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技师造林工复习参考题精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5850028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林技师造林工复习参考题精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营林技师造林工复习参考题精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营林技师造林工复习参考题精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营林技师造林工复习参考题精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营林技师造林工复习参考题精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林技师造林工复习参考题精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林技师造林工复习参考题精要(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营林林技技师师造造林林工工复复习习参参考考题题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1、造林学:是论述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2、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是指具有相似的立地条件的许多造林地段的总和。3、人工林:是指在无林地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在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上人工更新,在低产低效林地上人工改造所营建的森林。4、森林树种组成:是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5、纯林:通常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6、混交林:通常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7、工程造林:就是把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计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照国家的基

2、本建设程序进行造林。8、乡土树种:指天然分布在某一地区的树种。用乡土树种造林容易成活。我市有马尾松、杉木、楠竹、香樟等乡土树种。9、森林结构:指组成森林的林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格局。森林结构包括组成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10、造林密度:指造林时单位面积上的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又称初植密度。11、造林地种类:简单地说,就是造林地环境状况的种类,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农耕地及四旁地、迹地等。12、主导因子:对林木生长发育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确定。13、森林生产力: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称为森林生产力。14、立地:泛指地球表

3、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15、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16、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按照防护林对象和目的不同,又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路林和护岸林等。17、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18、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19、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林木。20、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

4、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1、飞播造林的关键是( C )。A、组织劳力 B、准备种子 C、掌握好雨情 D、播种后的管理2、纯林最大的缺点是( A )。A、容易造成地力衰退 B、不易管理 C、造林麻烦 D、抗旱性差3、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 C )。A、外力 B、大气拉力 C、蒸腾拉力 D、土壤压力4、封山育林中,封育区的封禁方法主要有:( A )。A、人工看护和设置围栏 B、坡度控制 C、海拔高度控制 D、水分控制5、光合作用的要素包括( A )。A、必须有 CO2、H2O、叶绿素、光能和适宜的温度B、有 CO2 和

5、 H2O 就行 C、有叶绿素和光能就行 D、有 CO2 和叶绿素就行6、我国森林经营的方针必须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主要指( A )的可持续管理。A、森林资源和森林土地 B、木材利用 C、社会效应 D、经济效益7、林分的平均单株材积是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而(C )的。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不稳定变化8、分殖造林适用于( B )造林。A、所有树种 B、大多数杨树和大多数柳树C、萌芽生根能力弱的树种 D、大多数针叶树9、林区进行迹地更新要坚持( C )相结合的原则。A、人工更新 B、完全天然更新C、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D、任其发展10、森林的层次结构称为林相,根据林相不同,森林可

6、分为( A )。A、单层林和复层林 B、人工林和天然林C、同龄林和异龄林 D、疏林和密林11、生物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有生物体的干重,而生产力是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 A )。A、生物量 B、呼吸消耗 C、制造有机物 D、初级生产力12、植苗前修根主要是剪去( D )。A、全部根系 B、全部侧根C、大部分主根 D、发育不正常的偏根和过长的主根和侧根13、根据树种耐荫程度的不同可将树种划分为( A )等三类。A、阳性树种、阴性树种、中性树种 B、中生树种、耐冷树种、耐旱树种C、耐寒树种、耐冻树种、中性树种 D、耐旱树种、耐寒树种、中生树种14、下列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大量元素( A )。A、氮 B、铜

7、 C、铁 D、锌15、下列属于保护组织的是( D )。A、树脂道 B、筛管 C、导管 D、表皮16、( D )的树种混交,种间矛盾比较缓和。A、阳性阳性 B、深根深根 C、速生速生 D、耐旱耐旱17、防护林适地适树的标准是( A )等三方面。A、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和能够稳定生长 B、果品产量高C、木材产量高 D、有经济效应18、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C )。A、满足造林目的和满足树种生物学特性B、满足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特点 C、满足造林目的和达到适地适树D、达到适地适树和立地条件特点19、以下属于特种用途林的为( A )。A、母树林 B、果园 C、速生丰产林 D、胶合板林20、自然界中

8、,凡有生命的有机体统称为( B )。A、植物界 B、生物界 C、动物界 D、生态系统21、花由( A )变态而来。A、叶 B、根 C、茎 D、种子22、茎尖、根尖的分生组织分生的活动结果即形成植物( A ),又称为顶端分生组织。A、高生长,根伸长 B、根茎的加粗生长 C、叶生长 D、花生长23、在生物界的食物关系中,普遍存在的甲吃乙,乙吃丙,丙吃丁的现象,这种以能量为基础,通过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起来的食物关系,称为( C )。A、生态金字塔 B、营养级 C、食物链 D、生态系统24、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在( A )进行,CO2 是从叶表面的气孔进入叶内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

9、的。A、叶片 B、茎 C、根系 D、花25、植苗造林的苗木能否成活的关键主要与( C )有密切关系。A、苗木大小 B、苗龄C、能否维持苗木本身的水分平衡 D、苗木种类26、植物的生活周期中最明显的变化是( D )。它标志着幼年期的结束,成年期的开始。A、抽叶 B、发芽 C、生根 D、开花27、通常情况下( C )的树种宜密植。A、喜光而速生B、树冠宽阔而且根系庞大 C、干形易弯曲且自然整枝不良 D、立地条件好而宜于培育大径材28、为各造林地区选择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称为( B )。A、优树选择 B、种源选择 C、引种 D、驯化29、植苗造林深度要适宜,过浅易遭( A )。A、旱灾 B、涝灾

10、 C、沙埋 D、冻拔害30、在营造水土保持林时,最好选用( C )混交类型。A、乔乔 B、阴阳 C、乔灌木草 D、乔灌木31、( A )是指根细胞利用呼吸作用所提供的能量逆着能量浓度梯度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也称代谢吸收。A、主动吸收 B、被动吸收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32、根据乔木树种的种类,把森林群落划分为( D )两大类。A、同龄林和异龄林 B、单层林和复层林 C、人工林和天然林 D、单纯林和混交林33、( A )又可按照防护对象的不同分为: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牧场防护林、护路林和护岸林等。A、防护林 B、用材林 C、经济林 D、薪炭林34、营造用材林的主

11、要目的是生产各种木材,对造林树种的要求集中反映在“( B )”这个目标上。A、经济价值高 B、速生、丰产、优质 C、根系发达,根蘖性强 D、火旺,产热量高35、( D )就是在造林之前,清除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A、抚育 B、管理 C、造林地的清理 D、造林地的整地36、在缺少烧柴地区为解决群众烧柴,专门为提供燃料而营造的森林为( A )。A、薪炭林 B、用材林 C、经济林 D、防护林37、( D )主要指风景林、实验林、母树林、国防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以及自然保护区林等。A、防护林 B、经济林 C、用材林 D、特种用途林38、(

12、C )是作为培育的目的树种,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如木材产量较大或防护效能较好等),一般在林分中数量最多。A、伴生树种 B、灌木树种 C、主要树种 D、草本植物39、乔灌混交类型,多用于立地条件较差的地方,而且条件越差,越应适当增加( B )的比例。A、乔木 B、灌木 C、针叶树 D、阔叶树40、( B )是指物质依靠扩散或其它物理过程进入根内,由于它不需要代谢能量,故又称非代谢吸收。A、主动吸收 B、被动吸收 C、光合作用 D、呼吸作用41、同一株植物上可能同时存在雌花和雄花,即为( C ) 植物。A、雌雄异花 B、雌雄异株 C、雌雄同株42、造林地上已长有树木,但其数量不足或质量不佳,或已衰

13、老,需要补充或更替造林,这是( D )的共同特点。A、荒山荒地B、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 C、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D、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及林冠下造林地43、按林分内树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 A )。A、同龄林和异龄林 B、单层林和复层林 C、人工林和天然林 D、单纯林和混交林44、播种方法中( D )是在经过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的造林地上,按一定行距进行播种的方法。A、撒播 B、穴播 C、飞播 D、条播45、一般( C )的树种宜稀植。A、干形易弯曲且自然整枝不良B、树冠狭窄而且根系紧凑C、喜光而速生D、立地条件差只能培育中小径级材46、下列属于森林的社会效益的是( B )。A、防风固沙 B、为人们提高游憩场所 C、提供蘑菇 D、调节气候47、植物的( A )是指植物在同化外界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植物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