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应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6546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应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应应用用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中的应用第一节概述分子生物学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并通过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变异来研究疾病如肿瘤、遗传病、心血管疾病、感染和免疫等发生和发展的本质,为它们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外科医生能够从分子水平对外科疾病如肿瘤、器官移植、感染、创伤以及先天畸形等进行研究,从而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产生质的飞跃,同时基于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基因工程技术发展起来的干细胞研究、组织工程、生物材料以及生物制药等新兴领域也在外科学

2、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第二节分子生物学与外科疾病诊断外科疾病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肿瘤,而肿瘤生物学又是细胞分子生物学里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可以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的存在、分析肿瘤相关基因的缺陷及表达功能,及其与瘤细胞分化、转移之间的关系,以达到通过基因早期诊断肿瘤并判断预后的目的。一、肿瘤相关基因(一)癌基因细胞基因组中能够使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称为癌基因(oncogene)。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这类潜在的基因处于不表达状态,或其表达水平不足以引起细胞的恶性转化,或野生型蛋白的表达不具有恶性转化作用,称为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

3、的表达受到严密的调控,当这些基因发生变异时可持续异常表达,其产物可使细胞持续增殖。根据其产物作用可分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激酶、ras基因产物及核转录蛋白等,常见原癌基因有ras、myc、erbB等。(二)抑癌基因抑癌基因(antioncogene)是一大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当它失活时,可能使癌基因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癌的发生和发展。常见抑癌基因有p53、p16、nm23、APC、Rb等。(三)肿瘤耐药相关基因肿瘤细胞在受到抗肿瘤药物的作用之后,甚至在抗肿瘤药物作用之前,产生了针对这种药物或相关药物,甚至是无关药物的抗药性,称为多药耐药性(multi drug

4、resistance MDR)。肿瘤多药耐药性主要与MDR-1基因表达的P-糖蛋白及MDR-相关蛋白相关。二、分子生物学与肿瘤诊断(一)肿瘤分子生物学诊断策略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查基因的结构或表型来诊断疾病的方法称为基因诊断。1.染色体异常的检测某些原癌基因在原位染色体时无致癌活性,当它易位到其他染色体时则表现为致癌活性。原位杂交技术或原位PCR技术结合染色体显带技术可进行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以及特定顺序的断裂点检测等。2.基因突变检测基因突变是原癌基因激活的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对于基因突变的分析可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

5、tion polymorphism,SSC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核酸分子杂交以及最近发展的DNA芯片杂交技术等。3.基因扩增检测一般癌基因多为单拷贝基因,但在癌细胞中拷贝数常大量增加即癌基因扩增。可以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基因DNA进行酶切,然后通过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该基因拷贝数的变化。4.肿瘤相关病毒基因检测由于病毒小且难以培养,一般方法检测效果较差,而PCR和核酸杂交技术检测病毒则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5.肿瘤表达的检测肿瘤基因的扩增可表现为转录产物mRNA的增加,可通过逆转录PCR、

6、Northern blot等技术来检测。近来发展的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法、流式细胞仪、蛋白芯片等技术可检测肿瘤组织或血清中异常的癌基因蛋白,有着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6.端粒酶检测人体正常细胞的端粒酶失活,因而端粒不断缩短,最后细胞发生凋亡。而恶性肿瘤细胞中端粒酶活化,使染色体端粒稳定的维持在一定长度,从而使癌细胞持续增殖获得永生化。端粒酶活化在恶性肿瘤中阳性率为85%95%。TRAP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可在104个细胞中检测到一个永生化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具有敏感性强、特异度高的特点。7.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内或

7、旁侧序列中存在许多14bp的串联微小重复序列,称为微卫星DNA。重复序列的增加或丢失称作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多种肿瘤基因组尤其是有DNA错配修复系统缺陷的肿瘤基因组中可检测到微卫星不稳定性。其基本技术为通过微卫星DNA两侧的DNA序列设计PCR引物,通过凝胶电泳来分析PCR产物。(二)基因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1.肿瘤易感性检测肿瘤遗传学研究发现,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其遗传学基础,因而肿瘤易感性的检测对于高危人群的筛检及确定具有较大实用价值。已知的肿瘤易感基因有Rbl、WTl、p53、APC、hMSH2、hMLH1、Ret、BRCA1等,与其相对应的癌症综合征分别为:视网膜母细胞瘤、Wilms瘤、L

8、i-Fraumeni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腺瘤性结肠癌(HNPCC)、II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II)以及乳腺癌和卵巢癌。对有家族史的无症状人群进行肿瘤易感基因的筛查结果为阳性时可考虑作预防性手术,以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肿瘤的早期诊断例如K-ras基因突变是一种人胰腺癌、结肠癌和肺癌中发生率较高的分子病变,其突变点固定于12、13和61位密码子,其中以12位密码子突变最为常见。国外有研究报道,对胰腺癌细针穿刺活检组织作K-ras第l2密码子突变检测,其检出率为100%(12/12),而慢性胰腺炎患者均无突变发生。对大肠癌患者粪便中的K-ras突变检测,发

9、现检出率达到33.3%,对临床检测和大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检有意义。3.肿瘤分类例如通过检测N-myc与c-myc的扩增与表达以及Rb基因的缺损,可以鉴别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上皮瘤。神经母细胞瘤的N-myc明显扩增且表达增强,同时可检测到Rb基因缺损,而在神经上皮瘤中则检测到c-myc扩增且表达增强,但检测不到缺损的Rb基因。4.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判断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MDR基因和mRNA的表达,有助于对肿瘤化疗效果的判断。许多研究表明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和扩增与患者预后相关,如p53突变与肝癌、大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预后有关。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与多种肿瘤转移相关,如检测到nm23缺

10、损则预后较差。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外科疾病治疗随着在分子水平对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外科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已成为可能。目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肿瘤复发与转移、器官移植供体提供与排斥反应、严重感染、创伤后组织愈合等外科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途径。一、基因治疗策略及技术(一)基因治疗策略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通过转基因技术在特定的靶细胞表达特定基因,或封闭、抑制异常表达基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基本策略包括:1.基因置换将正常外源基因导入病变细胞,置换有缺陷的致病基因,并尽量使基因组不发生其他改变,达到定点整合或基因打靶(gen

11、e target)的目的。2.基因修正大多数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发生点突变,而基因其他部位的编码及调控结构是正常的,因而不必进行整个基因置换,而只在原位修复致病基因的突变,这种方法称为基因修正。3.基因修饰指并不去除异常基因,而是通过外源基因的非定点组合,将功能性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他相关细胞。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可弥补致病基因的缺陷功能,或能表达靶细胞原先所不具备的产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基因封闭导入的外源基因可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于致病基因,抑制或破坏致病基因的表达。常用方法有:反义RNA技术通过体外合成的反义RNA或构建能转录反义RNA的重组DNA质粒转入细胞中,利用碱基互补原

12、理结合细胞中特异mRNA以调控其翻译。核酶技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被称为核酶(ribozyme),核酶通过两端引导序列与mRNA结合后将其切断,并可从杂交链上解脱并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mRNA。(二)基因转移技术基因转移技术有生物学方法和非生物学方法两类,前者主要指利用携带外源基因的缺陷病毒感染靶细胞,后者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DNA导入细胞。基因转移常用的病毒载体有逆转录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等。基因转移的非生物学方法主要有脂质体、受体介导的基因转移、DNA-磷酸钙共沉淀法、电穿孔法、显微注射法、颗粒轰击等。二、分子生物学与肿瘤治疗(一)肿瘤致病基因相关基因治疗1

13、.以癌基因为靶基因对于过度活化的癌基因可用基因封闭的方法,体外合成与致病癌基因mRNA互补的反义RNA或核酶,通过干扰癌基因的转录和翻译以关闭癌基因的表达。2.以抑癌基因为靶基因对于抑癌基因失活的恶性肿瘤,可通过基因修饰转入具有正常功能的野生抑癌基因,或通过基因置换将外源基因与缺陷的抑癌基因进行同源重组,重建失活的抑癌基因功能以控制肿瘤的异常生长。(二)肿瘤免疫相关基因治疗1.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转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以增强肿瘤细胞MHC抗原的表达,加强免疫效应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另一途径就是促进肿瘤抗原的表

14、达,采用病毒基因转染肿瘤细胞,使细胞膜上表达病毒抗原,从而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应答,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目的。2.增强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效应通过向靶细胞如肿瘤浸润细胞(TI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等转移细胞因子基因如白细胞介素类(IL-2、IL-4、IL-6)、干扰素类(IFN-、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直接杀伤肿瘤或通过刺激免疫网络间接发挥肿瘤杀伤作用。3.肿瘤基因疫苗肿瘤基因疫苗是以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al antigen,TSA)、肿瘤相关抗原(tumor

15、 associated antigen,TAA)、突变的癌基因以及肿瘤相关的病毒蛋白等的编码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携带上述基因的重组DNA质粒直接注射到体内,通过表达上述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4.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研究者将Fas抗原基因转染肿瘤细胞,当免疫效应细胞表面的Fas配体(FasL)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Fas抗原结合后,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三)肿瘤化疗相关基因治疗1.肿瘤耐药的基因治疗通过构建MDR-1 mRNA序列特异性的反义寡核苷酸或核酶,抑制MDR-1表达P-糖蛋白以提高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2.肿瘤自杀基因的治疗自杀基因转入肿瘤细胞后,通过其代谢作用可将无毒性

16、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药物,从而达到特异性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常用的肿瘤自杀基因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基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基因等。3.诱导正常细胞的耐药治疗肿瘤化疗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就是骨髓抑制问题,国外已经在临床中开展人MDR-1基因转入晚期癌症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实验研究。此外,将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转入造血干细胞亦可缓解肿瘤化疗药物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四)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治疗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可与癌细胞分泌的包括胶原酶在内的多种金属蛋白酶相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保持血管基底膜的完整性。因此,通过转导TIMP基因以加强其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阻止癌细胞的转移。另一策略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可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三、分子生物学与器官移植随着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药物研究的进展,人们已经在临床开展包括心脏、肺脏、肝脏、胰腺、肾脏在内的多种器官移植。对于有器官功能衰竭或因患恶性肿瘤而行器官切除的患者,器官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