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5864740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 1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应对应对应对 史柏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非营利组织(简称 NPO)是旨在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公益或互益服务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一般而言,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支援性、公益性和非宗教性等多个特征。由民间人士自发成立并自主开展活动的自下而上的组织,通常称为“草根非营利组织(简称 GRO) ” 。非营利组织的种类繁多,本文研究的非营利组织专指为社会民众提供公益性福利服务的专业机构。 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期,高度集中统一的社会管理模式向多元化

2、的社会管理模式转变,非营利组织的发育成长有了较以往大得多的空间。但是,由于过往社会的运行仍然存在巨大惯性,加之新的社会运行的政策环境尚未完善,非营利组织(尤其是草根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人力和资金方面的资源严重缺乏,影响了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提供专业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一一一一、非营利组织资金非营利组织资金非营利组织资金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筹集筹集筹集的的的的困境困境困境困境 一般而言,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筹集有以下几个来源:政府资助;社会捐赠;服务收费;经营性收入。但是在中国现阶段,大多数非营利组织(尤其是草根非营利组织)很少甚至没有上述几个筹资渠道。 政府一

3、般资助自己扶持成立的社会组织,很少对自发成立的非营利组织(特别是草根非营利组织)给予经费资助,据统计,目前中国公共部门提供的项目经费仅占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的 3.64%1。 社会捐赠的公益善款大多由政府批准的公募基金会筹集并使用,非营利组织自己不具有筹集社会捐款的资格。 公益性社会福利服务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是应该免费提供的,收费式(哪怕是低收费)服务很少有人问津,有调查资料表明,我国非营利组织业务收入只占年总收入的 6%,而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年服务性收费占总收入的 56.6%2 。 1 木雨雨: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探讨 http:/ 2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 来源: 作者:快乐无

4、线 2011-06-10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社会服务创新 2 大多数非营利组织没有房产地产等不动资产或结余性流动资金,因而也不可能有经营性收入。 在缺少上述四个筹资渠道的情况下,许多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筹集,一部分来自于组织成员自掏腰包,自己承担服务所需费用;另一部分则是接受国外境外基金会援助。 但是,这样两部分的资金筹集既不稳定也无法持久。组织成员自掏腰包承担服务经费是基于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服务对象的爱心,自身收入的多寡以及自身及家庭支出的变化,都会影响这部分资金的筹集。国外境外基金会的援助要受到相互间宗旨的契合度、相互间信息的沟通度、相互间合作的信任度、相互间目标的达成度等因素影响,而最

5、主要还要受到国际经济发展景气状况的影响,在经济低迷、金融危机频发的当今世界,靠国外境外基金会的资金援助也是没有持久和稳定可言的。 综上所述,经费不足是中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邓国胜的中国 NGO 问卷调查的初步分析显示,41.4的非营利组织认为资金缺乏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3 二二二二、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困境的原因分析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困境的原因分析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困境的原因分析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困境的原因分析 分析中国非营利组织在筹资方面的上述困境,大致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类原因。 (一一一一)非营利组织筹资困境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非营利组织筹资困境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非营利组织筹资

6、困境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非营利组织筹资困境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1.1.1.1.非营利组织的法定地位非营利组织的法定地位非营利组织的法定地位非营利组织的法定地位及其及其及其及其背景背景背景背景因素因素因素因素 在中国,从事公益服务事业的组织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此类组织被称为“国家事业单位” ;另一类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此类组织被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简称民非 ) ” ,4 本文所讨论的非营利组织(尤其是草根性非营利组织

7、)大多属于“民非”组织。从法律文件的定义可见,此两类组织的最大区别有两点:其一是举办者不同。事业单位主要由国家机关举办,而“民非”主要由社会力量举办;其二是经费来源不同。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举办” ,而“民非”组织“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 。上述特征表明,非营利组织得不到国有资产即3 浅析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资金“瓶颈”的成因及其突破。http:/ 4 国务院于 1998 年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 3 政府财政资助是由其法定地位及其与国家政府机构的关系确定的。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在财政投入的方向上是“公私分明”的,不向民间举办的

8、非营利组织投放资源,被认为是坚守国有资产“纯洁性”的原则,因此,民办非营利组织不能获得政府财政资助便有了法律上的依据。 2.2.2.2.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民慈善捐赠文化慈善捐赠文化慈善捐赠文化慈善捐赠文化因素因素因素因素 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众的慈善公益捐赠的规模和数量往往与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一般而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民众生活富裕程度越高,则民众慈善公益捐赠的热情也越高、规模也越大、数量也越多。此所谓“温饱生慈悲” 。 当然,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国一地慈善捐赠风气形成的唯一原因,除此之外,还取决于经济发展中财富分配的合理与

9、否,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否,国家法律法规的鼓励与否等因素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社会已经步入能满足基本温饱的小康阶段,普通民众也有了比以往更强的慈善公益捐赠意愿和能力。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灾后的公益募捐状况清楚显现了中国国民的这一变化。但是,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公益慈善捐赠无论是覆盖范围还是规模数量都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尚未形成与其经济规模相衬的公益慈善捐赠文化。 原因之一是,国民财富的分配严重不合理,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贫困者无力捐献,而暴富者无心捐献。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利用非正常途径和手段获得巨大财富者,一是没有慈善公益的情怀而不愿意参与公益慈善捐

10、赠,二来害怕露富遭致社会质疑而不敢参与公益慈善捐赠。 原因之二是,相当数量的企业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根据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一项调查,只有 1%的企业家关注慈善活动和慈善捐款。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陈新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 1000 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 10 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作为个人而言,富豪们无疑是最具经济捐赠实力的个人,而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4 年中国慈善榜”中,其评出的 100位中国富豪七成没有出现,上榜富豪们的捐赠一般也只占其资产总额的百分之几。5 原因之三是,政府税收优惠政策的鼓励力度不够。一般而

11、言,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优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优惠;二是对面向非营利组织的捐赠方的优惠。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政策不明确、不具体、5 浅析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资金“瓶颈”的成因及其突破。http:/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社会服务创新 4 不系统。目前以所得税优惠为主,范围也比较局限;同时在财产税,以及我国主要的税种商品税中,缺乏对非营利组织的专门规定,尤其缺乏对民间成立的非营利组织的优惠措施。6 (二二二二)非营利组织筹资困境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非营利组织筹资困境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非营利组织筹资困境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非营利组织筹资困境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1.1.1.1.非营利组织的先

12、天发育不良非营利组织的先天发育不良非营利组织的先天发育不良非营利组织的先天发育不良造成社会公信力不足造成社会公信力不足造成社会公信力不足造成社会公信力不足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性非营利组织的大量产生和飞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现象,由于社会处于急速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的交替和相互作用使得非营利性组织的发育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因此可以说,中国非营利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先天发育不良”的问题。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组织运作及行为的非规范性;组织及个人的腐败和争名夺利行为;由于狭隘的小农意识而引发的恶性竞争以及违背非营利组织的非政治化原则等问题。7 由于上述缺陷造成非营利组

13、织在善款使用方面的不公开、不透明甚至侵吞挪用,严重影响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使得社会民众不愿意将公益慈善捐款交给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使用。 2.2.2.2.非营利组织的后天能力不足造成社会影响力低下非营利组织的后天能力不足造成社会影响力低下非营利组织的后天能力不足造成社会影响力低下非营利组织的后天能力不足造成社会影响力低下 这里所说的能力是综合来看的,包括一个组织的活动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扩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一般来说规模比较小,成员比较少,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也就比较弱,加上组织管理不规范、不透明、不民主,又缺乏评估和社会监督,使得它们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方

14、面涉及面窄,覆盖人群少,发挥作用小,在政府继续掌控福利资源并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大格局下,非营利组织的存在似乎可有可无,难以承担政府“卸载”下来的公共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职能。 三三三三、由筹资困局引致的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困境由筹资困局引致的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困境由筹资困局引致的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困境由筹资困局引致的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困境 非营利组织的服务与发展依赖于员工对服务的投入以及服务的专业素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包括人员的聘任、使用、薪酬、奖惩、培训等等。但是由于上文所述非营利组织在资金筹集方面呈现特殊的困难,使得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伴随发生下述困境: 其一,

15、员工的专业素养低。因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6 王名、贾西津,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http:/ 7 Tom:中国非营利组织 http:/ 非营利组织的资源困境及其应对 5 都较低,因此,其聘用员工的门槛低,对于员工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教育背景没有专门的严格要求。加之投入少、待遇差,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团队。这种现象与机构的服务宗旨与目标是相悖的。 其二,员工流动性大、流失率高。针对上述状况,非营利组织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大投入,如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专业素养等,但是由于在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方面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善,所以,一旦员工在能力上有所提升,就会朝有更好地位待遇的机构和岗位流动。这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又一个悖论:为提高员工素质而加大培训等资源投入,而员工素质提升却增加其流失的可能。 其三,员工非专业服务方面心理困扰大。非营利组织负责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机构员工进行专业督导,专业督导面对的大量问题,是员工在专业服务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方面的问题,此即督导工作中的教育性督导任务。当然,除此之外,也协助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困扰问题,此即督导中的支持性督导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