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民勤县“十一五”防沙治沙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5856757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对民勤县“十一五”防沙治沙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对民勤县“十一五”防沙治沙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对民勤县“十一五”防沙治沙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对民勤县“十一五”防沙治沙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对民勤县“十一五”防沙治沙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对民勤县“十一五”防沙治沙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民勤县“十一五”防沙治沙情况的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园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甘甘肃肃广播广播电视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大学开放教育实实 习习 报报 告告20102010春春 级级(春(春/ /秋)秋) 园园艺艺本科本科 专业专业题题目:目:关于关于对对民勤民勤县县“十一五十一五”防沙治沙情况的防沙治沙情况的 调调研研报报告告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李李祯祯年年 指指导导教教师师: : 王小王小兰兰 教教 学学 班:班: 民勤党校民勤党校 2011年年12月月6日日2园艺专业(本科)生产实习考核表园艺专业(本科)生产实习考核表 教学点:民勤党校 学生姓名:李祯年 实习单位民勤县林业站实习起止时间2011年3月至20 11年6月实习单位意见盖 章年

2、 月 日指导教师鉴定及评分签名(盖章)年 月 日试点分校、工作站综合实践环节指导小组审核意见签名(盖章)年 月 日省电大综合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签名(盖章)年 月 日备 注说明:1、此表附于实习报告封面之后。32、此表由各试点分校、工作站或教学点(班)自行复制。关于对民勤县“十一五”防沙治沙情况的调研报告园艺本科 1062001204612 李祯年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全县辖18个乡镇,249个行政村,总人口31.5万,土地总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其中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占94.5%,绿洲边缘风沙线长达408公里,是我国西北地区

3、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一、防沙治沙任务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民勤县以创建全国节水模范县和防沙治沙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积极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防沙治沙模式,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6亿元,造林面积达75.786万亩,占计划任务55万亩的137.8%。其中,完成人工造林和防风固沙林建设30.79万亩,占计划任务30万亩的102.6%;营造农田防护林3.62万亩,占计划任务3万亩的120.6%;实施封沙育林草45万亩,占计划任务25万亩4的180%;工程压沙16.52万亩。1、重点工程建、重点工程建设设任任务务全面完成。全面完成。认真实施三北

4、防护林、退耕还林及成果巩固、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省列防沙治沙专项、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一是三北防一是三北防护护林工程,林工程,完成投资2120万元,以龙王庙、青土湖等风沙危害严重区域为重点,造林7.9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草)6.67万亩。二是退耕二是退耕还还林工程,林工程,完成投资8908.9万元,实施退耕地造林0.3万亩,配套荒沙滩地造林3.4万亩,退耕封育2.7万亩,全县退耕还林建设面积达到29.53万亩。三是中央森林生三是中央森林生态态效益效益补偿项补偿项目,目,完成投资2334.55万元,管护国家级公益林100.42万亩

5、。四是省列防沙治四是省列防沙治沙沙专项专项, ,完成投资5620万元,以老虎口、民南路等区域为重点,完成工程治沙造林6.85万亩。五是五是国家重点生国家重点生态态功能区功能区转转移支移支付付项项目,目,完成投资5716万元,在西大河等区域实施防沙治沙工程4.886万亩,扶持建设生态经济林基地4.045万亩、种苗基地0.04万亩、通道绿化40公里、村镇绿化6个、沙产业开发0.03万亩, ,修建防沙治沙道路50公里。六是六是防沙治沙基本建防沙治沙基本建设项设项目,目,完成投资147.5万元,营造防风固沙林1.35万亩。七是防沙治沙示范七是防沙治沙示范区建区建设设, ,完成投资252.5万元,以绿洲

6、西线、北线风沙口治理为重点,建立防沙治沙技术展示区4个、示范面积3600亩,营造防风固沙林1.25万亩。八是八是退退耕耕还还林成果巩固林成果巩固项项目目,完成投资847.62万元,累计补植补造1.08万亩,建设经济林基地0.23万亩、种5苗基地0.12万亩,修建三连栋苗木培育日光温室1座、炼苗棚2座,扶持林果产业基地建设0.53万亩。2、林木、林木资资源管理全面加源管理全面加强强。 。严格落实禁止放牧、禁止非法开荒打井、禁止过量超采地下水的“三禁”政策,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强对牲畜游牧现象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动态巡查和林木采伐许可管理,认真执行民勤县林木采伐管理办法,规范采伐程序

7、,控制林木采伐,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四级护林管护网络,形成专业与民间相结合的护林网络体系,治理成果和沙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3、生、生态态用水得到基本保障。用水得到基本保障。全面落实水资源配置方案,实施田间节水工程55.179万亩,累计关闭机井3018眼,配套压减农田配水面积44.18万亩,削减地下水开采量4.2843亿方,全县地下水位降幅减缓,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开始回升。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照优先保障基本生态用水的原则实施水量分配,最大限度地保证沙区生态用水。4、沙区开、沙区开发发建建设项设项目目环环境影响境影响评评价制度全面推行。价制度全面推行。认真执行营利性治沙管理办法,规范营利性治沙管

8、理。对从事营利性治沙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开发,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确保营利性治沙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5、 、沙化土地沙化土地单单位治理位治理责责任制任制严严格格落落实实。 。在沙化土地治理工作中,县政府与责任单位签定治理责任书,并组织相关部门进6行督促检查,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属地管理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包栽植成活,包营林管护。二、主要做法及成效“十一五”期间,民勤县认真探索和实践防沙治沙的政策措施、技术模式、管理机制,综合运用工程、生物、科技措施,采取依托项目资金和发动干部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9、。到目前,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09.36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93万亩,封育成林78万亩,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7.8%提高到2010年的11.52%,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主要特点:一是治理速度明一是治理速度明显显加快。加快。每年新增压沙面积3万亩,人工造林5万亩,封沙育林(草)1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0.250.3个百分点。二是治理成效比二是治理成效比较显较显著。著。据全国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分析,“十一五”期间,全县荒漠化土地面积由144.66万公顷减少到144.23万公顷,净减少0.43万公顷;极重度和轻

10、度2种类型荒漠化土地分别减少7.12万公顷和565公顷,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轻度发展。沙尘暴日数由“十五”时期的年均12.8日减少到“十一五”时期的年均9日。三是治沙机三是治沙机制不断制不断创创新完善。新完善。通过完善政策、活化机制,初步形成了群众义务压沙,专业组织施工造林,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防沙治沙新格局。四是沙四是沙产业产业培育已具培育已具雏雏形。形。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7、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建设酿造葡萄2万亩、红枣5万亩,发展日光温室葡萄928座,推广示范梭梭接种肉苁蓉2万亩,形成了以大田酿造葡萄、密植红枣为主体,以日光温室设施林果业为补充,以梭梭接种肉苁蓉等为特色

11、的沙产业发展体系。五五是是农农民收入民收入稳稳步增加。步增加。防沙治沙示范区建设促进了沙产业及特色林果产业的发展,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全县粮经草比例由2006年的38:45:17调整为2010年的28:70:2,退耕还林农户人均年增收39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末的3319元增加到“十一五”末的5215元,增长57.1%。六是生六是生态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治沙造林、保护生态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一)持持续续宣宣传发动传发动, ,营营造生造生态态安全安全浓浓厚氛厚氛围围。 。每年利用“3.1

12、2”植树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6.17”世界荒漠化干旱日等节日,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大宣传、大教育活动,召开建国以来第二次防沙治沙誓师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两县”创建,每年举行大规模压沙造林和义务植树活动。通过筹建防沙治沙展览馆、编制防沙治沙系列专题片、举办大型公益活动、开通民勤林业网站和邀请中央电视台等知名媒体来民勤采访报道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防沙治沙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家喻户晓、认识一致。(二二)强强化政府主化政府主导导,凝聚防沙治沙社会合力。,凝聚防沙治沙社会合力。制定民勤县8“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把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纳入各乡镇、单位年度考核责任书进行重点考核。制定民

13、勤县中长期防沙治沙规划和石羊河流域(民勤属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出台了民勤县沙漠承包治理管理办法等多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沙漠承包治理行动。编制上报了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争取项目支持。认真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省列防沙治沙专项资金项目、生态功能区补偿项目和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项目,建立严格的防沙治沙工程建设组织管理机制和长效监督机制,推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严格的财经约束制度、严格的审计监督制度,从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向防沙治沙倾斜,做到“政策、制度、资金、措施、落实”五到位。(三三)创创新治理模式,突出重点区域新治理模式,突出重点区域综综合治理。

14、合治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落实“生态安全”战略,按照绿洲内外生态系统功能差别,区分绿洲外围荒漠草场封育区、绿洲沿边沿沙退耕还林区和绿洲内部高效种养区三大块,对绿洲外围荒漠区实行封禁保护,实施封沙育林;沿边流沙区实施工程治沙,连片营造防风阻沙林带;关井压田过渡带强化治理,促进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绿洲边缘严重沙化区建设基干防护林带;绿洲内部配套农田林网,加快发展以红枣、葡萄为主的经济林。不断完善大面积封禁保护、小区域治理的思路,采取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的“三结合”治理措施,因9地制宜,分类施治,基本形成了“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发展格局,带动了重点区域

15、风沙治理。(四四)融合治沙致富,探索生融合治沙致富,探索生态经济态经济双双赢赢模式。模式。将发展林果产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县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轨道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握“高效、节水”两个关键,瞄准“生态、安全、优质”三个定位,坚持治理、保护与发展并重,全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2311计划”(户均2座棚、3亩特色经济林,人均1亩高效节水大田,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制定民勤县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发展酿造葡萄,示范推广红枣、枸杞”的特色林果业发展定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勤锋滩建成占地1.34万亩的沙产业试验示范生态园,扩大酿造葡萄、红枣、枸杞、梭梭接种肉苁蓉等建设规模,配套滴灌设施,全力打造“千亩大田林业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大力发展干旱区沙地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生态经济产业,努力把民勤建设成为全国品质一流的酿造葡萄基地和红枣、枸杞的重要产区,促进县域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五五)筑牢科技支撑,依靠科技筑牢科技支撑,依靠科技进进步推步推进进治理。治理。始终把科技兴林与科学治沙有机结合,全面普及推广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