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开发过程完成后需评审及检查验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5864606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品开发过程完成后需评审及检查验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产品开发过程完成后需评审及检查验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产品开发过程完成后需评审及检查验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产品开发过程完成后需评审及检查验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产品开发过程完成后需评审及检查验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品开发过程完成后需评审及检查验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开发过程完成后需评审及检查验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整车总布置及底盘各系统检查、验收基本内容整车总布置及底盘各系统检查、验收基本内容说明:说明:“整车总布置及底盘各系统检查、验收基本内容”是本人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 和收集的资料汇总而成的。本内容主要是根据产品开发节段,产品开发设计冻 结后,提交的所有技术文件。因本人对车身和电气了解甚少,没有汇总这方面 的内容。 本内容中的一些参数是根据轿车要求提出的不一定适应其它车型,所以本 内容只供相关人员参考,不做为设计依据。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有不正确或不到之处,请提出宝贵意见李英2008 年 10 月 23 日设计人员设计结束提交后,需对设计冻结的数模、计算和相关的技术文件进行检查,验收。特别是设计公

2、司提交的设计文件必须进行此项工作,尽量减少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以防流入下一道工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评审检查内容如下:1 整车总布置整车总布置1.1 评审、检查、验收设计任务书:1.1 检查市场定位和分析,预测销售区和目标用户群是否准确,1.2 整车配置及各总成结构描述是否准确,主要设计参数是否合理,各性能参数是否符合强检标准,満足国家及行业标准,1.3 国内外同类车型对比及本设计车型竞争优势分析,1.4 时间计划进度是否符合企业要求,1.5 是否有目标成本分析。1.6 设计车型需要満足的国家强检项目的汇总表,及出口国的标准汇总1.7 是否有系列车型配置表1.2 评审、检查、验收总布置二维图:

3、评审、检查、验收总布置二维图:整车设计的设计状态按 GB19234-2003 规定执行,即半载状态;空载状 态(整车整备质量状态)和满载状态则作为另两个重要状态进行设计校2核。1.2.1 技术要求是否反映整车主要硬点坐标:1.2.1.1 整车绝对坐标的确定是否符合车型的基本要求1.2.1.2 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即总布置轮廓硬点是控制整车外造型的基础性数据。 (长、宽、高、轮距、 ;轴距、前悬、后悬、接近角(満载) 、离去角(満载) 、纵向通过角(満载) 、最小离地间隙(満载) 、最小转弯直径、行李箱容积。1.2.1.3 底盘控制硬点:1.2.1.3.1 发动机:曲轴中心线与缸体后端面交

4、点坐标、曲轴中心线与 X 轴的夹角1.2.1.3.2 传动轴:夹角, (上跳极限、下跳极限、设计状态 )1.2.1.3.3 悬架:前、后减振器上中心点、上、下摆臂安装硬点、前、后悬架静、动挠度1.2.1.3.4 车轮(半载)前、后轮轮心1.2.1.3.5 定位参数:前轮外倾、前轮前束、主销内倾、主销后倾、后轮外倾、后轮前束1.2.1.3.6 转向:转向器断开点、车轮最大转角、转向器行程、转向盘圈数1.2.1.3.7 车身控制硬点:车身与车架安装硬点、前风窗玻璃倾斜角度、侧窗玻璃倾斜角度、前车门开启角、后车门开启角、发动机盖最大开启角、后背门最大开启角、车门开启整车最大宽度、仪表板中部对称中心1

5、.2.1.3.8 人机工程设计硬点:前 R 点坐标、后 R 点坐标、前舱头部空间、后舱头部空间、95%驾驶员人体坐姿角度、95%后排乘客人体坐姿,手、脚操作区的空间布置1.2.2 是否反映整车姿态(空载,半载,満载) ,31.2.3 发动机型号参数和轮胎型号规格1.2.4.车辆外廓尺寸是否和设计任务书一致,1.2.5 整车各大总成系统及设计基准是否在视图中清楚反映。1.2.6 人体姿态是否正确表示,是否符合人机工程标准的要求1.2.7 整车主要特征尺寸是否齐全,1.2.8 各总成的布置是否符合法规要求1.2.9 图面制图及尺寸标注是否符合国家制图标准。1.3 检查,验收总布置设计计算及运动校核

6、计算书:检查,验收总布置设计计算及运动校核计算书:车轮跳动与轮罩设计校核、动力性能分析计算、风窗玻璃刮刷面积校核、脚踏板、手伸及界面校核、汽车驾驶员视野校核、燃油经济性计算、人体坐姿校核、上下车方便性校核、轴荷分配、最小转弯直径校核1.3.1 检查计算报告中的原始数据是否正确,与总布置参数是否一致。报告中的运算公式和符号,单位是否正确,统一,有出处。1.3.2 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评价方法的正确性,结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満足相关标准的要求。1.4 评审三维油泥模型:评审三维油泥模型:(需公司高层参加)1.4.1 造型风格,特征是否与二维效果图一致,达到预期的效果。1.4

7、.2 是否符合总布置的要求,1.4.3 外部突出物和内部突出物是否符合法规要求。1.4.4 是否符合人机工程要求,1.4.5 模型表面是否光顺,特征点是否雕塑到位,1.4.6 模型的分缝线是否合理、均匀,断差是否合适,分块是否合理1.4.7 功能件及附件是否齐全,牌照位置是否符合法规要求1.4.8 材质表达是否明确1.4.9 车内模型操控件空间布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机工程要求。41.4.10 是否考虑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性。1.5 检查、验收三维造型数模检查、验收三维造型数模(专业光顺人员)1.5.1 造型风格、特征与效果图是否一致,1.5.2 造型特征面是否符合光顺的基本要求1.5.3 整车

8、参数是否符合总布置要求1.5.4 数模曲面内部质量是否符合要求1.5.5 数模曲面间位置偏差及角度偏差是否符合要求1.5.6 数模型面分块是否合理1.5.7 各造型特征曲面饱满度及弧高是否满足造型要求1.5.8 曲面阶数和段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1.5.9 光照检查高光过渡是否自然,有无扭曲等不光顺处1.5.10 特征曲线在各视图方向是否光顺,趋势走向是否流畅合理1.5.11 各部件间间隙、段差是否正确,是否和主模型一致1.5.12 汽车车内、外部突出件是否满足法规要求1.5.13 灯具是否符合法规要求1.5.14 车身功能件和附件是否齐全1.5.15 板金件开缝 R 角是否符合要求,能否顺利折边

9、1.5.16 各部件的拔模方向与拔模角是否考虑,能否顺利脱模1.5.17是否进行人机工程校核1.5.18 是否分缝均匀,不易产生工艺偏差1.5.19 工艺是否可以实现2 评审,检查,验收各总成系统的技术文件(评审,检查,验收各总成系统的技术文件(数模,二维图,设计计算,明细表)2.1 检查.各系统及总成的设计二维图,数模,计算书,技术文件是否符合相关国5家标准及企业标准2.2 各系统数模检查各系统数模检查2.2.1 各系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统一性、正确性2.2.2 基本车型零部件的坐标系与整车坐标系是否一致(模型一律采用整车坐标系,借用件除外)2.2.3数模上的孔,螺纹,花键,壁厚是否表达正确

10、、清楚2.2.4 焊接件数模的焊接关系是否合理2.2.5 检查各系统中各零部件和相邻零部件之间的间隙是否合理,不允许、干涉2.2.6 制造工艺是否可行2.2.7 倒角、圆角是否有遗漏2.2.8 冲压件的冲压圆角是否合理2.2.9 检查总成、零件的外廓尺寸及装配尺寸是否满足整车的装配要求2.2.10 铸件拔模方向及拔模斜度是否合理2.3 底盘二维图底盘二维图2.3.1 图纸上的视图,能否表明产品零、部件的主要功能、轮廓、联结部位和固定部位的尺寸和形状。是否描述完整、正确。2.3.2 检查有变形或运动的部件是否表达了各个运动状态下的尺寸或形状,包括空载、半载、满载和极限状态的尺寸2.3.3 检查零

11、件图粗糙度标注是否合理2.3.4 检查图纸基准面和基准孔标注和尺寸是否合理。2.3.5 检查装配图内配合面和孔配合公差选择和标注是否合理2.3.6 检查计算尺寸链分配是否合理。2.3.7 检查焊接总成图焊接符号和焊接尺寸标注是否合理、正确。2.3.8 检查标题栏和明细栏中代号、名称、数量和材料是否正确。2.3.9 检查系统图中是否有装配调整技术条件,并检查其正确性2.3.10 检查总成图零件图中是否有重要度和关键尺寸的标注62.4 底盘各系统的设计计算:底盘各系统的设计计算:2.4.1 检查计算报告中的原始数据是否正确,与总布置参数是否一致。报告中的运算公式和符号,单位是否正确,统一,有出处。

12、2.4.2 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评价方法的正确性,结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満足相关标准的要求。2.5 检查各系统明细表检查各系统明细表2.5.1 明细表中的零件号、图纸号、零件名称、数量、结构级别是否和数模、图纸、技术文件相一致2.5.2 明细表中是否有材料、重量参数2.5.3 明细表中是否有重要度标注2.6 各系统专向检查、验收各系统专向检查、验收2.6.12.6.1 发动机及附件发动机及附件2.6.1.1 检查发动机性能参数,功率、扭矩、油耗、排放、噪声是否满足整车动力性、经济性要求及国家强制性法规要求2.6.1.2 检查发动机附件如发电机、电机、动力转向泵、压缩机、

13、及其轮系的选型及相关技术参数是否满足各系统的匹配要求2.6.1.3 检查发动机冷却系进、出水口,排气系统排气口,供油系的进、出油管接口,进气系的进气口的接口尺寸是否满足各系统的装配要求2.6.1.4 检查悬置的匹配设计计算中的性能参数是否符合整车隔振性要求2.6.1.5 检查动力总成匹配计算是否达到了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的要求、2.6.2 离合器系统2.6.2.1 检查离合器的选型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发动机最大输出扭矩的要求,并有适当的储备系数. 相关资料推荐小轿车的储备系数推荐值 1.31.752.6.2.2 离合器总泵:安装尺寸满足装配要求,总泵排量满足离合器行程要求,总泵缸径尺寸和输出油压满

14、足离合器压力需求。72.6.2.3 离合器分泵:安装尺寸满足装配要求,分泵排量满足离合器行程要求,分泵缸径尺寸和油压满足离合器工作压力需求。2.6.2.4 踏板机构安装尺寸:满足装配要求,踏板行程满足离合器系统行程要求,并要符合国家和企业标准规定,踏板行程应控制在 80150mm 之内。踏板力:满足离合器系统的需求,并要符合 GB72582004 国家标准,踏板力小于 300N 的规定。踏板的限位器:是否在保证使用行程的前題下起到对系统的保护作用踏板机构的结构、选材、料厚、焊接、成形,应满足可靠性、耐久性的要求,需要时要进行 CAE 模拟分析,各零部件不得损坏或失去功能,踏板中心的永久变形不大

15、于;2.6.32.6.3 变速器变速器2.6.3.1 检查变速器参数,各档速比、传递扭矩是否满足整车动力性、经济性要求,噪声值是否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2.6.3.2 检查变速器动力输入,输出端的装配尺寸是否满足相关总成的装配要求2.6.3.3 检查变速器里程表软轴的速比是否和里程表相符2.6.3.4 检查变速器换挡换位装配尺寸是否満足操纵系统的安装要求2.6.3.5 检查变速器操纵机构的手柄位置,操作力和操作行程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及系统功能要求.档位是否清淅,到位。 拉索性能应符合 QC T 29101-92 汽车用标准拉索总成的要求。2.6.42.6.4 供油系供油系2.6.4.1 检查燃油泵

16、的选用是否符合发动机供油系要求:2.6.4.1.1 油泵提供的最小流量,应等于发动机所需的最大喷油量与燃油压力调节器所需的最小回油量之和;2.6.4.1.2 燃油泵在最小流量时提供的最小压力,应等于此时压力调节器的最大压力与油道中的沿程损失之和;2.6.4.1.3 燃油泵的流量不能太大,以免有过多的回油;82.6.4.1.4 燃油泵的流量不能过小,以免使燃油压力脉动增加2.6.4.2 检查燃油滤清器的匹配和选用是否符合燃油泵的设计要求2.6.4.2.1 燃油滤清器的流量(根据选用的燃油泵流量而定);hL/2.6.4.2.2 燃油滤清器进出口压力损失小于 10Kpa;2.6.4.2.3 燃油滤清器原始滤清效率90%。2.6.4.3 检查碳罐的匹配和选用是否满足发动机排放要求2.6.4.3.1 蒸汽贮存装置有效吸附率:有效吸附率应20;2.6.4.3.2 蒸汽贮存装置脱附残存率:脱附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