艺融合面临的挑战 筛选适合于机械化作业抗损伤的品种 不同区域因地制宜研发农机农艺融合生产 技术 瞄准生产关键环节 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相结合 增产增效相结合 研究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 建议 建议 培育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作物品种 制定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 研制适合农艺要求的农业机械 。 集成示范技术,培训种植户改进种植技术 机械操作对品种要求 地上部分植株:直立或扩展株型,生长整齐 葡匐 扩散 直立 马铃薯机械操作对品种要求 结薯性:匍匐茎段、结薯集中,深浅一致 马铃薯机械

11、操作对品种要求 块茎性状: 薯皮: 粗糙或网纹不易受损、光滑易受损;木栓化后不易受损 成熟度:不成熟块茎易受损。 干物质含量高不易受损 质地:组织结构致密 块茎机械损伤机 制 和试验方法,确定机械损伤评定指标 和 技术规范 表皮擦伤 内部损伤和挫伤 损伤变色等等 筛选 和培育 耐机械损伤、结薯集中适合机械化作业的 丰产优质 品种 筛选和培育适宜机械种植品种 不同区域整合不同栽培模式,确定关键技术环节,农机农艺专家联合攻关, 研 发各区域机械化 生产各环节 的 技术措施 , 形成相关的技术规范 主要 种植模式 和农艺要求 自然和生态 条件 : 气候、土壤 作物 特性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等 研发农机

12、农艺融合综合增产增效技术 东北:全程大型机械化髙垄种植技术 华北:部分全程大型机械化髙垄种植技术;大部分大中型机械覆膜或膜下滴灌种植技术 西北:中小型机械 覆膜保墒 、 滴灌抗旱增产种植 技术 西南:中型机械 平缓坡地 、小型机械 山区窄小地块 或 套作 机械种植技术? 冬作稻田:小型机械髙垄双行种植技术 研发农机农艺融合综合增产增效技术 关键机械技术 及 装备研制 各区域通过选型和 试验 , 筛选出适应性较强、稳定性较好、可靠性较高的机械装备,对其关键部件优化设计 研制生产多种类型的稳定性强、可靠性高的生产机械 农机农艺融合综合增产增效技术 主产区 集成 农机农艺融合 技术, 改进完善设备性能,形成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规程 并示范 联合培训企业、合作组织和大型种植户,推动服务体系的建立, 引导 种植技术改进 集成与示范 农机农艺融合综合技术 马铃薯机械化其他措施 加快 土地流转 、 农田修整 改造等 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加快推进丘陵、山地机械化 提高机械装备创新研发能力 马铃薯机械化展望 农机农艺结合 短时间不 能解决 农艺标准化 、 规模化 和产业化 机械 :自动化、数字化 农业:精准化、现代化 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任务 试验示范 5个技术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