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控制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35853984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企业管理者的有效控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管理学中的有效控制概念 22.1 企业企业者有效控制的内容1.1.1 适时控制1.1.2 适度控制1.1.3 客观控制1.1.4 弹性控制22 有效控制的原则2211 反映计划要求 2212 组织适宜2213 控制关键点2214 关注例外3215 控制趋势324 有效控制的技巧3221 采用积极而有效的控制艺术3222 不带偏见的控制态度与做法3223 利用人际关系实施控制 3224 鼓励成员参与制定目标 3225 运用“事实控制” 32.3 企业管理者有效控制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2.1.防范企业风险 2.2.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2.3.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2.4.监督授权执行过程 2.

2、5.确保会计记录真实有效 2.6.确保公司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7.保障公司预算目标实现 3 管理者有效控制的六要素 331 恰当的组织结构332 优良的信息管理433 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方法5331 科学的业绩评价5332 科学的目标管理5333 科学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与统计 5334 科学的授权534 良好的人员素质635 适用的企业文化636 科学的风险管理74 管理者有效控制的实施方法841 组织控制 842 目标控制 843 预算控制 9431 预算类型9432 预算编制11433 预算控制方法 115 对企业有效控制的几点思考11摘要控制管理是指对企业各项管理活动在执行过程中行为

3、的监督和约束。每个企业里都会有各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确保组织内的所有人员按照预定措施来实现企业的方针目标,在新的控制管理体系中,管理者除了制定企业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政令的执行外还必须重视各层级执行信息的反馈、执行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依此作为有效控制企业的依据,这就是控制管理过程。关键词:企业管理,控制管理,执行过程,管理制度 1 引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自己的目标得以实现。而企业目标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是否科学、有效。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一定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尽管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其内部控制不尽相同,同一

4、个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外部环境,甚至同一企业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分支机构在同一时期的内部控制也存在差异,但面对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对任何一个公司制企业来说,从企业整体运行而不仅仅从资金运行、从引导与约束并重而不是以约束为主的角度看,只要其内部控制是科学、有效的,则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至少应具备下列 6 个构成要素。2 管理学中的有效控制概念管理学中的所谓有效控制,就是以比较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较少的精力与时间使组织的各项活动处于控制状态。一旦组织的某项活动出现偏差,则能及时纠正偏差,而且能使偏差所导致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2.1 企业企业者有效控制的内容有效控

5、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有效实现预定的目标。为此,有效地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2.1.1 适时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不利影响的扩散。及时纠偏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极其严重程度的信息。2.1.2 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是指控制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这种恰到好处的控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控制长给被控制者带来某种不愉快。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对组织活的的监督和检查需要,又要防止与组织成员发生强烈的冲突。(2)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3)要注意控制成本与收益之间的

6、关系。2.1.3 客观控制控制工作应该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或促进企业活动按原先的轨道继续前进。因此,有效的控制必须是客观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为此,控制过程中采用的检查、测量的技术和手段必须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上的变化,准确地判断和评价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与计划要求的相符或相背离程序。2.1.4 弹性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经常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计划与现实条件严重背离。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维持企业运营,也就是说,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弹性。一般地说,弹性控制要求企业制定

7、弹性计划和弹性的衡量标准。2.2 企业管理者实施有效控制的必要性斯蒂芬罗宾斯曾这样描述控制的必要性:“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理想的状态是不可能成为企业管理的现实的。无论计划制定的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主要由下述原因决定的:2.2.1 环境的变化如果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静态的市场,其中各个影响企业活动的永不发生变化,例如,市场供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那么,企业管理人员便可以

8、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组织企业经营,工人可以以相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作业,因而,不仅控制工作,甚至管理的计划职能都将成为完全多余的东西。事实上,这样的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原先制定的计划,从而对企业经营的内容作相应的调整。2.2.2.管理权力的分散只要企业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企业主管就不可能直接的、面对面的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劳动。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要求他委托一些助手代理部分管理事务。由于同样的原因,这些助手也会再委托其他人帮助自己工作。这便是企业形成的原因。为了使助手们有效地完成受托部分管理事务,高一级的主管必然要授予他们相应

9、的权限。因此,任何企业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费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每个层次的主管都必须定期或非定期地检查直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的利用,利用这些权利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计划与企业目的的要求。如果没有控制,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验下级的工作情况。即使出现权利的滥用,或活动不符合计划要求等其他情况,管理人员也无法发现,更无法采取及时的纠正行动。2.2.3 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也仍然是必要的。这是由不能组织的认知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差异所造成的。

10、完善计划的实现要求每个部门的工作严格按计划的要求来协调地进行。然而,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的,他们的认知能力不同,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的理解计划的要求,但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也可能在质与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企业活动的进行造成冲击。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是非常必要的。2.3 有效控制的原则 2.3.1 反映计划要求控制的目标是为了实现计划,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为实现每一项计划所进行的控制工作有很大的不同,都需要按不同计划的特殊要求和具体情况来设计。控制工作是考虑到各种计划的特点

11、,就越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2.3.2 组织适宜控制还必须反映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状况。组织结构是控制工作的依据。控制工作只有适应组织结构并由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才能够顺利进行。 2.3.3 控制关键点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别注意在根据各种计划来衡量工作绩效时有关键意义的那些因素。控制住了关键点,也就控制住了全局。同时,在控制工作中强调关键点的控制也是提高控制工作效率的要求。 2.3.4 关注例外例外原则对例外的关注,不应仅仅依据偏差的大小而定,还必须考虑相应的工作或标准的重要性,即强调例外必须跟关键点结合起来,关键点上的例外偏差是最应予以重视的。 2.3.5 控制趋势要使控制有效,控制变化趋

12、势则显得非常重要。控制趋势的关键在于从现状中揭示倾向,特别是在趋势刚显露苗头时就敏锐地觉察到。2.4 企业管理者有效控制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职能之一,同时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必然要求。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系统,一个组织就会杂乱无章,就会离开正确的轨道,就会增大风险产生的几率。通过控制,既可检验各项工作是否按预定计划进行,并检验计划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又可调整行动或计划,使两者协调一致,从而确保企业有效运行。现阶段企业控制的发展大致可以区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不同的阶段。内部牵制思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

13、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或称内部业务控制)两个部分,前者在于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到了 90 年代由美国的企业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思想。它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企业外部管理控制和管理控制程序,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要,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也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4.1.防范企业风险 现代

14、社会是一个充满剧烈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风险影响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影响其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及在市场上的声誉和形象。所有的企业,不论其规模、结构、性质或产业,其组织的不同层级都会遭遇风险,公司最高管理者必须密切注意各层级的风险,并加以控制,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2.4.2 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目标的设定是管理过程的-个重要部分,虽然它不是企业控制的组成要素,但却是企业控制的要件。有效控制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一部分,与经营过程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过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监督着企业经营过程的持续

15、进行,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4.3 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企业的有效控制系统可以控制企业不同层级管理者的行为,可以预防和消除滥用职权的可能性,从而防范了因可能的滥用职权增加的企业开支和采购成本。 2.4.4.监督授权执行过程 在公司日常业务处理中,按层级一般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然后再由董事会授予企业的总经理和有关管理人员执行。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因为企业的经营过程既涉及企业与外单位之间资产与劳务的交换,也包括企业内部资产和劳务的转移和使用。因此,每笔经济业务都有一系列内部相互联系的授权批准程序,授权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导入持续

16、控制,不能使各级管理者超越权限去处理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否则就会产生经营风险。 2.4.5 确保会计记录真实有效 会计记录控制的要求是保证会计信息反映及时、完整、准确、合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严格规定财务人员遵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通过控制公司内各层级财务的管理,来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 2.4.6 确保公司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广义的资产保护控制可以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针对对上述环节管理人的行为进行控制管理,以达到保护企业资产防止资产流失的目的。 2.4.7 保障公司预算目标实现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预算的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其决策权都应落在内部管理最高层,由这一权威层次进行决策、指挥与协调。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企业要有有效的控制制度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对未完成预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