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兴起的背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5335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兴起的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兴起的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兴起的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兴起的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兴起的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兴起的背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兴起的背景浅谈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兴起的背景当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觉得这个问题好专业化哦。我最初就没明白这个问题是问的什么。因为我没有明白政党政治究竟指的是什么。所以我认为要想做这个题目,首先我们得明白政党指什么,政党政治又是指的什么。所以,首先我将对这两个问题作简要的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政党中文中的“政党”一词始于宋朝。 论语曰:“君子群而不党” ;以党为不良之名词,故世多以党为戒,后汉始有党禁。宋以前之党,所争者官位,所报者私怨,亦无政策可言,皆非政党。那么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政党究竟为何物呢?梁任公(梁启超)认为政党是社会上之团体,非法律上之团体。法律上之团

2、体, 必须从法律上予以规定, 而政党则不然,以大多的人数,辽旷的场所,合同的目的,正大光明的手段, 为精神上之集合,以组织一绝大团体,立于国家社会之上, 而即以谋国家自体或社会个人之幸福者也。其对于国家也, 一方面立于监督政府之地位, 他一方面即有组织政府之万能; 其对于社会也, 一方面有匡翼国民之义务, 他一方面即熔铸国民之机能。我们再看看严复对政党的定义:政党者, 民人自为无期限之会合, 而于国家一切之问题, 有主张之宗旨与求达之目的者也。一是政党是人类社会有组织的政治团体。章士钊认为, 政党者为组织完全含有永久性之法团。 黄兴也说: 各国政党, 皆由各个独立自由意见择其相同者结为一团体。

3、 梁启超他认为, 政党者,人类之任意的继续的相对的结合团体。个人一旦加入了政党这种团体, 就戒自由行动,凡团体员一面为其团体之主人, 同时又一面为团体之机械,自由行动之结果, 常足以陷党于危败之地 作为团体是有纪律的,党员之对于党, 如子之事父母, 事父母以孝为本分, 不能挟孝以责偿于父母。党员以忠于党为本分, 不能以挟忠心责偿于党。 党员戒自由行动,决不意味着党员个人自由和人格的丧失, 党员在决定党议时, 可以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国民入党自愿, 当一个政党向国人标明其政纲主义之后, 国人可以凭良心为判断, 或赞成或否决或入党或不入,不受国权之制裁, 不蒙他人之干涉。二是政党有其政纲和政

4、见。黄兴认为, 政党均有一定不移之方针, 决非他人可以奴使。戴季陶的观点是政党以政治为前提, 必有确定之政纲,政党者, 主义政见之结合也。孙中山则进一步认为, 一党之中, 有一党之政纲, 此全党人之心事所定之方针, 或人民心理一方面能行之。政党集一般优秀人物组织而成, 各持一定之政见, 活动国内, 其影响及于国家政治, 至远至大。惟是政党欲保持其尊严之地位, 达利国福民之目的, 则所持之党纲, 当应时势之需要, 以合乎世界之公理。 三是政党有其明确的政治目标。邵元冲说:所谓政党者, 以永久结社之性质, 而以一致之政见, 为政治上之活动, 以期其政见之得实行为目的者也。章士钊也说: 政党者有一定

5、之政纲, 党员占议席于国会, 日伺现政府之隙而攻之, 有隙则谋倒之, 且而取代之, 以实行其政纲者也, 政党求选民多数之承诺, 与反对党从容讨论于议会之中, 多数得矣, 则事无不行, 行亦无激急之反动。梁启超认为, 政党的最高政治目标是求占优势于政界,凡从事于政党者,必期组织政党内阁。其主张主不党内阁者, 是与政党本意反也。其实简单的说政党也就是大家基于一致同意的某些特殊原则,并通过共同奋斗来促进国家利益而团结起来的人民团体。正如马克思认为,政党在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也就是说他是一

6、个出于人民自觉的拥有共同的目的,有一定组织原则和纲领的并为了掌握国家政权的人民结合体。政党政治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 政党政治“ 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l) 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 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 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2 )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 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 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3) 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兴起的背景从明末清初开始

7、,出现了西学东渐,而到了清末,随着国门被打开,大量的西方的东西涌入中国。而从政治方面讲,清末新政的实施,为西方政党制度的传入创造了有利的环境。这一点可谓是清朝统治者在自己统治内部打开了一个口子。政党是现代政治的产物,它起源于英国,流行于世界其它国家。近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政党制度作为西方政治制度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自然会在当时的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虽已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传统,但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风雨飘摇的末期,清政府进行了一次宪政改革,姑且不论清政府的目的和效果如何,但是清政府的这一次有益的尝试,使得西方政党制度移入中国颇有可能。清末宪政改革虽然是统治阶级

8、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所做的一次垂死挣扎,但是它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对当时中国封建制度的某些修补作用,使之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次尝试。由此,清末宪政改革的思潮,打破了人们对于中国自古对于“朋党”、“党派”的看法,为西方政党政治思潮的传入创造了条件。然后就是康梁等立宪派的努力。立宪派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推动,使得政党政治思潮在中国得到推广。早在戊戌变法时期,严复、梁启超、唐才常等人就以国闻报、时务报、湘学报等为阵地介绍西方政党的性质和功能,他们对于英美的两党制颇为欣赏。他们不仅引进西方政党的各种理论,而且自身也参与到对政党理论的各种解释中来。他们尽力阐释政党的定义和作用,以普及政党观念;剖析政党的内部

9、组织,以探寻组织政党的方法;标举两党制的优点,以为国民之奋斗目标。梁启超曾就政党下过定义:“政党者,人类之任意的、继续的、相对的结合团体,以公共利害为基础,有一贯之意见,用光明之手段,为协同之活动,以求占优势于政界也。”黄远庸曾说:“政党者,由国民之一部分组织而成,用投票以操持国务,而实行一党之政策也。”梁启超,黄远庸等人的定义已经触及到现代政党的本质,可见他们对于政党政治的把握是相当精准的。此外,他们关于政党的作用也有相当的认识。梁启超云:“政党以运动演说之故,常用及通俗之语灌输政治常识于多数人民脑中,引起其政治兴味,而养其爱国家、尊公益之心。”由此可见,清末立宪派以及一些进步人士,不仅仅停

10、留在引进西方政党理论的基础上,他们还亲自参与到政党理论的创设中来,并且在当时的中国国内大力传播政党政治的思想。武昌起义后,共和政体成立,国内各个团体、党派纷纷建立。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民主政_体的开始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中国压抑了几千年的政治气候开始得到释放和舒缓,政治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政体的建立必然伴随着各个利益集团的分化组合,因此代表各个集团利益的党派纷纷出现。再加上,武昌起义后,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临时参议院,并召开了第一次国民会议,一时间,中国国内出现了建党的热潮,甚至达到“党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问及贵党者”的程度。由此

11、我们可以看出,后,南京时政府的成立,为当时中国各个党派的建立创造了制度环境,这为以后政党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既是西方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对中国强烈冲击和示范的结果, 也是中国资产阶级出于对未来政治发展理想运作模式的憧憬和追求。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在政治上纷纷确立了以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为主要运作模式的立宪政治和民主政治, 其国力蒸蒸日上。相比之下, 中国却维持清王朝专制统治的传统政治,上则因循苟且, 粉饰虚张; 下则愚昧无知, 鲜远虑, 近之辱国丧师, 剪藩压境, 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 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 以至于蚕食鲸吞, 瓜分豆剖 迫在眉睫。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迫使中国有识之士不断探索救国和强国

12、之良方。由器物到制度和文化, 有识之士终于认识到文明之国, 但闻有无国之党, 不闻有而立宪政治, 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 而最适于此制者, 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之基础巩固, 则中华民国之基础自然巩固。以立宪政治和民主政治为特征的西方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影响, 人们认识到, 要救国、避免沉沦, 只有民主和立宪, 而政党是其基础, 政党政治是其基本运作模式, 这是政党观念和政党政治思潮兴起的外在压力,也是中国资产阶级对未来政治发展理想模式憧憬和追求的必然结果。其次, 是民初各政党和政治派别基于现实政治斗争的反映。是民初的主要政党同盟会是国民党在被迫让出临时大总统后, 出于限制袁世凯

13、独裁, 实现民主政治, 进而参与政权掌握政权的需要, 政党政治成为合法和有效的途径。而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以及后来的进步党等政党也普遍认为, 政党政治是共和制度下参政和扩张党势的有效和合法途径, 尤其是一党在朝、一党在野的两党政治是现代政治运作的基本模式, 是保持国内政治稳定, 使国家步入宪政的基本路径。正是由于民初各党派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和大力提倡, 政党政治思潮得以迅速兴起。再次, 民初暂短而特殊的民主政治环境和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也对政党政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民初帝制倾覆, 共和初建, 民主潮流汹涌澎湃, 5临时约法6首次将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 言论自由得到充分保障, 政党的存在及其活动具有合法性, 政党观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舆论普遍认为政党政治是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各阶层、团体竟相成立政党。由于各主要政党和社团多表示支持和倡言政党政治, 而言论自由的政治环境民主氛围, 以及各种政治势力和各党派由于政治格局的陡然变化形成的暂时制约和平衡, 也给政党政治思潮的兴起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难得的空间。此外, 清末废科举后, 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途径已断绝, 而中国传统入仕做官的政治文化使许多人想走参加政党而入仕途的道路, 人们对政党政治趋之若鹜, 甚至传言不在党者不得任官, 也对政党政治的兴起和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